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燕王朱棣

A+A-

    此刻的燕王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出头,正是锋芒毕露的年纪,十分英挺,和朱元璋有着六分相似。



    这就是未来的永乐大帝吗?李青继续观察。



    这位的传奇经历,以及功绩,丝毫不比他老子朱元璋差。



    尽管他不是历史系学生,但对永乐大帝的事迹还是了解的。



    大一统王朝,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六下西洋,扬国威于万邦,通运河、迁都北京、五征漠北、万国来朝、编撰永乐大典



    纵观华夏历史数百位皇帝,朱棣的功绩绝对能进前十,甚至有明史学者认为能进前五。



    毕竟,在后世公认的盛世只有三个,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康乾盛世。



    不过现在的燕王,显然还没那种心思,正好玩地捉弄他的十七弟。



    锦衣卫是天子近臣,双方也就十几米的距离,李青静心下心来,调动真气,可以清楚地听到谈话内容。



    “十七弟,来尝尝四哥在元人中缴获的佳酿。”朱棣从腰间取出一个酒葫芦,笑的很坏,“好喝着呢。”



    “四哥,你能别揉我的脸吗?”只有五岁的十七哭丧着脸,满是委屈,“疼”



    “那四哥轻点儿。”朱棣又‘亲热’地捏了捏,疼得家伙眼泪都出来了。



    晋王来了兴致,“老四,把十七弟借我玩会儿。”



    “不给。”朱棣果断拒绝,把葫芦口送到十七嘴边,“喝了酒,四哥就不揉你脸了。”



    十七怯怯道,“四哥话可得算数。”



    “当然。”



    “好,我喝。”十七抱起酒葫芦灌了一大口,旋即哇的一声就吐了,不断咳嗽,脸通红,不断吐口水。



    烧酒自宋以后便有了,元时蒸馏酒大兴,度数比不上后世,口感也不如后世白酒那般辛辣,但对一个孩子来,还是难以接受。



    “哈哈”朱棣大笑道,“怎么样?好不好喝?”



    “不,不好喝。”十七挣扎着从他腿上跳下来,愤愤不平道,“四哥太坏了。”



    “就是,老四你也太损了。”晋王伸开双臂,“朱权,来三哥这儿。”



    “好哒。”朱权冲四哥扮了个鬼脸,投入三哥怀抱,但很快他就后悔了,“三哥,我不要喝酒了。”



    晋王笑脸一沉,“四哥的酒喝得,三哥的酒就喝不得?



    你看不起三哥是吧?”



    “我,我没有。”朱权带着哭腔,“我要回后宫去。”



    “想回去也成,把酒喝了。”



    八皇子看不过去,劝道:“三哥,十七弟他还”



    “上一边去。”晋王眼一瞪,“你子皮痒了是吧?”



    



    李青嘴角露出一抹笑意,这一大家子真有意思,不过该不,老朱是真能生。



    十七也就五六岁的样子,不定比老朱的孙子还些,这身子骨真够可以。



    经过这会儿观察,他发现老朱家的儿孙们还是比较和谐的,除了秦王一直鼻孔朝天,一副不爱搭理人的样子,其他人都很和气。



    过了会儿,朱标领着两个儿子走来。



    众皇子立即起身,燕王也不坏了,晋王也不横了,秦王那高傲的头也低下来了,“臣弟参见太子殿下。”



    “不用拘礼,今儿是父皇的寿辰,都坐。”朱标笑着。



    十七一见主心骨来了,立马告状:“皇兄,三哥四哥欺负我。”



    朱棣解释道,“大哥,我跟十七闹着玩儿呢。”



    “对对对,我和老四看十七弟可爱,就逗逗他,谁知他不经逗。”晋王也连忙笑着解释。



    这时,一直拿鼻孔看人的秦王开口道:“确实,老三老四跟十七闹着玩儿呢,也就是灌了十七一肚子酒而已。”



    “嗯?”



    朱标眉头皱了起来,不悦道:“你们俩咋回事儿,十七才五岁,能喝酒吗?”



    两人一怔,扭头恨恨的等着秦王。



    秦王依旧鼻孔朝天,“十七,二哥的对不对?”



    “对。”十七狂点头,拉着朱标的衣角,誓要把仇报了。



    朱棣干笑道,“大哥,我是给十七喝了口酒,但他都吐了出来,要灌酒那是三哥干的。”



    晋王:(?`?Д?′)!!



