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和氏璧

A+A-

    熊章将木架上的六把宝剑好好的把玩一番之后,才重新将它们放回原位。



    “珍宝阁内一尘不染,看来你们平日没少费心思”,楚王熊章对身旁负责看管珍宝阁的寺人全轻笑道。



    “奴婢有幸能看顾大王的宝贝,这是奴婢的荣幸,不敢不用心”,寺人全面露谄笑的道。



    熊章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这让一侧的寺人伍不由多看了这寺人全几眼。



    这珍宝阁一楼的宝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不仅有各种精美的玉壁和玉珏,还有寒光四射的宝剑和坚固无比的宝甲;深海中的明珠和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赤血火树则宛如燃烧的火焰一般耀眼夺目。



    还有天外陨铁更是罕见之物,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力量;少府官窑烧制的白瓷和花瓷,质量堪称绝顶,其工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还有那些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每一件都彰显着这个时代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宝阁之中还有一块石头,这是一块形状如寿字的太湖石,若是后世简体的寿字熊章也不会惊奇,主要是这块太湖石呈现的字体可是鸟篆文的寿字,这可真是鬼斧神工。



    这块石头是扬州刺史在去年熊章过寿时特意送来的礼物,熊章对其也颇感新奇,于是便将它放置在了珍宝阁中,对于扬州刺史也是私下夸赞了几句,但也仅此而已了。



    熊章是凡人,自然有欲望,所以他虽然喜欢扬州刺史的寿礼,但也不能公然表扬,不然就会是鼓励诸卿媚上,熊章肯定是要禁止的。



    总之,这一楼的各类珍奇宝物竟然多达一千两百件之多!



    不过,这仅仅只是珍宝阁的一楼而已。



    紧接着,熊章踏上楼梯,来到了二楼。与一楼相比,二楼的空间明显要一些,楼上的物品数量也相对较少。但这里所放置的,却是最为珍贵的宝物。



    其中最显眼的就是那块摆放在最中间玉壁,看到这玉壁的时候,哪怕已经是多次赏玩,但熊章每次都能感觉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无他,只因为这块玉璧名为和氏璧。



    三百多年前,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发现一块璞玉,将其献给当时在位的楚厉王,但楚王宫的玉匠鉴定后认为是普通石头,厉王以欺君之罪砍去卞和左足。



    楚厉王死后,卞和又将玉献给继位的楚武王,但楚王宫的玉匠再次否定,武王下令砍去其右足。



    武王逝后,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文王听闻后命人剖开璞玉,果然得到绝世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



    这个故事在后世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在当下的楚国却是一个禁忌话题,人们对此讳莫如深。



    也只有在楚国的史书中,才能找到关于这个故事的简要记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个故事揭示了楚厉王和楚武王的昏庸的一面,他们不能拥有识别真正的宝物的能力。



    而这两位楚王在执政期间,也确实存在用人不明的问题。



    熊章曾经向太史令询问过那个玉匠和卞和的最终结局。



    太史令告诉他,玉匠全家都被楚文王贬为奴隶,而卞和在向楚文王献上宝玉后不久便去世了,不过,楚文王对卞和的诚信和毅力深感敬佩,于是将卞和的儿子封为大夫。



    



    时光荏苒,三百多年转瞬即逝,如今的卞氏家族早已风光不再,逐渐走向落魄。



    然而,熊章通过一番探查,意外地发现卞氏的后人卞庄在十二年前从郢都学宫毕业,此后连续参加了两次招贤考试,最终在十年前成功上榜,成为了一名八品的宰邑。



    若是没有熊章给底层人一个出头的会,这卞氏肯定不会再有出头之日了。



    如今,卞庄更是一路高升,已经担任南郡的郡丞一职,就在前不久,熊章还将他晋升为襄郢令。



    从一个从五品的郡丞直接升为从四品的襄郢令,这可是连升两级啊!



    卞庄虽然有些恍恍惚惚,但其心中确实是无比高兴,在南郡一众官员的奉承下,卞庄,仿佛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一般。



    然而,当他真正面见楚王熊章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并非是他天降大运,而是得益于他的祖先卞和的遗德。



    此刻,卞庄心中对先祖卞和充满了感激之情,决心日后在祭祀之上一定要更加庄重才行,同时卞庄也是对楚王熊章感恩戴德。



    毕竟,他的祖先不过是献上了一块宝玉而已,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功劳,但三百年后的今天,这份微薄的功绩竟然还能被当今的大王所铭记,并且还让他继续受益,这实在是让卞庄深感意外和惊喜。



    决心以后只能以死报效大王了。



    楚王熊章端详着眼前这块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玉璧,它宛如羊脂般温润,没有丝毫瑕疵。



    他心翼翼地伸出,轻轻触摸着玉璧,这玉璧竟然毫无凉意,有的只是那温润滑腻的触感,仿佛它并非冰冷的玉石,而是有生命一般。



    “真乃宝玉啊!”楚王熊章不禁再次发出感慨,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这块玉璧的喜爱和赞赏。



    每一次来,熊章都要感叹一次。



    和氏璧在楚国的命运真是多舛。



    和氏璧之前是存放在纪城宝库之中,伍子胥攻破旧都之后,历代楚王的积累都落到了吴国的里。



    吴国灭亡之后,这和氏璧却不知所踪。



    一年前,昭后大寿之时,越国公子不寿前来向昭后贺寿,就是以这和氏璧当作了贺礼。



    和氏璧在楚国失而复得,昭后与楚国公卿自然都是高兴,但也仅此而已。



    只有楚王熊章的内心极为不平静,看着失而复得的和氏璧,他真的感觉到了天命,是楚国的天命。



    因为在上一世的历史中,和氏璧在楚国丢失之后就没有了下落,再次有记载时已经落在了三晋之一的赵国里,而后再会落到秦国里,最后被嬴政刻成玉玺,此后这玉玺就取代九鼎成为天命的象征。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熊章看着眼前的和氏璧眼里露出兴奋之色,之前因为嫁女而不爽的心思顿时消散殆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摆驾,回勤政殿”,收回抚摸和氏璧的双,然后转身坚定的离开。



    寺人伍只觉得今日有点奇怪,先是匆匆而来,现在又要匆匆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