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父子情

A+A-

    “妙云,你不懂。”朱棣苦笑道,“李青那厮他,他拿人不短,吃人嘴不软,根本不值得相宜。”



    “不可能,世上哪有这种人?”



    徐妙云果断不信,“便是贪官污吏、山野土匪,都知道拿钱办事、收钱放人,他岂会如此?



    我观那李青眸正神清,绝非大奸大恶之辈,殿下莫要置气!”



    朱棣:“”



    徐妙云见他不以为然,劝道:“殿下,父皇的旨意已经那般明显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我当然明白。”朱棣颓然道,“父皇让我守好边疆,不要有非分之想,放心吧,我不会置气。”



    “我要的不是这个。”徐妙云无奈道,“秦、晋德行有亏,唯汝最合朕意;你这个最合帝心的皇子都没会,二王会有会吗?”



    朱棣一呆,震惊道:“你的意思是父皇要立皇孙做储君?”



    他心里一下平衡了,但同时,也更不服了。



    凭啥呀?!



    徐妙云叹了口气,“殿下,你还是没看明白,国之储君,定是要慎之又慎,这次,便是果断的父皇,也绝不会搞一言堂,需要观察局势。



    不出所料,朝中的争嫡正在激烈进行,群臣‘厮杀’正酣,而李青却大老远跑来北平,这明什么?”



    “明此人胆,怕牵扯其中。”朱棣鄙夷。



    徐妙云扶额,苦笑道:“殿下,你觉得在这种时候,是谁想脱身就能脱身的吗?



    别忘了,他怎么来的。



    钦差、圣旨!”



    朱棣挠了挠头,“他是锦衣卫,来看管藩王很正常啊!”



    “朱棣,笨死你得了。”徐妙云气够呛,“他是锦衣卫不假,但他可是镇抚使级别的锦衣卫,更是世爵永青侯!



    招降乃儿不花,他的功劳仅次于你,捕鱼儿海全胜,他的功劳仅次于蓝玉,人家这身份,犯得着大老远来北平看住你这个藩王?



    你脸咋这么大呢?”



    徐妙云气呼呼道,“一个锦衣千户就使不完的劲儿了,干嘛要他来?”



    “嘶,我明白了。”朱棣醒悟过来,“是父皇假借会,特意让他来避祸来了,日后不管谁做储君,他都不会受到影响。”



    着,他心里开始泛酸:娘的,到底谁是亲生的啊?



    “这狗日的命真好啊!”朱棣咬了咬牙,“真不知道他给父皇灌了什么迷魂汤,娘的,还好他不姓朱,不然,估计这储君之位都不用争了。”



    徐妙云:(¬¬)



    “殿下,承认别人优秀就那么难吗?”



    朱棣见媳妇儿这么夸别的男人,心里顿时难受起来,这感觉怎么呢?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比大过年,亲戚排排坐,娘亲拉着别人家孩子的,对你:“你看人家多懂事!”



    徐妙云也意识到自己这样有些不对,连忙柔声道:“殿下,在妾心中,天底下的男子无人能为其右!



    妾是为了殿下,为了咱们这个家,无论如何,跟李青这样人结个善缘,对咱燕王府来,没有半点坏处。”



    “昂。”朱棣心情瞬间多云转晴。



    就好像娘亲突然撒开别人家孩子的,把你搂在怀里,柔声道:“儿子还是亲的好,你才是娘亲心肝儿。”



    朱棣不是不明事理之人,知道媳妇是为了他好,点头道:“行吧,明儿我请他喝顿酒便是。”



    “你想请,人家还不一定来呢。”徐妙云翻了白眼。



    “不是吧?”朱棣备受打击,“好歹我也是藩王,他再能耐还能比我还牛?他还能拒绝不成?”



    “平常或许不会,但眼下不同。”徐妙云道,“天子近臣和藩王结交,属于犯忌讳,虽天高皇帝远,但这个节骨眼儿上,他肯定谨慎的很,得找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朱棣彻底没了脾气,但又不忍辜负媳妇儿一片苦心,“那你咋办?”



    “殿下已经很久没拜见父皇了,今年父皇寿宴也未能赶去,不若以此为理由。”徐妙云沉吟道,“殿下心系父皇,当的仁孝,钦差代表的是皇上,李青又是天子近臣,嗯



    儿子思念父亲,想与父亲身边的人聊聊,以解相思之苦,合乎情理,他无法拒绝。



    退一步,就算万一传到京师,那些笔杆子也不会大做文章,于他,于燕王府都无影响。”



    “还是妙云想得周到。”朱棣心服口服。



    同时,他心里也有些气苦,堂堂藩王,请人吃饭请到这个份儿上,着实憋屈。



    徐妙云见他答应,喜笑颜开,“那妾去着笔墨。”



    “不急。”朱棣将她揽入怀中,坏笑道,“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儿。”



    “啥事儿呀?”