    哎呀呀,这可太有意思了李青往嘴里丢入一瓣橘子,继续吃瓜。



    大庭广众之下,朱标也没上纲上线,只轻斥两人几句,然后给两个儿子介绍几位在外王叔。



    “允炆(允熥)见过秦王叔、晋王叔、燕王叔、周王叔。”



    几位藩王一脸和气,朱棣抱起朱允炆,亲昵地捏了捏他的脸蛋儿,“我乖乖的大侄子,你长得可真快啊。”



    朱允炆‘哇’的一声就哭了,搞的朱棣一脸不知所措,连忙把他放了下来,讪讪道:



    “大哥,我可没吓他啊!”



    



    “你是没吓他,但你长得就吓人。”晋王刚被摆了一道,趁揶揄。



    着,抱起朱允熥举高高,“允熥,怕不怕?”



    “不怕。”朱允熥昂着脑袋,“晋王叔再举高些。”



    “好嘞。”



    晋王刚欲有所动作,却听太监唱道:“皇上驾到。”



    他连忙放下侄子,站得板板正正。



    李青也收回了目光,与此同时,所有官员都站起身子,停止谈话,嘈杂的场面顿时一静。



    少顷,龙辇缓缓行来。



    明黄色轿帘掀开,朱元璋、马皇后挽走了出来。



    群臣撩袍拜道,“臣等参见吾皇万岁,参见皇后娘娘千岁,恭祝皇上万福金安,万寿无疆,圣体康泰,国运昌盛”



    朱元璋却不按常理出牌,待群臣念完贺词,并未让众人起身,而是道:



    “只给咱恭祝,不给皇后恭祝吗?”



    “”群臣连忙补上,“恭祝皇后娘娘,千福金安,千寿无疆,凤体康泰”



    朱元璋犹自不满意,想要群臣把千改成万,却被马皇后阻止了。



    “平身吧!”



    “谢皇上。”



    朱元璋拉着马皇后坐下,瞧了眼一旁的桂子,桂子微施一礼,退了几步,转身离开。



    少顷,宫女、太监开始上菜,与此同时,负责宫廷礼乐的教坊司忙活起来,生日宴正式开始。



    李青看着一道道丰盛菜肴,馋的直咽口水,今儿这席吃的肯定过瘾,也不用担心有人兜菜。



    “别流哈喇子了。”毛骧没好气道,“皇上没动筷子之前,给我忍着。”



    “明白。”李青无奈点头。



    两刻钟后,菜肴上齐,由朱标带头,诸藩王、皇子上前朱元璋贺寿。



    老朱这一大家子可真够大的,好在桌子足够长,不然还真坐不下。



    一众皇子皇孙,光是祝寿就祝了两刻钟。



    接着是勋贵,然后是吏部、礼部可把李青饿坏了。



    他今早上连婉灵的肉包都没吃,就是为了等这一顿好的,眼下一桌子好菜,却只能看不能吃,别提多郁闷了。



    临近中午,这个寿总算是祝完了。



    终于可以开吃了李青瞧着朱元璋的动作。



    却在此时,一个翰林学士起身朗声道:“听闻新任锦衣镇抚使,李青李大人,博学多才,善作诗词。



    今儿皇上过寿,各部都献上了新贺词,唯独锦衣卫跟在人后,拾人牙慧,这可有些不过去啊!



    不若李大人代锦衣卫,吟诗一首。”他抱了抱拳,“给皇上,也给我等助助兴如何?”



    李青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拿起的筷子,又放了下去,心里气得直骂娘。



    锦衣卫众人听到‘拾人牙慧’一词,不由老脸一红。



    刘明低声道:“李老弟,咱们锦衣卫都是粗人,你上吧!”



    “赞美皇上。”毛骧点明主题。



    我就是个蒙事儿的,赞美皇上的诗词,还得是明朝以后,我上哪儿想去李青一脸无语。



    “老大,我作不出来。”



    “完蛋玩意儿。”毛骧低骂道,“在青楼你不是一套一套的吗?”



    户部给事中扬声道,“李大人才华横溢,就不要吝啬了。”



    “是啊!李大人莫要藏私。”



    “李大人莫非不愿给皇上献诗?”



    



    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言辞也越来越激烈,一口一个李大人,句句蕴含杀。



    毛骧眼睛一眯,刘明、张衡等人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



    他们是粗人不假,但不代表他们蠢,对方显然是有预谋,就是冲着他们锦衣卫来的。



    “你能不能行?”毛骧轻声问道。



    李青转头望向朱元璋,老朱没有任何表示,反而一脸看好戏的模样。



    他嘿嘿笑道,“赞美皇上的诗词没有,不过回怼那群狗日的诗词,倒是有一首。”



    “”



    另一边,朱标看越来越多的人声援,以大势胁迫李青作诗,轻声道:



    “父皇,各部这是不满锦衣卫权势过大,想以李青为突破口,对锦衣卫出了。”



    “嗯。”朱元璋点点头,依旧一副看戏模样,甚至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开始有意思起来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