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目光要长远。

A+A-

    顾浔很是认可李沧澜的看法,不过他看到的更多,事关整个中原。



    “田文逸的对,中域之事,就该中域内部解决,不该外人插。”



    当下南晋当下已经差不多是明着插中域之事,已经算是违背了四国盟约。



    一旦田文逸兵败,那北方的北玄和东边的魏国,必然也不会袖旁观,任由南晋做大做强。



    届时两国必然会出兵夺取中域,甚至西陵也有可能出兵。



    一旦四国下场,中域局势只会变的更加复杂,甚至可以是四国大战开启,中原大乱了。



    田文逸敢悍然出兵,必然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



    李沧澜看出了顾浔心中的担忧,缓缓道:



    “现在我们看似是置身事外,其实是被放在火山烤。”



    “倘若东魏和北玄出,中域局面便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了。”



    田文逸这一乱,无疑是带动着整个天下乱。



    对于顾浔来,现在的天下,还不能大乱,与四大帝国深厚的底蕴相比,他们还是太弱了。



    何况他的许多后,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发挥该有的效果。



    许久之后,顾浔似是下定了决心,凝重的吐出一口浊气,田文逸那句话的很对:



    “吴国必须灭,中域之事不能外人插。”



    李沧澜道:



    “与田文逸合作吗?”



    顾浔摇摇头,将目光放在了涵州。



    “他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



    李沧澜深邃的眸子里透出一抹精光,接过顾浔的话道:



    “咱们不用着急下场,等着他两人打的焦灼之时,在出兵涵州。”



    老狐狸和狐狸相互看向对方,脸上不自觉露出了淡淡微笑。



    “不过你还得牺牲一下色相。”



    顾浔不用想,也知道李沧澜所为何。



    想要在北玄和魏国出之前吃掉董奇赞的吴国,那就必须防止南晋增兵支持董奇赞。



    不完全断绝,至少也要让其不敢大规模增兵。



    唯一的制衡的段便是西陵。



    “看来我只能给她写一封信,欠点人情了。”



    李沧澜坏笑道:



    “放心,我不会告诉凝雪你给其他女子写信的。”



    柳如烟身份,当初李沧澜便已经猜出了,只是没有道明而已。



    实话,起先他也不大敢相信西陵皇帝会是一个女子。



    完全确定柳如烟是西陵女帝,还是赵凝雪哪里确定的。



    当初赵凝雪离开时,放心不下柳州,便暗中告诉他若是真的遇到不可解之围时,可以避开顾浔,寻求西陵庇护。



    直到那时,他才不得不相信柳如烟便是西陵皇帝柳继祖。



    顾浔一脸无奈的白了为老不尊的李沧澜一眼,笑道:



    “若是她在这里,不定还会替我写信呢。”



    猝不及防的狗粮,着实让李沧澜无言以对,半天方才吐出一句。



    “你们年轻人真会玩。”



    调侃归调侃,西陵能不能下场,事关能不能遏制南晋增兵,李沧澜还是担忧道:



    “毕竟还有一个摄政王柳宗,她有权调动西陵东部大军陈兵边境不?”



    这一点顾浔倒不担心,柳宗是聪明人,明白这其中利害,必然不会阻止柳如烟调兵。



    何况柳如烟又不是傀儡,还不至于处处被柳宗牵着走。



    她或许无权做到一言开战,但调兵还是没问题。



    柳宗只要一日不反,终究只是一个权臣,还是要顾及帝王权威和颜面的。



    “柳宗不是傻子,不会眼睁睁看着南晋蚕食中域的。”



    李沧澜眼中燃起熊熊战意,这位三军统帅已经开始摩拳擦掌了。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顾浔做事,尤其是在这种关乎大局之事上,向来一步三算,稳重至极。



    既然他都这般了,李沧澜心中便再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接下来他只用考虑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拿下涵州,随后东进攻取沧州。



    当然,出兵的前提是田文逸和董奇赞在太州死磕,稍有矛头不对,都不能出兵。



    庙堂算计最是凶险,鬼知道两人会不会是故意摆出死磕的架势,引蛇出洞,趁攻取明州呢。



    现在对于顾浔来,按兵不动便是上上之策。



    “哦,对了,前不久四海商盟从西域捎回来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你去看看。”



    李沧澜带着顾浔往城主府仓库而去,顾浔特意让带的东西,一定很重要,所以他直接秘密存储了起来。



    打开仓库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好几个大麻袋,打开后,是一个个拳头大的土豆,金灿灿的玉米种子,还有干辣椒等等。



    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李沧澜好奇的问道:



    “这些都是啥?”



    顾浔拿起一根干辣椒放进嘴里,辛辣味瞬间弥漫整个口腔。



    “这些都是咱发家致富的本钱。”



    李沧澜学着顾浔,拿起一根干辣椒直接塞进嘴里嚼了起来。



    “呸呸呸。”



    火爆的辛辣味在他嘴里爆炸开来,瞬间涕泪横流。



    “这鬼东西怎么比花椒和老姜还辣。”



    顾浔笑道:



    “这东西叫辣椒,上等的调味品。”



    顾浔从一大麻袋土豆之中挑出几个芽眼少的,又捧了一捧玉米让李沧澜兜着。



    “今天请你吃点不一样的。”



    半个时辰后,李沧澜看着里黑黢黢的土豆,和卖相还不错的玉米饼,忐忑道:



    “这两东西能吃?”



    玉米饼闻着味道不错,烤土豆则是看着便没食欲。



    “吃不死你的。”



    “再我好歹也算半个神医,你不信这两东西,也得信我不是?”



    见顾浔就要下口,李沧澜急忙拦住他。



    “还是我先来。”



    显然他是怕顾浔吃出了意外。



    只是尝尝味道,玉米饼只有两枚铜钱大,李沧澜一口便丢进了嘴里。



    “嘶,味道不错。”



    “这东西叫啥来着?”



    “玉米。”



    他又准备将整个土豆丢进嘴里,顾浔急忙提醒道:



    “要去焦皮的。”



    李沧澜随意去掉外皮,丢进嘴里嚼起来。



    “这东西味道也不错。”



    顾浔介绍道:



    “这两东西适应性极强,关键是产量高,可以大面积种植,充当主食。”



    当下中原各地的主食主要是水稻、粟米、大豆、荞麦等。



    这些东西相比玉米和土豆,种植要求更高,产量还低。



    当然,顾浔引进土豆玉米,并不是取代中原主食,而是作为水稻粟米的补充。



    毕竟土豆和玉米,旱地便能种,不需要水田种植,能够很好弥补粮食作物单一,增强抗天灾能力。



    想要做大做强,目光不能局限当下,充足的后勤保障,方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尤其是粮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等到天下大乱之时,必然民生凋敝,粮食便成了最紧缺的东西,这一点不能被人遏制住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