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难评

A+A-

    李本一直夹在严嵩、徐阶中间,其本身也没有较强的主观政治主张,没有利益冲突,二人自然会顾及同僚之情。



    “李大学士稍安勿躁。”



    二人伸拉了一把。



    李本顺坡下驴,默默坐下,脸上的愤懑也随之消弭。



    朱厚熜含笑道:“今日唤三位爱卿来,主要就是慰劳一下你们,三位近些年的辛苦,朕都看在眼里,呵呵大明未来可期,还望三位不要怕辛苦,来来来,为大明未来贺。”



    “敬皇上。”



    



    三人心中多少有些不痛快,加之还要办公,酒宴并未进行多久,就提出了告退。



    政治目的已然达到,朱厚熜也没做挽留,只是了些体己话,又做了些赏赐,便放三人离去。



    火锅汤汁沸腾,李青下菜、夹菜,不亦乐乎,朱厚熜却没什么胃口。



    “先生,你普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早前不是都了嘛,旨在消除阶级的固化,使其产生流动性,保持阶级之间的相互斗争,以此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李青啜了口酒,“教育的普及,是大明王朝发展的基石,比如时下的科技制造,百姓认了字,才能更广泛的去学习,去创新”



    朱厚熜道:“这些是正理,可不是全部。”



    李青叹了口气,放下筷子,道:“你很聪明,你有答案。真要出来,只会徒增烦忧。”



    “你是越来越放肆了啊!”



    “呵呵,皇权越弱,皇权越强你早就明白,何必去追求那个不能接受的答案呢?”李青道,“我没骗你,更没想过害朱明,还是那句话,大明会是自秦大一统来,国祚最长的王朝。”



    “千秋万代只是自我欺骗式的自我安慰,就好比皇帝万岁非要人皇帝百岁,你就开心了?”



    李青道,“你将王学定义为邪,证明你读懂了王学,既然你懂了,怎又心外有物?”



    朱厚熜默然半晌,喃喃道:“只可惜我杀不了你!”



    “你能杀我,你也不会杀。”李青道,“因为你清楚,有我没我,对大明有着怎样的影响!”



    朱厚熜不置可否,问:“太祖知道你长生不死的事吗?”



    “我也不知他知不知道,至少他没有证据。”



    “太祖临终前,与你了什么?”



    “让我做个权臣!”



    “权臣,权臣”朱厚熜呢喃道,“你不是权臣,却胜似权臣啊”



    “我只能,这非我本意。”李青。



    朱厚熜没接话茬,兀自道:“五十年,五十年五十年之后,你就不会与皇权统一阵线了,对吧?”



    李青把玩着酒杯,道:“你当明白,许多时候许多事,都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比如这百余年来,我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可我也伤害了皇权,未来,当我不再坚定拥护皇权时,何尝不是在保护皇权呢?”



    朱厚熜讥讽道:“你了不起,你清高若是在洪武年,你可敢与太祖这番话?”



    “不敢,也不会”李青实话实,“当时的我还是个菜鸟,无论自身硬实力,还是官场见识、政治眼光,都远远无法与现在相比,我根本不出来这种话。”



    李青夹了一筷子菜,又饮了一杯酒,轻轻道:



    “我也不是天生强大,我只是活的够长,我只是一步一步成长过来的,当时我不过是一个在山上苦修十年,不谙世事的愣头青,我有什么能耐”



    “唉”朱厚熜眼神复杂,“有时候觉得你可敬,有时候觉得你可恨,有时候又觉得你可怜,你很纯粹,可我们对你却极度复杂。”



    顿了顿,“你当明白,终有一日,可恨会占据主导。”



    李青微微点头:“我明白。”



    “那时,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我会做个道士吧。”李青轻描淡写的。



    “做个道士也挺好的。”朱厚熜轻轻颔首,喟然长叹,“不恨长生吾不能,恨不能再见未来你。”



    李青失笑道:“如果可以,想来你会很快意。”



    “嗯,会相当快意”朱厚熜轻声呢喃,“你这两三百年的绚烂生涯,注定要用更久的孤独来偿还,这惩罚,你是逃不掉的!”



    李青没有反驳,也没有发火。



    这不是诅咒,只是陈述注定会发生的结果。



    这尖酸刻薄的话,实际上却透着浓浓的心疼。



    “好好做事,好好心疼自己,既然长生不能,那就长寿一些吧。”李青起身做了个扩胸动作,哂然一笑,“你有你的使命,相信我,历史会有公断!”



