第101章 割草机

A+A-

    连续吃,不换样,再好吃她也会感到厌烦的。



    韩昭昭摘了盘熟得红的发紫的草莓,用水稍微一冲,盘腿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边吃边想办法。



    她得弄点辅助工具,光靠使用原始的镰刀收割太慢了,不但非常累人,还特别费。



    戴着劳保套,她白嫩嫩的,都磨出来好几个锃光瓦亮的大水泡。



    一盘香甜的草莓吃光盘,终于被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放下盘子,韩昭昭就直接进了库房。扒拉了好一会儿,才在库房的角落里找到一样好东西。



    擦拭干净上面的灰尘,一台型农用工具出现在韩昭昭边。



    这是一台大功率除草!



    划重点,这不是电动的,而是使用汽油发动为动力的型大马力农用械!



    这款除草是60cc背负型的,配置了五种刀头。可收割、可松土、可开沟,当然,如果不怕损伤电和刀头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用它修剪树枝。



    加上定向防护板,用来收麦子、谷子、稻子、玉米简直太轻松了!



    韩昭昭把库房里存的汽油加进油箱,拉动启动绳,“嗡!”的一声,电便“嗡嗡嗡的”高速运转起来。



    韩昭昭试了试器还能用,顿时喜笑颜开。



    她拿出工具箱,先把器的镙丝挨个紧了一遍,尤其是刀头连接刀片的镙丝,她更是着重拧紧。



    有关安全,绝对不允许忽视!



    这是她前世大半生驰骋大海,从未失验证出的宝贵人生经验。



    各关键零部件的轴承,她也都上了一遍润滑油。维修保养一遍过,确认没有任何隐患,韩昭昭调整了柄的长度,背上电,进了大豆地。



    猛地一拉启动开关,电“嗡”的一声就开始高速运转。



    顶端的刀片飞速旋转,银光闪烁间,随着韩昭昭顺着地垄快步往前走,成行成片的大豆秧飞一般顺着定向防护板的反方向整齐的一排排躺倒。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韩昭昭迈着短腿,噌噌噌的顺着地垄快速向前一路跑,一分钟六千转的刀片转速,不得不,用来割大豆,简直是母牛坐火箭!



    太快了!太厉害了!!



    韩昭昭脚步不敢停,每慢一步,都是对汽油的不尊重!



    用割草收割庄稼,速度是提上来了,可是也真费汽油!



    不是韩昭昭气,主要还是因为这年代的汽油是真不好搞。



    她空间里只存了两桶500升容量的汽油,要是以后都用这款烧汽油的割草收割庄稼,不出三年,再是省着用,这两桶汽油也很快会用完。



    韩昭昭甩甩头,抬头挺胸,晃晃肩膀,按下心头的担忧,“这事稍后再想办法解决!”



    她紧了紧肩上的背带继续大步向前面的大豆田推进。



    一个时,她就收割了一亩大豆,就这速度,还是她的身高不配套,边干活边调整柄长度的原因。



    回头再看看大豆地,一时前还站着的大豆秧,这会儿全都排列整齐的躺倒在地里了。



    韩昭昭很满意割草的效率,喝了口水,休息片刻,她掉头又背起电,持割草又走进了大豆地。



    还有一亩,再加把油,一个时后,这头茬大豆就全部割完了。



    



    随着“嗡嗡嗡”的电转动声,如同奏响了一曲美妙动听的丰收之歌。



    收获使农人快乐!



    韩昭昭快速的在田垄间不停穿梭,身后,一片片金黄的大豆秧翩然倒下,如同舞台上的群舞演员,在随风倒伏。



    此情此景,很美,很震撼!



    可惜的是:没人能看见!



    韩昭昭上午收完两亩大豆,中午就出来做饭。



    就她一个人在家,午饭她不准备进厨房,堂屋里自从天冷降雪后,就生了煤炉子。



    提开炉门,用火钩子捅开火,坐上双耳铁锅,韩昭昭做了一锅疙瘩汤。



    也没热干粮,用葱姜炝锅,切上一个西红柿,煸炒出金红色的汤汁,嗞上壶开水,开锅把搅拌好的干硬的面疙瘩均匀撒进去,加少许盐,加把胡椒粉,再甩上个鸡蛋花,出锅前再撒把嫩嫩的香菜!



    嗬,热乎乎的喝上一碗那滋味!简直像里所描写的,练功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股热乎乎的劲道从食管向下到胃里,又从胃里向四肢百骸冲去!



    她全身都热起来了!



    才刚刚吃完一碗,韩昭昭的头上就冒了汗。



    冬天出汗是真爽!



    韩昭昭一个人造完了一锅疙瘩汤,今天的疙瘩拌的软硬刚刚好,奶白色,有嚼劲,麦香味十足。



    再加上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香菜,黄黄的鸡蛋花,颜值也达标。



    色、香、味哪样都不缺,诱人的很,既便不饿,韩昭昭也能造两海碗,何况她干了一上午农活,肚子已经很饿了。



    最后,铁锅被她刮得干干净净,直冒火星子,比猫舔地还要亮。



    吃完午饭,煤炉子上的烧水壶也开了,韩昭昭把家里的暖瓶都灌满。



    冬天烧煤炉子就这件好处,随时都有开水喝,不过也有一点不好,屋里容易落炭灰。



    尤其是刮南风的时候,不但倒烟灰尘多,如果屋子封闭太严,还容易煤气中毒。



    韩昭昭家对安全使用煤炉这事一直比较重视,这也得益于家里曾经有位医生的关系。



    她们祖孙俩都是早晚去厨房烧大锅,顺便烧炕,白天才在堂屋烧煤炉子。



    也不用特意点煤炉,做完早饭后大锅底下的木炭火,用火钳和火铲,夹进煤炉里,上面放煤块,很容易就把煤炉生着了。



    虽然比起别人家,都是晚上封炉子,早晨再提开风门做饭烧水,麻烦是麻烦了点儿,但是却很安全,而且还能省下不少煤炭。



    洗完碗刷完锅,韩昭昭准备封炉子回空间收庄稼,下午她计划把一亩地花生给收了。



    “梆梆梆,梆梆梆!”一阵敲门声忽然响起。



    “大冷天的,这是谁又来串门了?”韩昭昭边往大门口走,心里边想,“白天进空间就是这点儿不好,不是这个来,就是那个来,干点活都干不成流!”



    “谁呀?”韩昭昭趴门缝上往外一瞅,嗐,又是牛芸!这丫头这段时间往她家跑顺腿了吧?



    今天下午,她的花生是收不了啦,现在看来,她就是个陪聊的命!



    “昭昭,是我,牛芸!快开门,外面冷死了!”



    牛芸胸前抱着件衣服,边回答边不住的跺着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