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收玉米

A+A-

    韩昭昭瞅了一眼被挤出人群,茫茫然如两只淋水鹌鹑的李姓两青年,出了七号院,溜达着回家了。



    有这看热闹的时间,她还不如回家给稻子脱粒呢!韩昭昭抢在她奶下班前,把上午割的稻子全给脱了粒。



    没来的及摊开晾晒,赶着她奶进门前,出空间把饭做好。



    “昭昭,今天七号院出啥事了?”老太太放下布兜子,问孙女。



    韩昭昭边往堂屋收拾饭,边回答:“具体啥事不知道,反正我去的时候,看到李茂仁动菜刀了,应该是砍伤了林大庆。



    我没敢往前偎,林大庆躺地下不动,李茂仁媳妇抱着林大庆哭得那叫一个惨。



    听有人去派出所报案了,血哧呼拉的,没啥好看的,人没散,我就回家了。”



    老太太边洗边点头,“你做的对,这种热闹能不凑就别凑。



    他们两家没什么正事,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了,不是你们姑娘能掺合的,没的脏了耳朵。”



    韩昭昭连连点头,她奶保护她的紧,不愿意她接触这些脏事。



    她自己也没兴趣,前世短视频多得是,啥奇葩的事她没看过,早就免疫了。



    “哟,今儿晚上炖的野兔肉哇,真香!昭昭,奶发现,你做饭的艺越来越好了,比奶做的都好吃。



    今儿晚上还煮了杂粮饭?野兔肉配干饭正正好!



    这碗是啥?米糊还是面糊,还怪香呢!你放芝麻和花生了?”



    韩昭昭把饭碗里添上饭,递给她奶,“您先喝口尝尝,我今天捣鼓着弄得炒面。



    放了芝麻和花生,还放大油了,特别香!



    奶,喝着好喝,您以后拿单位去,每天中午就喝这个了,又暖和又有营养,不比麦乳精差。”



    老太太端起碗就喝了一口,“好喝,咸味的,我觉得比麦乳精好喝。



    麦乳精太甜了,又卖得老贵,真还赶不上这炒面好喝。



    不过,这里面又放芝麻又放花生的,都是好东西,炒一锅应该也不少花钱,偶尔喝点添补添补还行,当午饭,太浪费了。”



    韩昭昭给老太太夹了块兔肉,“奶,再花钱也没买瓶麦乳精花钱多!



    再了,面粉、芝麻、花生,家里就那些,咋吃也是吃,咱现在只不过多费些工夫,换个花样做了吃,东西还是那些东西,都是吃进肚子里,又没扔了,咋能浪费呢?



    咱把干的弄成汤喝,我算着,应该还节省了呢!



    制成炒面,吃的还方便,早上起来,如果赶时间,您可以冲一碗喝。



    多放一勺炒面,弄得稠乎点,喝一碗壮肚,连干粮都省了。”



    老太太端起炒面汤吸溜吸溜又喝了两口,一寻思,孙女这话的也对。



    “行,听你的,以后奶的午饭就带炒面了。你这次炒了多少,家里的芝麻花生还够吗?



    要是划算,你抽空去市场再买几斤回来”



    祖孙俩边聊天,边吃饭。



    吃完饭,洗刷完,老太太还想给毛线帽缝兔皮,被韩昭昭拦住了,



    “奶,您明天把针线活拿单位去做吧,今天早点睡。



    都这把年纪了,熬夜对身体不好!”



    



    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我年轻的时候一干就是一宿,咋现在还熬不了夜了呢?”



    “奶,您也是年轻的时候!您也不看看,您现在都快五十的人了,前几天还刚生过一场大病,身体看着是好了,肯定还没缓过来。



    您可别吓我了,活又不是一天干完的。反正大冬天的,卖废品的人也不多,您和王爷爷没事的时候也是大眼瞪眼的烤火,带单位去干,肯定没人您。”



    “我总觉得不太好,上班时间干私活不咋对头。”



    韩昭昭笑,她就知道,她奶上班时间不长,太重视这份工作,还没学会摸鱼。



    “奶,您去供销社买东西,没见过营业员织毛衣吗?人家都明目张胆的干私活,也没见领导批评她们。



    只要不耽误本职工作,闲着也是闲着,干点针线活咋了,不都这样吗?放心,没人管的!”



    把老太太赶上炕睡觉,韩昭昭也不浪费电,插好门也回屋,上炕进空间干活。



    她先在院子里铺上张大广告布,把稻谷摊开晾晒。



    这才又背上割草,进谷子地割谷子。



    割完谷子又掐谷穗,掐完谷穗又摊开晾晒,一直忙活到半夜,才草草冲了澡,钻进被窝睡觉。



    被窝里暖烘烘的,北方的火炕果然舒服!韩昭昭又累又困,来不及思考其他的,很快陷入睡梦中。



    第二天,老太太早早起床,蒸了一锅加了萝卜缨子的菜窝窝,熬了米粥,就着酸黄瓜咸菜,吃得暖和和的,才带着午饭和针线活去上班。



    韩昭昭刷锅洗碗,打扫完卫生,引炭火点着煤炉子,照往日的节奏,烧水灌满暖瓶,封上炉门,又进了空间。



    嗯,今天该收玉米了!



    背上割草,开始进地把高高的玉米杆全割倒。



    第一茬玉米,种子是没经过培育的,长得不算太大,每棵玉米也只结了一棒玉米,目测一亩最多能收一千来斤。



    割倒后,韩昭昭出空间拿了个板凳进去,开始坐在地里掰玉米。



    空间的地力肥沃,这茬玉米棒倒是没有旱尖,每一棒都供到顶了,颗粒不是很大,但是很饱满。



    韩昭昭直接在玉米棵上扒了皮,扒好的玉米掰下来直接扔进背篓里。



    好在这段时间她没事就编篓编筐,除了卖出去的,空间里还留了三十多个。



    扒完一半,感觉肚子饿了,韩昭昭就出了空间,把留出来的鲜花生洗了一盆,用铁锅煮上,放几粒花椒八角和粗盐,韩昭昭又回空间继续扒玉米。



    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她把煮好的花生端下来,盛出一碗,其余的倒进不锈钢盆里,收进空间泡着入味。



    又冲了一碗炒面,开始吃午饭!



    嗐,前几天玉米灌浆的时候,忘记留点嫩玉米棒了,可惜啊,现在才想起来,晚了,玉米全老了。



    一碗水煮花生吃完,喝完炒面汤遛遛缝,饱了!



    今天下午,牛芸肯定上门做报告,地里的活又没法干了!



    韩昭昭拿了几捆黄荆条,摆在堂屋里,准备再编些篓子,要能装东西,还得是深口篓子。



    韩昭昭拿了个板凳,坐在地当面开始起底,边挑选荆条,边一根根顺序往里续。



    半个时后,底编好了,她把荆条统一往上弯,然后用麻绳拢住固定,开始编篓壁。



    正编着呢,大门又被“哐、哐、哐”的敲响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