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政的方向

A+A-

    苦诉衷肠之后,无论黄锦陆炳,还是李信朱载壡,都为嘉靖皇帝而伤情,而心疼



    见得他们如此,朱厚熜莫名舒服起来。



    其实,他要的并不多,只是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共情。



    如今目的达到,自不会再一味的矫情,一味的沉浸在伤痛之中。



    渐渐地,朱厚熜再次开朗起来,游逛金陵城,考察龙江船厂,观光科研基地



    不亦乐乎。



    朱厚照有点不开心。



    因为自那日起,这厮去他酒楼吃饭,再没付过钱,一次都没有,还净吃好的。



    真应了朱厚照的那句:“与其内耗自己,不如消耗别人。”



    京察已经辐射到应天府了,加之太上皇的缘故,风气还算不错的应天府,变得更加和谐,



    百姓富足,欣欣向荣,更凸显了江南水乡的繁华,让置身其中的朱厚熜,愈发觉得自己牛逼轰轰



    常常作想:我嘉靖一朝之功绩,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帝王能比?



    这还真不是自大!



    从事实出发,一个都没有。



    虽然不全是他的功劳,虽然他也是踩在祖宗的肩膀上,才能更进一步,可时下的大明,却是实打实的冠绝古今。



    还得是我啊



    朱厚熜美美想着。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快乐,往往建立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之上。



    比如,朱载坖。



    皇帝才做了几个月,便瘦了十几斤,整个人都憔悴了。



    乾清宫。



    朱载坖两眼无神的瞧着满书案的奏疏,一脸生无可恋,暗暗想着:父皇,你啥时候回来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朱载坖,蓦然发现,山一倒,水一跑,自己能力不足的问题,暴露无遗。



    朱载坖兀自愁了一阵儿,开始批阅奏疏



    可很快,无名火就蹭蹭往上窜。



    弹劾,弹劾,还是弹劾



    群臣之间的相互弹劾,不难理解,京察期间,弹劾是主旋律,可弹劾他这个皇帝做甚?



    朱载坖自问兢兢业业,甚至称得上如履薄冰,早朝一日不落,奏疏绝不积压,可都这样了,还是一身的‘毛病’,这让他难以接受。



    没完了嘛



    朱载坖气郁难当,又不敢轻易发作,只能默默忍受,一边还要寻求新政的突破点。



    这是父皇给他的任务,朱载坖不敢敷衍,也不想让父皇失望。



    “皇上,徐大学士求见。”近侍禀报。



    朱载坖吁了口气,“宣。”



    俄顷,徐阶跟随太监走进来,躬身行礼,道:“皇上,商船已准备就绪,大明银钞也准备妥当,经钦天监卜算,三日后宜出行”



    朱载坖微微颔首,道:“徐卿不仅是为禀报这个吧?”



    徐阶脸上一热,悻悻点头:“皇上圣明,臣有言上奏。”



    “准奏!”



    “臣以为,此次出海意义重大,不能随意派个太监了事。”徐阶恭声道,“臣举荐冯公公随商船出海,这一来呢,冯公公有出海经验,这二来呢,冯公公与永青侯也算是相熟,如此重大之事,容不得丁点马虎,还请皇上允准。”



    朱载坖怔了下,旋即明悟内中缘由。



    黄锦做了数十年的掌印,数十年来不争不抢,一直很佛性,可冯保却是不安分的主,这对外廷来,不是个好兆头。



    王振,汪直,刘瑾;这三个大太监,给外廷造成了不的伤害。



    外廷自然不允许再出现一个大太监。



    不过此事确实意义重大,且司礼监中的太监,也就冯保与李青最熟。



    朱载坖略一思忖,道:“京察可有了初步进展。”



    似是早就预料到了皇帝如此,徐阶当即从袖口中取出一份名单,恭声道:



    “回皇上,已有初步成效,仰赖祖宗大德,至少京中官员大多洁身自好,只有极少数人有贪赃枉法之举,还请皇上圣裁。”



    朱载坖接过太监转呈上来的名单,只扫了一眼,便眉头紧皱。



    只有十余人,职位最高的不过员外郎。



    显然,这根本不是实情。



    “就只有这些?”



