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不合格的农民

A+A-

    关老爷子喝了口茶,“主席才不跟以前的封建官僚比吃穿呢!



    他老人家生活可朴素了,吃的也就比咱们老百姓稍好一点。



    要新社会就是好!国家领导人也跟咱老百姓一样,上班工作领工资,吃住穿用,都是自己个花钱的”



    牛芸最爱听奇闻轶事,关老爷子古早故事懂得多,看两个女孩子安安静静地乖乖坐着,捧场爱听,还不会较真,不会随便打断他。



    这样的听众最受他喜欢,听话懂事,更重要的是还会捧哏!



    每当他讲到精彩的地方,两个女孩子都会给他最适宜的互动。



    “真的吗?”



    “哎呀妈呀!真神奇!”



    “没听过呢?”



    “在哪个方向,离城有多远?”



    “现在还有吗?归哪里管?我们能去看看吗?”



    “进贡的贡品?那应该特别特别好,我们去移栽棵种苗,人家能给吗?”



    “现在城里哪有卖的?”



    祖孙三人一下午很是惬意,在清冷的冬天,围着火炉喝茶,聊天讲故事,做着工活。



    人的适应力最强悍,穷有穷的过法,富有富的过法。



    穿来几个月,没有络,没有电视,没有,一切都回归原始。



    韩昭昭适应的很好!



    生活节奏变慢了,心情也很放松。



    她感觉,好像是顶着孩子的身体,过着退休后的慢节奏生活,挺好的!



    一下午,韩昭昭从关老爷子这里收集了很多信息,对她以后建设空间很有帮助。



    收获很大,她很满意!



    关老爷子是和牛芸一起走的,韩昭昭给老爷子回了一瓶蜂蜜,一包红薯干,外加一包炒面。



    “我们家没有能密封的罐子了,您回家找个干净的麦乳精瓶子倒出来,在纸包里容易反潮,结了块就不好了。”



    “哎呀,的人儿,咋这么能唠叨呢,都是跟你奶学的吧?



    我老了,又不是傻了,放心吧,家里有空瓶子,回去我就装起来。



    不过这蜂蜜真好,刚好我这几天有些咳嗽,泡点蜂蜜水喝正对症。



    昭昭,你再遇见那个卖蜂蜜的,别忘了多买一瓶,回来我给你拿钱!”



    韩昭昭:您做梦也想不到,您面前还真是个老太太,爱唠叨是本能,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的。



    关老爷子提着东西上门,又满载而归,乐滋滋的提着篮子回家了。



    韩昭昭给牛芸把十几个大枣带上,看她喜欢吃,还另外给包了一斤左右的红薯干。



    回到家,牛芸又被她哥她姐给教训了一顿。



    牛芸:“我也不想拿的,奈何昭昭太热情,我无法拒绝!”



    送走两个串门的人,韩昭昭看时间还够,赶紧进空间捡蛋。



    这几天忙,她都忘记捡蛋了,再不捡,她怕母鸡要抱窝。



    一下捡了几百个蛋,装了一篓子,鸡蛋鸭蛋最多。



    鹅也开裆下蛋了,韩昭昭看着里又大又白的鹅蛋,口水直流,想吃!



    后世鹅蛋一个八九块钱,还都是圈养喂饲料的。



    



    她空间的鸡鸭鹅,虽然也圈养,却一点儿饲料没喂,她撒了野菜籽,长了野菜它们吃野菜,来不及长大的它们就吃野菜籽。



    隔三差五的,她还会给它们捞点杂鱼,拔些青菜,它们吃的比她奶还好!



    晚上,韩昭昭做了个咸猪肉炖白菜粉皮,烀了一圈玉米面饼子,煮了杂粮粥,又用大葱炒了两个大鹅蛋。



    餐桌上,老太太指着鹅蛋问:“昭昭,你买的鹅蛋多少钱一个,比以前吃过的更香更好吃,也不知道人家喂的啥?”



    韩昭昭:她奶身体比以前好了,连舌头都好使了,多长时间没吃过鹅蛋了,她竟然还能吃出味道不同。



    “奶,这鹅蛋是乡下农户来卖的,八分钱一个,不便宜!



    人家冬天大鹅不爱下蛋,涨钱了,他家的鹅喂的是螺丝贝壳和豆渣,他家是做豆腐的。”



    “你咋没买块豆腐呢?好长时间没吃了,还有点儿馋那一口了!”



    韩昭昭:“去晚了,人家卖完了!”



    心里却想:想吃豆腐还不好办吗,等她收完庄稼的,马上就安排!



    到时候豆腐、豆腐皮、豆干、豆浆、豆腐脑,全给您准备上。



    不怕您不吃,就怕您吃伤了!



    空间第一茬就能收一千来斤大豆,家里就她们两口人,躺着吃也吃不完。



    她得提前打算,想办法弄些大缸进空间。以后她会榨芝麻油、榨大豆油、榨花生油,存储是个问题。



    空间里倒是有很多塑料箱塑料桶,但是都不能出现在空间外。



    五七年,市面上装油的用具大多是大缸、瓦瓮、陶瓦罐和玻璃瓶。



    塑料桶,听外国已经有了,还是后世称之为生塑料的,又厚又粗糙,而且还不如后来生产制品的结实。



    但是国内还没见过,现在仍然用的是老式器皿。



    部队里好像还好,有用大铁桶的,也不过是汽油桶换了个名称。



    天冷,祖孙俩吃完饭,收拾洗漱,早早上炕睡觉。



    老太太想开了,能拿单位去做的活计不在家里做,掌灯拔腊浪费自己家的电费,晚上坐在屋里干活,炕烧得再暖和,不动弹也觉得清冷。



    反正废品收购站白天很少顾客上门,他们俩个职工,也会在值班室烧炉子,老王头眯瞪着眼睛打盹,她闲着难受,做点儿针线,时间过的还快些。



    韩昭昭进空间早,扒完玉米晒上,又摘了绿豆、红豆和蚕豆,全晒在院子前的空地上,她才松了口气。



    摘了遍草莓,冲洗一盘“叭唧、叭唧”吃完,又拿起竹耙翻了翻晾晒的粮食。



    去棉花地和地瓜地转了转,为明天下地做好计划。



    棉花又该摘了,地瓜还能继续长,倒是不急着收。



    她观察完有些后悔,前世没在空间种过棉花,没有经验。



    其实棉花和芝麻一样,可以无限生长。



    芝麻



    可棉花不怕炸呀,都是边开桃边采摘的。



    她不该给棉花打头的,只需抹杈清理下部的老叶子就行,让棉花长成又高又大的棉花树,不是产量更高吗?



    只要控制棉花的高度,方便摘棉花,岂不是种一次,能采摘好几年?



    看看,种了一辈子地了,至今她仍然不是个合格的农民。



    是谁做农民不需要技术的,出来,看她不捶死他。



    一个好的农民,不但要有力气,有耐心,有经验,还要有技术!



    要会看天气,要懂节气,要了解农作物的特征,要会看地形,更要熟知不同土质能种植什么样的庄稼!



    看看,哪一条不是专业技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