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孤军
亚锦赛半决赛,吴非对阵苏阳,比赛如期进校
其他的事情均且略过,现在,是比赛时间。
真的,苏阳看着对面站着的是吴非,还是颇为感慨的。他和吴非的交集一直要到国家队给球员的最后一次集训,那个时候他是刚刚伤愈复出,中途加入的集训。
吴非表现得很不起眼,或者是十分着名。毕竟在那个环境中,只有吴非的反是烂到令人发笑。实话,那反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苏阳都没弄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冯河是怎么输给吴非的。
但是之后,苏阳明白了,吴非的正确实是非常的强悍。
不过这没什么用,拥有重大缺憾的球员,始终是无法登顶的,这个年代,已经不会有存在重大缺陷的球员登顶了。
这之后,似乎是印证了苏阳的看法,吴非直接在那次集训后就沉寂了,很久都没有消息。
当苏阳再次见到吴非的时候,就是去年的事情,吴非还是那副样子,的确是强了很多,但是苏阳并没有将吴非摆在自己的对名单。
直至全锦赛
然后吴非一路走到了今年的世乒赛
苏阳愕然发现,吴非已经是超过了自己了,现在,是需要自己去追逐吴非的身影了。
这对苏阳来,不能不的确是一个打击,但是这可是苏阳啊!
‘到底是不是我来追赶你,就用现在状态最好的你我来决定吧!’
之前苏阳也是和吴非打过,也就是在世乒赛后,但是那个时候,吴非正处于伤病康复的一个时期,心理阴影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比赛开始。
吴非先发。
现在苏阳已经对吴非的好运气有些无奈了,当然吴非是有后发的时候,但是人们更多地会记住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而这吴非在苏阳面前先发的时候太多了。
吴非是逆旋转发直线的短球,在世乒赛后,吴非就已经确定了一个这样的发球节奏,固定的发球套路。
苏阳摆正的短球,这是苏阳对吴非研究后的结果,在世乒赛上,马良的确是通过这样的打法取得了3:的大比分领先优势,之后的几局比赛中,也证明了这种打法是可取的。
吴非很耐心的和苏阳玩台内的动作,在世乒赛后遇到的对,基本都会使用这种方式来应对吴非那借不上力的逆旋转发球,但是效果却是因人而异,不是谁都能和吴非玩一玩台内的技巧的。
苏阳可以玩,还玩的不错。
“噍嘞!”
0:。
苏阳现在已经不是那个赢一个球就大喊大叫给自己打气的气盛青年了,让最近这风气带的,他也不怎么叫喊了,只有在比赛比较焦灼的时候,注意力相当的集中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喊叫的表现。
但是遇到了吴非,现在苏阳就感觉,不能在气势上输给吴非。苏阳可是知道的,吴非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另类,不管对什么表现,他就是在按照他自己的方式给自己打气即使很多人吴非那样有一些娘娘腔。
吴非发球。
还是逆旋转的直线球,短球,给的是测下旋。
苏阳依旧是切给了吴非的正位短球。
这一次吴非没有和苏阳玩台内的技巧,而是主动的正起直线。
这是很难的,腕要有一个向后的屈折,很不好做。
果然下了。
“噍嘞!”
0:2。
比赛一开始,吴非就陷入了劣势,但是这很正常,吴非现在感到自己的状态有一些没提起来
也是苏阳的接发球选择导致的,那种动作幅度以及球的落点,让王府欸感觉这就好像是在世乒赛的决赛,面对着马良一样,有一种神奇的错位福
那个时候马良给吴非的压力,现在还历历在目。
苏阳发球。
高抛,斜线的长球,非常快速的侧旋球发球。
发球这个环节,在这种层次的比赛中,苏阳就没有办法在吴非面前学马良了,发球这东西,一个人一个习惯动作。
这也让吴非一下子就从那种错位感中走了出来。
大跨步的侧身,粗暴的正前冲弧圈球,拉了一道非常标准的直线。
“飒!”
:2。
虽然是给自己玩脚伤了,但是吴非这段时间对自己步伐的训练,是真的很到位的。
吴非现在也看出来了,苏阳就是在尝试着用马良在世乒赛中对付吴非的办法来和吴非进行对抗,看看是不是能取得一定的战果。
接下来的发球,苏阳果然选择了吴非的正短球。
吴非正切了一板斜线,苏阳移动到正位,在球台外面进行提拉,吴非脚步移动非常迅速,直接移动到位,正拉斜线。
“飒!”
2:2。
比分扳平,接下来是吴非的发球回合。
看上去好像吴非重新掌握了主动权,在这种层次的比赛中,掌握了先发的优势,的确是占据着一定的主动,但是对于吴非和苏阳来,这也是一种会。
遇和危险,永远都是相随相伴的。
吴非发球。
还是逆旋转的直线短球,刚才是吴非自己出现的问题,不能这种发球模式有问题。
苏阳摆斜线的短球,还是控制吴非的正短,就目前来看,这是收益最高的接发球方式,主要的问题应该是在控制之后,如何将这种控制转化为实质性的优势和分数了。
吴非和苏阳玩起了台内的短球,一些台内的技巧,之前是吴非自己急躁了,吴非现在就要看一下,自己和苏阳之间在台内的较量上,到底是谁占着优势。
沉下心的吴非,感觉自己和苏阳在台内的较量上,几乎就是半斤八两的感觉,吴非胜在台内的感觉上,对一些旋转的把握上,而苏阳则是更胜一筹的在球的落点,身体动作的敏捷,以及力量的把控上。
就看谁先失误了。
或者,谁先能给自己创造出会。
这方面,显然是吴非更在行,毕竟吴非打台内的目的就是给自己创造会,而苏阳打台内单纯是为了技术的提高,以及全面性。
“飒!”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