    “造老四。”



    着,低头吻了下去。



    少顷,徐妙云的双搭上他的脖子,委屈道,“殿下日后,莫要再那般伤妾的话了。”



    “不不,都是夫君的错。”朱棣打横抱起媳妇,往厢房走去。



    他被媳妇儿吃的死死的,他知道,但他乐意。



    



    两口子远去后,角落处,一个大胖少年走出来,一脸欣慰。



    接着,又有两个更的少年,从他背后冒出头来,见休书不知何时被撕得粉粹,也放下心来。



    老三终究年龄,不明事理,仍有些担心,“老大、老二,你们爹娘不会再打起来吧?”



    “再叫老二,我揍死你。”朱高煦恶狠狠道,“快过年了,别逼我扇你。”



    “行了行了,散了吧。”朱高炽没好气地摆摆,警告道,“老三,你要是敢跟上去偷听偷看,绝对过不了这个年。”



    



    清晨。



    李青伸了个懒腰,起身来到院子里,这次的监视是在明面上,他也大摇大摆地住进了钦差行院。



    院里的积雪已有半尺厚,鹅毛大雪还在下着,目之所及,白雪皑皑,这样的景象是在金陵看不到的。



    他撤去运行的真气,以普通人的角度,来体验这种环境下的感觉。



    时间不长,就感到脚冰冷,风呼呼地刮在上,如针扎般刺痛,当然,他骚包穿的太单薄,也占了很大原因。



    “嘶真冷啊!”



    真气再次运行,身上逐渐暖和起来。



    李青见大雪下个没完,感叹道:“这个天气就应该支个火锅,温上壶酒,涮上肥美的羊肉”



    他咽了咽口水,“来人!”



    行院外,几个锦衣护卫匆匆进来,拱道,“大人有何吩咐?”



    李青从怀里取出两贯钞,“去买些酒肉来,多买些佐料,辣子也多买些。”



    “大人,用不了这么多。”



    “多买些,待会儿支个锅,大家都吃。”李青笑了笑,“等会儿叫上值夜班的兄弟,吃点儿暖暖身子。”



    “是,大人。”几人露出开心笑意。



    却在此时,一个面容清秀的青年匆匆进来,作揖道:“三宝见过钦差大人。”



    “三宝少礼。”李青呵呵笑道,“三宝大早上过来,有什么事儿吗?”



    “是这样。”三宝从怀中取出请帖,“王爷思念皇上甚重,李大人常伴皇上,王爷想请钦差大人去府上一叙,以解相思之苦。”



    李青挠了挠头,接过请柬打开,字迹娟秀的蝇头楷映入眼帘。



    这绝不是朱老四的字李青腹诽。



    本王已近两载未曾见过父皇,身为人子,不能侍奉父皇左右,痛心难安,常夜不能寐;



    遥想父皇英姿,似在眼前,又似遥不可及,思念难抑,如刀剑锥心



    请柬足有上千字,浓浓父子情扑面而来,着实感天动地。



    中心思想明确:儿子想爹了,想从他这个钦差这儿,解解相思之苦。



    要是刚来大明那会儿,他可能会被这样的父子情,感动得泪流满面,但如今的他,早已融入了这时代。



    心里毫无波动,甚至还有些想笑。



    不过人都这么了,他自然无法出拒绝的话,点头道,“劳三宝头前带路。”



    “钦差请。”三宝含笑做了个请的势。



    锦衣护卫见大人要应酬,连忙上前把宝钞归还给他,李青摆摆,“算了,你们拿去吃喝吧,天这么冷,都暖暖身子。”



    



    车轿放着火炉,坐垫是内棉锻,外貂绒,柔软且舒适,别提多舒服了。



    李青对老四这请人的态度相当满意,他斜倚在软轿里,听着车轮压着积雪发出的‘咯咯’声,满心享受。



    半个时辰后,李青来到燕王府,在三宝的带领下,走上阁楼。



    屋子里放着十多个火盆儿,木炭根根火红,表面上凝结了层细细的白灰,不时迸发出火星儿,室内气温不下二十度,与外面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



    李青上前拱道:“下官见过燕王殿下。”



    “免礼。”朱棣笑了笑,“坐吧。”



    “谢殿下。”



    李青坐在柔软的矮凳上,环顾四周,问道:“殿下,就咱俩啊?”



    “”朱棣哪看不出他的意图,“咱俩还不够?”



    “倒也不是。”李青干笑道,“只是稍显冷清。”



    朱棣也觉得有些闷,朝一旁的三宝道,“去把世子唤来。”



    顿了顿,“算了,把王妃、老二、老三也叫来,去弄两个炉子,架上锅,今儿这天气,最适合涮肉,喝酒。”



    李青听他这么,也甚合心意,这天气就适合吃火锅。



    



    p:走亲戚回来晚了,吃完火锅,争取再写两张出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