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是非功过,一目了然

A+A-

    杨慎内心的震撼久久无法平息。



    李青没再多言,给他充分的时间消化。



    许久之后,



    杨慎缓缓道:“瞒不了太久,也还是能瞒的,至少当下如此,可你为何主动对我出来?”



    “因为你能力出众!”李青。



    “就因为这个?”



    “不够?”



    杨慎默然。



    李青:“其实,你父亲也知道。”



    “啊?”



    “不然你以为他为何退场?以他的能力,以他的政治影响力,只要他想,完全可以一直做内阁首辅。哪怕皇帝再如何恼恨他,只要他不愿意离开朝廷,皇帝也无可奈何。”李青,“这点,你当清楚。不是吗?”



    杨慎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你告诉我这些,目的是什么?”



    “坚定你的信心,除去你的心理负担,同时呢”李青笑了笑,“也可能是我多心了,怕你因对皇帝不满,不想更多的为国为民。”



    杨慎愕然。



    半晌,“我好像明白了。”



    “你是想让我相信,你有能力促使皇帝升我的官,以便我更大限度的施展抱负,为国为民。又害怕我因大礼议之事,不肯接受皇帝的好意,可对?”



    “嗯,大概是这样吧。”李青颔首。



    “这么,皇帝也知道了你长生的秘密我明白了。”杨慎目光灼灼道,“传授皇帝长生之术,才是你话语权的基石,这才是你的底气所在。”



    李青轻笑道:“跟聪明人话就是省心省力,大抵就是这样了。”



    “呼你让我缓缓。”



    杨慎走到书桌旁坐下,陷入沉思。



    李青不打扰他,颇有耐心。



    约莫一刻钟后,杨慎问:“你真能让皇帝长生?”



    “不能!”李青直言不讳,“我骗他的,长生不能复制,如若可以,怎么也轮不到他。不然,我何苦奔波百余年,不得清闲?”



    “是吗?为何不能是因为”杨慎笑了笑,“公是公,私是私,我欠你一份大人情”



    “你不欠我人情,我之所以拉你一把,完全是因为你父亲。”李青道,“我只是践行与你父亲的承诺。你不必因此介怀,有言便言,但无妨。”



    杨慎也不矫情,道:“既如此,那我就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以为,你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一旦皇帝长生,第一个杀的就是你这个师父,故此,你才不敢传授长生之术。如此,更合乎情理。”



    李青:“首先,你对大明实录,当也有所了解,大明皇帝可有修仙求长生的?其次,你对我的实力一概不知,皇帝杀不了我,只要我不求死,任何人都杀不了我。”



    杨慎惊愕,继而苦笑,“坦白,我不太相信,可好像我也不得不信。”



    “你信与不信,事实就是如此。”李青淡然道,“与你这些,非是在炫耀什么,不过是想降低沟通成本。同时,也是为了告诉你,我的底气可以是你的后盾,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杨慎沉吟道:“这也是你与我父亲的交易?”



    “不是。”李青摇头,“我只承诺保你无恙,你父亲也只有这么点要求。今日如此,只因你个人。”



    “好吧”杨慎微微点头,好奇问,“你与我父亲的交易是什么?”



    “这个就来话长了,涵盖极广,简单概括就是稳住正德一朝的政治主张,新君旧臣的权、利争夺,不上升到影响朝政,以便让大明能稳中求进。”



    李青举例,“就拿持续推行简化文字来,若没有之前的铺垫,如今普及难度会高出不少。”



    杨慎惊愕道:“简化文字也是你的笔?”



    李青颔首:“这种影响深远的国策,如若不提前铺垫,临时起意怎可能成功?正如今时大明收回草原,事实上,从洪武朝就开始铺垫了,太祖太宗如此,仁宗宣宗亦如此,当初宣德皇帝北巡是为种因,今时嘉靖皇帝北巡是为摘果”



    李青吁了口气,道:“其实,早在景泰皇帝时,就可以尝试摘果子了,历经京师保卫战,草原的野心被击得粉碎,已具备了条件,只是还不足够成熟,故才暂时性放弃,改为激化草原内部矛盾,故意向其输入农耕,唉,景泰皇帝也是费了好大毅力,才忍痛舍弃这一诱惑。”



    李青叹道:“你对皇帝不满,我对他也不喜欢。实话,如此大的功绩,从个人情感上来,我并不愿意安在他头上,然,时也,命也,运也,只能他运气好。”



    杨慎听得瞠目结舌。



    大明超出常理的持续兴旺,全然超出历史局限的发展,好似一下得通了,也能合理串连在一起了。



    前提是,加上一个李青!



