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交粮交菜

A+A-

    “你们赶紧吃,时候不早了,吃完饭赶紧回家睡觉。



    昭昭,一会儿把碗筷泡大锅里就行,今天太晚了,明天早上我洗就行。



    我先去睡了。老喽,没你们年轻有精气神喽!”



    三子两人赶紧站起来,“韩奶奶,您赶紧休息,我们一会儿也回家睡了。”



    等送走两人,韩昭昭插上大门,收拾碗筷的时候,才发现,桌子上只有三子留下的鹅蛋皮。



    哎!牛民舍不得吃,这是把鹅蛋拿回家,留着给家里人吃啦!



    这孩子,也太懂事了!



    以前她听到过一个法,人太懂事,往往会一辈子吃亏受累。



    如果倒霉,身边人再出一两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尤其更甚!



    入睡前韩昭昭默念,希望牛民一生皆遇好人,一世无忧吧!



    第二天下午,钱双喜出差回来了。当天晚上,牛正义钱双喜打着电连夜上了山。



    从山上下来,听都半夜了。



    第三天晚上,让家里的孩子们和媳妇都回避,牛、钱、韩三位当家人神情无比郑重的开了个研讨会。



    会议具体内容是什么,除了三位当会人,谁也不知道。



    生活还在继续,日子来到八月中。



    北戴河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以钢为纲,以粮为纲,全国跃进”的方针,号召全民力量完成一千零七十万吨钢材的指标,以应对国际战争变化。



    本来领导人的任务指标应该是各大钢铁厂来完成的。



    各大企业任务超标,存在指标缺口,压力给到各地方干部。



    当时很多干部都是文盲和半文盲,他们不知道怎么从技术的角度去完成炼钢的指标。



    他们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借助中的权力去完成,借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去完成。



    报纸、收音、大喇叭,所有的广播渠道大肆宣传,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



    走在大街上,极富时代韵味的女播音员不知疲倦的朗读报纸文章。



    各种加油,各种鼓劲,听得老百姓们个个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基层干部走街串户,挨家动员,要求大家把所有铁器贡献出来。



    政府部门开始行动,工厂开始行动,学校也开始行动,各街道也开始行动



    好像是一夜之间,城市、乡镇、农村,全都建起了土高炉。



    同时,公共食堂也开办起来。



    张主任又上门了,“昭昭,街道要开办大食堂,你奶回来告诉你奶,今天下班后,把家里所有的粮食都交上来。



    打明天起,所有人都去食堂吃饭,再也不用自己在家做饭了。



    还有,你们家交上来的铁器也不多,既然吃食堂了,铁锅也用不上,让你奶全交上来。”



    韩昭昭叹气,可怜的铁锅,用了十多年了,招谁惹谁了,还是躲不过粉身碎骨的命运!



    叹气归叹气,可惜归可惜,要求进步的人设不能倒。



    “张主任,不用等我奶下班,我家的粮食放在哪,我都知道,一会儿我就收拾收拾装好交上去。



    对了,交哪儿去,居委会还是哪儿?”



    张主任和街道工作人员很高兴,看,不愧是烈士军属,觉悟多高!



    号召交铁器,人家不含糊,是前几名响应的,连家里的农具都交了。



    



    号召交粮食,人家一个孩子都知道拥护支持工作,一口就答应了。



    哪像其他院里的老头老太太,死攥着那点子粮食不愿意上交。



    都了,以后国家管吃喝,去大食堂吃,连饭都省下自己做了,多好的事儿。



    有些人,就是活到八十,该思想落后,还是思想落后!



    张主任看看身后的五六个工作人员,走了二十多家,一粒粮食没收上来,都还空着呢,嗐!收粮的工作不好做呀!



    “要不,我们帮你把粮食交去食堂,也省的你一个孩子再受那累,往食堂背了。”



    韩昭昭:肯定又想树我们家的典型!



    “咋不行,那可太好了!您带着布袋子跟我来吧!”



    张主任一挥,率领下跟着韩昭昭进了院子。



    一伙人先进厨房,米、面各剩下两三斤;玉米面、地瓜面各剩下五六斤;黄豆、绿豆、红豆各一把



    刮干净厨房,凑一块才不到二十斤,东西真不多!



    张主任几人有些失望,韩昭昭不好意思了,“咳咳,那个,我现在长个子,吃的比较多,平时我奶的口粮还要匀给我吃”



    张主任顿时反应过来,“嗐,你们家就两口人的粮食指标,余不不粮食正常。”



    韩昭昭:看,只要你态度好,思想没问题,别人就会主动帮你找原因。



    “主任,我家地窖里还有些土豆呢,是牛大爷家送的。



    您安排个人下去,把地窖里的吃的也拿出来,全交给食堂。



    对了,我家后院还有些快落架的豆角子茄子啥的蔬菜,劳驾你们也全摘走吧。



    送进大食堂,多少也能添个炖菜。”



    张主任这次真心笑了!



    大一挥,六个人兵分两路,下地窖的下地窖,进后院的进后院。



    不到半个时,跟蝗虫过境似的,一扫而光。



    地窖里打扫的很干净,连韩昭昭放进去的两个甜瓜都给全搬出来了。



    后院的菜地,在韩昭昭的坚持下,芸豆架拔了,豆角架拔了,茄子也拔了,黄瓜西红柿全给拔了!



    连爬上墙的南瓜秧丝瓜秧也全扯下来,揪了个精光。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不嫌孬,茄子扭、黄瓜扭、豆角芸豆扭全摘走了。



    仅后院的蔬菜,就整了三大筐。



    打发走张主任她们,韩昭昭插好大门,终于松了口气。



    这下好了,前院后院交了个精光,以后谁也别惦记她们家了。



    她们祖孙俩早就商量过了,家里的菜园子太招人眼,不让她们亲自动,别人肯定会背后嘀咕她们家藏了多少粮食。



    老太太的对,财去人安乐!



    以后,她们家就可以清静些,再也不会被人盯着了。



    看着后院乱七八糟一地菜秧子,韩昭昭摸着鼻子笑了。



    正好,全清理干净,接下来她再锁上后院,种点儿秋土豆和白菜萝卜。



    等大炼钢铁的闹剧过去,也到了冬天。她们就可以收了秋菜,迎接明年大食堂倒闭。



    晚饭韩昭昭用扣下的几个土豆和南瓜蒸了一锅,祖孙俩用偷偷藏下的咸菜就着,草草吃了饭。



    第二天一大早,祖孙俩又搜集了家里能看见的所有铁器,包括菜刀、剪子、铁锅,墙上的铁钉,门上的门鼻、门环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