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不好骗的阿什拉夫

A+A-

    525与球员接触也是有法的。



    现实中,球员的能力和水平并不像是很多足球游戏那样是数据量化的,数据是多少,场上表现就怎么样。



    相反,球员在场上的表现也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像是主打模拟的一些足球游戏,比如足球经理f系列,就已经开始关注场外因素对球员表现的影响。f开创性地加入了“士气”系统,士气高低确实会影响球员在场上的表现。



    比如,魏乐就记得当时他在玩f0的时候,对热刺将莫德里奇印象就很深刻,当时莫德里奇在热刺没过多久就会提出自己想去皇马踢球。



    如果不答应,那么莫德里奇就会士气低落,场上表现也是一落千丈。



    续约也不行,魏乐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最后放莫德里奇去了皇马。



    当时莫德里奇刚刚和热刺续约,魏乐还在吐槽f的数据员是不是又在瞎写数据。



    却没想到一年多之后,莫德里奇还真就去皇马了。



    但是,f对于士气的设定还是浮于表面。



    一方面,能够影响士气的因素实在是太少了。



    一般来,只要合同没啥大问题,球员就能一直保持快乐。



    另一方面,士气对于场上表现的影响还是太了。



    只能是稍微有影响,但是要能够对球员在球队的处境起到绝对影响,那还是谈不上。



    现实中,经常出现了有的球员在a球队打出了几千万的身价,进入b球队却连比赛都踢不上。



    魏乐不禁思考,这真的是球员自己的问题吗?



    现在,魏乐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不能没有球员自己的问题,但是一定不尽然。



    球员融入至少在其中扮演重要一环。



    每支球队在打不同的战术,球队气氛也是不一样的,这都影响了球员的比赛状态,而到底,还是“融入”。



    球员来到球队,能够多快融入球队已经建立的战术体系中,能够多快加入到已经成形的社交群体里,能够花多长时间才能和球队的硬件设施、球迷气氛等等方面磨合完成?



    这都影响了球员多久才能毫无顾忌地展现出他的全部实力。



    语言、性格、爱好、世界观起到了决定作用。



    但是能够作为促进的,便是主教练的调和。



    到底,如何能够让球员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踢球呢?



    魏乐觉得他现在做得不错。



    他现在球队中的球员,魏乐在引进他们的时候,都起码和他们通过电话,有一部分球员,魏乐是亲自去他们的家乡请来的。



    这都体现了球队和主教练对球员的重视。



    球员们想法其实很单纯、很简单。



    既然主教练对我好,那么我也要好好报答主教练。



    如何报答?那就是好好踢球。



    一个一个“跑基层”当然麻烦,有的时候也会闹乱子,但是魏乐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他通过一种有些传统而繁琐的工作,把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性格的人们成功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做。



    



    大多数主教练并不会做这么“繁琐”的工作。因为仅仅是“完成”引援工作,并不很麻烦。



    双方谈好价格,足球总监负责和经纪人磨合同,最终球员也同意了,完成管理部门的续,球员来到球队。



    这个过程就结束了。



    可以,管杀不管埋。



    这么做,只能是差不多足够,但是一定做不好。



    试想一下,当你孤身一人来到距离家乡几千公里的陌生的地方,面对语言不通的困境,走出场,竟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住处!



    这该有多绝望?



    这样的第一印象留下来,你怎么可能对你在这个城市的工作有好感?



    怎么可能不带任何隔阂地和你的上级领导进行交流沟通?



    给领导干活,怎么可能尽心尽力?



    那换一种情况,如果你的“跳槽”是领导亲自来到你面前劝的,他三番五次地和你沟通,在你决定答应他之后,你的“下家”就帮你安排好了一切。



    你的票是他们出钱买的,你走出场就看到举着你名牌的接人员,他会你的语言,带你去了安排好的酒店,告诉你该如何融入这座城市。



    第二天你再去你的工作单位,曾经和你见过很多次的领导笑容满面地迎接你,再给你安排工作。



    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样了?



    不什么感恩戴德,无以为报以身相许什么的,起码你对你这个领导的看法会好很多吧。



    魏乐从接受的教育都告诉魏乐,与人交往,真心对真心。



    他也真切地将其运用到了如今的执教中。



    和球员接触,首先就是不能欺骗他们。



    因为骗不住的。



    球员可能并不聪明,他们可能学历不高,但是对于世界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把球员当孩子哄骗,是没有好结果的。



    在阿什拉夫的家,魏乐就表达了球队对阿什拉夫的需要。在阿什拉夫和母亲惊讶的目光中,魏乐直接从包里掏出了一块战术板。



    但是阿什拉夫也不是一般人,他眼前一亮,认真地听了起来。



    “现在,狼队在后场出球阶段,更多采取的是边后卫内收的打法。”魏乐着,把右后卫的位置扯到了中路,随后把左边路推了上去。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的右边路就成为了我们的弱路。所以我们需要一名边后卫来承担其他的战术职能,比如拉开宽度,甚至作为半个边锋去助攻。”



    魏乐又把边后卫的位置推到边路靠前的位置,他指了指这个右边后卫,又指了指阿什拉夫。



    “这就是为什么我看中你。”



    “你的速度很快,但是我们的体能教练跟我,你还能跑得更快!如果可以的话,我甚至可以让你在边路从后场一路突破到前场,内切射门!”



    阿什拉夫忍不住笑了起来。这确实是非常大的战术自由度了,但这正是他想要的!



    实话,阿什拉夫觉得魏乐“很对胃口”。尤其是刚刚他直接掏出战术板的举动,更是让阿什拉夫好感拉满。



    如果魏乐跟他一大堆感人肺腑的车轱辘话,阿什拉夫恐怕都要请他出去了——阿什拉夫就是那种没法“骗”的球员。



    他对职业规划有他自己清晰的想法,他非常清楚他在这个阶段想要获得什么。而现在魏乐直入主题,直接告诉他狼队对他的“培养方案”,正是他想要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