    实录上,史官对李青的贡献虽没有歪曲事实,却也进行了大幅度弱化,非必要,不记载。



    如今听了这一席话,杨慎才知道李青的付出。



    尽管李青只了这两件事,尽管没有明这是他的功劳,可杨慎明白,如若没有深度参与,不可能出如此清晰的内在逻辑。



    而且从实录来看,李青的这些,并不被主流官员认可,再联想到两任永青侯在同僚中的名声



    再联想到金陵李家



    是非功过,一目了然!



    杨慎深深望着他,轻声问:“你为何?”



    李青哂然一笑,“你如此费心尽力的推行普及教育,又是为何?”



    杨慎呆了下,轻轻笑了,笑意逐渐浓郁,笑声爽朗



    好一会儿,



    



    杨慎起身深深一揖,“杨慎见过永青侯。”



    “永青侯是李浩,可不是我。”李青失笑道,“我只是李青,一直都是,叫我李青便可。”



    杨慎钦佩之余,又不禁为之哀伤,叹道:“大明辜负了你。”



    “何以这么?”李青奇怪。



    “你的事我也听了,你现在不是大明国师了,对吧?”



    “我也不是永青侯了啊,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李青伸了个懒腰,“一点不耽误我做我想做的事,何需在意?”



    杨慎惨然一笑,“慎,自惭形秽。”



    李青哈哈一笑:“无需如此,你很优秀,不过,你可以更优秀。”



    “我知道,你不屑于依靠旁人得以晋升,昔日对首辅之子这个身份也很懊恼,可我要告诉你的是,站的足够高,才能看得足够远,一个知县再如何有能力,也只能为一县百姓。”李青道,“我相信,你父亲也对你过类似的话。”



    杨慎默了下,轻轻点头。



    “常言,英雄不问出处。张桂二人你不喜,可你能否认他们对大明的贡献吗?”



    杨慎苦笑:“昔日确是不喜,如今,早没了偏见。”



    顿了顿,“李我还是叫先生吧。”



    杨慎正色道:“先生既愿意提携,慎自会受之,不负先生,不负先考,不负大明。”



    李青松了口气,含笑道:“你如此作想,我也放心了。”



    “还请先生给我一些时间,我暂时还不能离开余姚。”



    “你需要多久?”



    杨慎估算了下,“还需一年!”



    “没问题!”李青道,“一年之后,我会奏请皇帝,先升任你做知府,你有个心理准备。事先好,知州不是终点,你可不能懈怠。”



    杨慎点点头。



    思忖少顷,道:“我不想进京做官,内阁也好,六部也罢,非我之所求。这与皇帝无关。”



    李青诧然,随即恍然,“你可是担忧由于你父亲的关系,一旦进京做官,就只能延续你父亲的生态位,不得不与皇帝打擂台,为主流官员争利?”



    杨慎苦涩道,“时至今日,再忆往昔感慨良多啊。”



    “嗯,你的担忧很有道理。”李青也是一叹,“也好,不过,你还是要肩起重担的,当然了,你可以拒绝。”



    杨慎摇头:“先生如此用心良苦,慎怎好辜负?且慎也不甘庸碌一生!”



    “呵呵虎父无犬子。”李青笑吟吟道,“我亦相信,你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言罢,“时候不早了,告辞!”



    “我送”



    “不用!”



    李青转身就走。



    杨慎追出书房,已不见李青身影。



    望着漆黑夜色,杨慎呆愣良久,才轻轻叹道:“难怪父亲临终前,告诫我莫要气馁,让我只管努力做事,做官原来他早就知道了”



    



    京师。



    御书房,严嵩受召,随黄锦进来。



    朱厚熜开门见山:“严爱卿,还没准备好吗?”



    “皇上计划有变,臣正在努力调整”



    “呵!”



    见皇帝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下来,严嵩只好改口:“时下基本差不多了,何时搬上朝堂,还请皇上明示。”



    闻言,朱厚熜面色缓和许多,“既然都差不多了,那就明日吧。”



    “是,臣遵旨。”严嵩知道没办法再拖延了,讪讪道,“皇上,此事非同可,臣一人怕是独木难支啊。”



    “可与夏言、顾鼎臣。”朱厚熜挥一挥,“退下吧。”



    “是,皇上圣明,臣告退。”



    严嵩喜形于色,行了一礼,退出大殿。



    黄锦忍不住问:“皇上,夏、顾,两位大学士会同意吗?”



    “不会。”



    “可严嵩他误会了啊。”



    “误会?”朱厚熜气笑道,“教啊教,咋就一点长进都没有呢唉,是你误会了严嵩的‘独木难支’。”



    “呃,这话怎么?”



    “夏言不会同意,也不能同意,只能与朕打擂台;顾鼎臣也是一样,不同的是,他可以多一个选择。”



    “什么?”



    “致仕还乡!”朱厚熜嗤笑道,“严嵩意在次辅,这是提前索要好处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