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吴名真毒士。

A+A-

    大军阵前,余卓看着登上城头的苏家老少,脸色不由难看起来。



    所谓的‘侠以武乱禁’只不过是陛下收缴地方地方兵权的一个借口,以此来打击‘严党’。



    围攻百花城不过是做做样子,只要百花城服软低头,他便不会如何。



    如今严党势力范围内,大半兵权已经被他打着‘清剿江湖势力’收归,陈兵百花城下,只为给此画上一个一个完美句号。



    副将卢升属实没有想到这群江湖中人会是这般榆木疙瘩。



    “将军,明难道真的要打吗?”



    百花城在江湖上地位非同一般,若是真的血洗了百花城,江湖必然炸开了锅。



    届时,他和余卓脑袋便会高居江湖悬赏榜首,余生都可能在无穷无尽的刺杀中度过。



    到底,百花城是无辜,能不死磕便是最好的结局。



    余卓叹了一口气,他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给百花城会了,没有想到最后还是要兵戎相见。



    “你觉得我们还有退步的余地吗?”



    “若是此刻退走,朝廷颜面何在,陛下威严何在?”



    “严党也会趁发难,重新夺回收缴起来的兵权不,还会置你我二人于死地。”



    “这件事若是稍有差池,到时候陛下会让我们死,严党也要我们死,江湖中人也让我们死。”



    “老卢,你我二人比百花城更没选择的余地。”



    他离开魏都时,除了一个平湖将军的官职,以及一道可以调动各州兵马的圣旨,两空空。



    如今已然握数州兵马大权,随时可以抽调十万大军,这不是他一个兵部郎中该有的权力。



    事情处理妥当了,可以平步青云,只要稍有差池,便可带来灭族之祸。



    他只是陛下对付严党的一颗棋子,用完了随时可以丢掉。



    马踏江湖,卢升一开始以为这是可以躺着积攒功勋的美差事,没有想到是半只脚踏进了棺材。



    “将军,真的就没有妥善解决的办法了吗?”



    余卓迟疑片刻之后,轻轻一夹马腹,驱马上前,没有丝毫停顿的意思。



    对面可都是江湖高,他不过地仙境实力,脱离了军阵,便相当于待宰的羔羊。



    卢升吓得急忙提醒道:



    “将军,再往前走,便脱离军阵了。”



    余卓没有搭理,依旧驱马稳步前进,脱离军阵,来到百花城下,翻身下马。



    三长老苏化孤身一人走出城池,来到余卓身前。



    “苏前辈,你们这是又何苦呢?”



    “你我皆是一颗棋子,又何必为难彼此。”



    “只要百花城一句服软之话,便可避免血流成河的惨状。”



    苏化又不是愚钝之人,岂会看不出此事背后乃是庙堂争斗。



    “我们江湖中人不了解庙堂之上的明争暗斗,只知道弯下去的腰便很难直起来。”



    “若只是门派,一句服软的话了就了,只要相安无事,便是最好。”



    “奈何百花城不才,也算是当今江湖门面之一,整个江湖的眼睛都盯着咱。”



    “出去的软话,丢的不止是百花城的脸,还有整座江湖的脸。”



    “这就像你们军人血战沙场一般,若是将军被包围,陷于必死之地,可会投降?”



    余卓不语,若真是那般,他会毫不犹豫拔剑自刎。



    吾身可死,国威不可丢。



    “余将军,请回吧。”



    余卓心有不甘。



    “苏长老”



    他的话道一半,便戛然而止,因为他看到了城头那一双双毅然决然的目光,知道了也是白。



    翻身上马,调转马头,走出几步之后又停住,没有回头,缓缓道:



    “明日午时之前,你们可以随意离开百花城,无人会阻拦。”



    罢,用力一夹马腹,座下战马速度由慢而快,向着军阵狂奔而去,在大军与百花城之间留下一道黄土烟尘。



    



    打已经定局,死不死人,死多少人,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军能踏平百花城便足矣。



    魏国帝都。



    这几日卫羡心情不是一般的好,余卓已经借着平定江湖之名,收归了严党的大半兵权。



    “先生之计,实属高明,没有想到会有此奇效。”



    话虽这样,卫羡心中还是在隐隐担忧的,毕竟到现在严党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吴名也没有想到事情出乎意料容易,不禁皱起了眉头,总觉得自己算漏了什么。



    “陛下,严党还是毫无反应吗?”



    卫羡向湖中不断投下鱼食。



    “严谨那老狐狸这次倒是很能沉住气。”



    “无妨,只要收回了兵权,其余皆是事。”



    他不想在此事上过多纠结,转移话题道:



    “吴爱卿觉得百花城会不会服软?”



    吴名没有直接回答,缓缓道:



    “陛下,现在的百花城不过绣花枕头,已经无关大局了。”



    卫羡感叹道:



    “吴爱卿只顾着读书谋划,不知道这江湖硬骨头多。”



    “百花城怎么也曾是江湖第一大势力。”



    吴名对于江湖上的事情确实不怎么关心,无所谓道:



    “陛下,江湖在大,在朝廷眼中,也只不过一只蝼蚁。”



    卫羡认可的点点头。



    “这话我爱听。”



    并未吴名狂妄,事实就是如此,江湖不过一盘散沙,对上朝廷大军根本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远的不,就此次余卓轻松横扫魏国江湖,便足以证明。



    吴名的目光一直都是下,而非江湖。



    他眼中,江湖武夫,多是争强好胜,逞一时之勇。



    若是他们都能将一身能力报效国家,下何至于如此之乱。



    满口侠义,行的却都是舍大道求道。



    下一统,百姓安居,才是真正的‘大侠大义’。



    江湖侠客也好,身在庙堂的吴名也罢,其实都没错。



    庙堂之人看江湖,觉得江湖之人狭隘,皆胸无大义之辈。



    江湖之人看庙堂,觉得庙堂之人阴险,乃下大乱之始。



    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



    对错没有边界,有边界是人心。



    黑与白,不过人给的定义而已。



    江湖中人亦有家国大义者,庙堂之中亦有侠义肝胆者。



    吴名‘平江湖策’不论其背后牵扯,光论其本身的意义,对于魏国有着极大作用。



    首先,此次打压压之后,魏国江湖必然对朝廷政令唯命是从,不敢忤逆,可以极大加强朝廷对整个下的管控。



    其次,听从朝廷调令的江湖武夫,等到战时,可统一协调充军,增强国之兵力。



    再之,江湖中人动不动打打杀杀,极大程度在摧毁国之律法的威严。



    



    总之一句话,从国家出发,吴名此策,利远远大于弊,作为一个谋士,他需要这样做,也该这样做。



    当然,在江湖人眼中,此刻吴名已经是人让而诛之的毒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