    “回皇上,京察才初步开展。”徐阶委婉道,“高侍郎拟定的名单是要多于这些,可还需要详查,有待考证。”



    



    朱载坖深吸一口气,微微颔首。



    做实事的是高拱和张居正,可内阁和六部有考核之权,京察历来如此,朱载坖不好打破常规。



    但徐阶的做法,令朱载坖很不爽。



    “徐大学士当真是谨慎。”



    朱载坖淡淡道,“徐大学士是父皇的股肱之臣,朕也希望徐大学士能做朕的股肱之臣。”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徐阶恭声称是,接着,语重心长道,“皇上初登大宝,臣斗胆以为,当秉承太上皇治国之策,暂以维稳为主。”



    朱载坖默然。



    被父皇把教了那么久,他自然明白弦外之音,也知道徐阶不全是敷衍自己。



    “朕知道了,此次商船出海不列颠,就由冯保负责。”



    “皇上圣明。”徐阶下拜,态度恭敬,语气真诚。



    可这样的徐阶,却让朱载坖陡然生出浓浓的厌恶。



    毫无疑问,徐阶是一个合格的首辅,可却不契合当下的朱载坖。



    朱载坖还年轻,才刚做皇帝,又有父皇珠玉在前,怎会甘心平庸,只着眼于维稳?



    “若无别的事,徐卿且去忙吧。”朱载坖强抑不满情绪,温和道,“朕稍后会传旨冯保。”



    “是,微臣告退。”徐阶躬身行礼,告退离去。



    朱载坖胸膛起伏了阵儿,暂时忍下了。



    不料,他忍得了,有人忍不了。



    徐阶刚走一会儿,高拱紧接着就来了。



    一来就告状,告徐阶的状。



    “皇上,臣和张居正忙前忙后,收集证据,谨慎调查。然,到了内阁,却有十之六七都被打了回来,什么证据不足”



    高拱大吐苦水,气郁难当。



    朱载坖刚平复下来的情绪,被高拱这一拱火,又蹭蹭往上窜,忍不住道了句:



    “好一个甘草阁老。”



    高拱闻言大喜,立时顺杆往上爬,道:“皇上,不若不经内阁了,微臣有了成果,直接呈送给您怎样?”



    朱载坖心中意动,想了想,理智的拒绝了。



    如此做,无异于告诉内阁首辅、吏部尚书: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们该下场了。



    “此事朕已知晓,你来之前,朕已训斥过徐阶了。”朱载坖安抚道,“爱卿的辛苦朕都看在眼里,朕心里有数。”



    皇帝都这样了,高拱不好再紧追不放,只得换一个切入点,以求进步。



    “臣知道皇上一直在为新政忧虑,主忧臣辱,这些日子,臣忙碌之余,也时常在想新政的事,目前有了些许想法。”



    朱载坖精神一振,忙道:“爱卿请讲!”



    “改制!”



    朱载坖一惊。



    “清楚点!”



    “是,臣的想法是从抑制土地兼并出发,直接免去官绅的特殊待遇。”高拱道,“成祖大幅度降低官绅优待的同时,又推行了摊丁入亩,这大大抑制了土地兼并,可官绅的优待却未完全消失,仍享有三成优待,臣以为这三成也当收回来才好。”



    朱载坖面色微变,沉吟道:“强如成祖皇帝,都保留了三成优待,英明如父皇,也未全面收回官绅优待,朕此事容后再议吧。”



    “皇上,刻不容缓啊。”



    高拱急急道,“时下不一样了啊皇上,教育普及已有了显着效果,如今又开了数学学科,情势已到了万分危急时刻,参与科举,考取功名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若不改制土地兼并会迅速加剧”



    “慢来慢来”朱载坖心惊肉跳的打断,沉吟道,“这个父皇早有了应对之策,参与科举的人是越来越多,可名额却是有限制的,并非是你的这样。”



    高拱却道:“恕臣斗胆,如此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唯有从源头斩断,才能真正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顿了下,迟疑着:“臣听闻,啊,只是听闻臣听闻松江府徐家拥有的土地已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皇上,若是发展到一城百姓的饭碗,全在一家中,那皇上如何自处!”



    朱载坖陡然变色。



    高拱撩起官袍,深深拜了下去:“昔日殿下待臣恩重如山,今殿下登基御极,臣既有言,怎能不谏?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臣恳请皇上三思!”



    朱载坖呼吸急促,已然动容。



    高拱再接再厉,恭声道:“恕臣直言,名额再怎么限制,都避免不了考取功名之人数越来越多,官绅亦如是,皇上,时下我大明,比之洪武太祖朝那会儿,多了多少,昔年宪宗皇帝不惜以残酷腕清理冗员,何也?太上皇未做,未尝不是想留着让皇上您来做”



    巴拉巴拉



    朱载坖本就想搞新政,想向父皇证明自己。



    再听这番话,哪里还能无动于衷?



    “改制”朱载坖攥紧双拳,既紧张,又兴奋,还夹杂了惶恐不安,种种情绪过后,朱载坖下定决心,道,“爱卿言之有理,卿有言不敢不谏,国有弊朕不敢不除!”



    “dng——!”



    高拱重重磕下头,激动道:“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