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有票买不到肉

A+A-

    又干了两个时,直到五点,老师紧急叫停,“到放学时间了,集合,回城!”



    同学们齐声欢呼,“哐、哐、哐哐!”一阵响,原地扔下石头,快速集合,不等老师喊“齐步走!”



    就已经撒腿跑步前进了。



    几位老师在后面闷头紧追,独留三个兜在原地气急败坏的跺脚,“怎么这个干法呢?想走先把这趟搬完啊!”



    几个石灰窑工作人员喜滋滋的清理收集着一路上扔的乱七八糟的石头,“这些学生真能干,一天能顶咱们半个月干的多。



    赶紧收尾,一会儿把窑顶封上,今天晚上就能烧窑了!”



    “还是当领导的心眼子多,找这些学校的学生娃来干一天,可给咱窑厂省老多工钱了。”



    学生们逃离窑厂,刚开始跑的还挺快的,只十几分钟,整齐的队伍就垮了。



    孩子们太累了!



    抖着胳膊抖着腿,揉着酸疼的腰,一个个跟败兵似的全没了精神。



    “王伟,那条蛇呢?你们没带回来吗?”程玉娟还心心念念她错失的那条蛇呢!韩昭昭忍不住失笑。



    “怎么可能,宋建设装着呢!”提到蛇,王伟感觉不累了,“我们商量好了,他爸会做蛇。



    今天晚上让他爸帮忙做熟,明天带学校我们再分。



    韩昭昭,赶明你来上学吧,今儿吃了你的蚂蚱,明儿分你块蛇肉尝尝。”



    不错嘛,伙子,还有来有回的呢!韩昭昭摇头,“就这点玩意儿,也就能炖一碗,你们四个都不够吃的,我就不掺和了。



    下次吧!等下次有会,咱再一起分享。”



    程玉娟跃跃欲试,想她也想尝尝,却真张不开嘴,只能讪讪的落后几步,和二组的女生并肩走了。



    同学们进了城直接解散,连学校也不用回,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老师们也很累,穿布鞋在鹅卵石上走一天,脚底板都硌坏了。



    但老师们还得先回学校,向后勤主任汇报今天学工的成果,不比学生们轻松。



    回到家第一件事,韩昭昭就开始洗洗脸,仔细搓一遍香脂,把双给养护上。



    捡了一天石头,她的双没法看了,十个指头肚磨薄了一层皮,火辣辣的疼。掌也跟在火碱里泡过似的拔干拔干的。



    幸亏只干这一天,不然,她这还不干裂成孩子嘴似的。



    忽然想起齐牡丹那,她就打了个哆嗦。



    老太太已经在做饭了,看到孙女这模样,不放心了,“昭昭,今儿你们去哪学工去了,咋把糟蹋成这样了?”



    “别提了,去给石灰窑捡石头了。奶,今儿晚上做的啥饭?”



    “能做啥,还是那几样呗!对了,今儿亮跟着一起去收购站,可是没少出力气。



    我烙了单饼,你给他送几张去。”



    韩昭昭跟着进了厨房,挨着看了看。还不错,她奶今儿出血了。烙了一摞单饼,煮了八个咸鸭蛋,还煮了一锅南瓜粥。



    



    单饼卷咸鸭蛋?伙食还不错唉!



    韩昭昭拿了六张单饼,抓了两个咸鸭蛋,就给亮送过去了。



    进屋,淑芬姨也在摆饭,桌上一碗咸菜,一盘野菜饼子,两碗南瓜汤。



    南瓜还是老太太给的,每次家里做南瓜吃,个头太大一次吃不完,总会砍一半分给亮家。



    南瓜是韩昭昭在空间改良过的面南瓜,不管煮还是蒸,粉粉糯糯甜的很,味道跟后世的贝贝南瓜差不多,吃过的都好。



    依旧是推让了几下,韩昭昭放下东西转身就走。



    淑芬姨无奈苦笑,追着对韩昭昭:“昭昭,明天我休息,跟你奶一声,把家里的棉衣棉被抱过来,我就一起拆洗做上。”



    “哎,知道了!”韩昭昭脆声答应。



    淑芬姨帮忙做针线活,她不会推辞。不然,给她娘俩点吃的,她总不安心。



    单饼是荞麦玉米白面掺一起烙成的,比纯白面的稍厚,还有些黑,但是嚼起来很香。韩昭昭吃的那是个豪放,用狼吞虎咽形容也不过分。



    那吃相,老太太偷看了她好几眼,心下暗暗反思,这段时间是不是把孩子给犒坏了?



    “昭昭,明儿中午,拿上肉票去饭店打份红烧肉,家里老长时间没吃肉了。



    你淑芬姨不是帮着做棉衣吗?她要是不好意思跟咱家吃,你就分一半给那屋端过去。”



    “知道了!我早点去排队,要是没红烧肉我就买份其他肉菜回来。”饭店也不是每天都有红烧肉供应的。



    家里攒了两斤肉票,一直没抢到猪肉,是应该去饭店花出去了。



    以前,她们家从不下馆子,比起自己做,去饭店买份肉菜,又是肉票又是钱的一点儿不合算。



    可现在没办法,供应越来越紧张,按人口发到里的票,却没地儿买东西去,只能高价进饭店才能买到肉。



    毕竟是国营单位,不论多少,饭店每天都有一部分肉类份额分配。



    实话,她倒不馋,空间里有预制菜,每天晚上她都能加餐。



    转头看到五妮眼巴巴的眼睛,她决定了,这几天无论如何也得无中生“友”,托“人”搞点肉回家。



    吃完饭按时带俩孩子打卡学习,等回到自己屋睡觉的时候,又进空间捡蛋,喂鸡鸭喂牲口,最后又美美泡了个热水澡。



    翌日上午,韩昭昭把拆洗过叠的整整齐齐的袄片子裤片子棉花都给淑芬姨抱过去,她让五妮亮在廊下桌上读书写字,自己跟着淑芬姨絮棉花韧针,打下。



    看着淑芬姨双好插花蝴蝶上下翻飞,棉衣缝的又快又板正,针脚细密跟卡尺量过似的,韩昭昭两眼冒星星。



    没想到,淑芬姨还会绣花!



    不是牛大娘那样精致典雅的苏绣针法,倒有些西南少数民族的特色,图案结构简单,配色鲜艳夸张,令韩昭昭褪色的棉袄顿时变得雅致有韵味起来。



    “姨,您这花绣的真好看!”



    韩昭昭吞下满肚子急欲蹿出口的赞美之词,硬生生了句寡淡之极的朴实夸赞。她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儿!(心里默念三遍!)



    “有年数不绣了,艺生疏了!我娘绣的才好呢,可惜她去的早,她的本事我连三成都没学会。”



    就这还是没学到三成?那十成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