    朱厚熜怔然出神



    雪没再下,只有朔风呜咽,李青踩着暄软积雪,望苍茫天地



    



    接下来的几日,李青没再出现众人视野,可针对他的议论,却是火热。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好话。



    纵然科举的制度改动并不算巨大,也没影响到权力根本,但没人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准确,是心理不平衡。



    群臣认为如此是在降低科举入仕的难度,虽不参与政治,可官却是实打实的官,且享有一样的身份待遇。



    话不好明,只能拿大明财政做文章。



    可以预见,一旦按照永青侯的主张改革科举制度,用不太久就会迎来一波官员数量飙升,别的不,单是俸禄,长年累月下来,就是一笔大数字。



    改革不花钱,可改革之后却要花许多钱。



    大明的财政收支本就不健康,如今又搞这出,自然怨声载道。



    沉寂许久的‘键盘侠’,再次重出江湖,一个个引经据典的骂、暗喻影射的骂,骂的朱厚熜狗血喷头。



    大明皇帝就没有不挨骂的,包括被视为‘梦中情帝’的弘治都没能幸免,无非是挨骂多少的问题。



    至于朱厚熜



    昔年大礼重议,经受过杨慎‘饱和式洗礼’之后,朱厚熜早就不怕丑了,骂就骂呗,不会少块肉,又不是骂爹骂娘没什么可计较的。



    在陆炳的严格封锁下,皇帝的‘昏庸’并未在京师传播开来,只在京官之中流传,对此,朱厚熜根本不在乎。



    女子使性子有三板斧——一哭,二闹,三上吊!



    群臣使性子也有三板斧——一骂,二跪,三哭嚎!



    好一通闹,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国将不国了呢。



    李青只是冷眼旁观,没有现身,更没有行使暴力。



    一是,朱厚熜能搞定,没这个必要;二是,一遇事就行使暴力,会给权力架构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一连十余日之后,在皇帝坚决不妥协,锦衣卫明里暗里施压,以及三学士的努力下,形势逐渐得到了控制。



    还是抵制,却不再强烈。



    随着离过年越来越近,群臣的戾气也收敛了许多,想来,到时候皇帝意思意思,差不多可以半推半就的推行下去。



    至于地方上



    不处在权力中心,没什么话语权,京官和地方官的关系,既相互依存,又相对对立,自皇帝至群臣,都不容许地方官质疑权力中心!



    这是底线,也是自古以来的心照不宣。



    随着一骂,二跪,三哭嚎的结束,李青开始着为朱厚熜调理身体,这么个皇帝多活一天,李青就能多轻松一天。



    在李青的帝王标准中,大明十一帝,总体可分为三档。



    第一档:朱元璋、朱棣、朱见深、朱厚熜。



    第二档:朱高炽、朱瞻基、朱厚照。



    第三档:朱祁镇、朱祁钰、朱佑樘、朱允炆。



    后继之君,无论裕王还是景王,李青都没抱多大期望,只要不突破下限就成



    起初,群臣对李青的频繁出现,还是挺警惕的,之后见他只专心为皇帝调理龙体,便也逐渐放松下来。



    再思及李青的主张,以及李青的秉性,这些人对科举制度改动的抵触心,又了许多。



    不是想通了,而是他们明白,真要是抵触到底,以李青的尿性,保不齐会算一下当初“体面”的账。



    如朱厚熜所,群臣对李青是复杂的,既敬,又恨。



    一方面认可他的付出、对大明的贡献,明白大明有今日李青出力甚大,就连他们如今的滋润日子,都有李青的一份功劳。



    另一方面,又对李青的制霸朝纲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他立即暴毙,不要再以一人之心,去操作大明这座巨轮了。



    李青造福了大明,也间接造福了他们,可李青也对他们造成了极大困扰。



    这个人太璀璨了。



    与他同时期,没有出头之日,光芒会被大幅度削弱,甚至被掩盖,令人苦闷又绝望。



    因为这个人的存在,名垂青史的难度,何止提高了一筹?



    毫不夸张的,没有李青,只是困难模式,有了李青,则就是地狱模式。



    可某些时候平心静气的想想,似乎又没那么恨,虽然李青损害了他们的名和利,但李青这人一向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准确,哪个也没放过。



    这种‘欺压’固然可恨,却好了大明,同时,也好了吃大明饭食的他们



    难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