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汉好老板

A+A-

    这气魄,不愧是汉武大帝。



    刚才陆鸣也很紧张,生怕刘彻一上头就要立刻发兵打到印度去。



    没想到他竟然能出非一代人可为的话,看来还是吸取了教训的,也省得再给他讲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



    刘彻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王朝更替如此豁达,也大大超出了陆鸣的预料。



    刘彻拿起世界地图,双高举。



    “这地图就放在朕这里吧,以后世代相传,为君者当知世界广大。”



    “陛下不愧是汉武大帝,这气魄就是强。”



    陆鸣这回不是拍马屁,而是由衷的赞叹,要是某些皇帝有汉武帝一半气魄,也不至于以后被人家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见陆鸣一脸笑意,刘彻把世界地图卷成筒状砸向他的头。



    “朕还活着呢,竟敢用谥号称呼朕。”



    陆鸣一声痛呼,夸张地揉了揉脑袋,道:“这都是后世的习惯性称呼,我们都习惯了。”



    “再有下次,朕就削了你的侯爵之位。”刘彻恶狠狠地警告。



    陆鸣一脸疑惑,他什么时候成侯爵了?



    难道刚才那下被砸出幻觉啦,压根没有的东西你怎么削。



    这时霍去病上前一推陆鸣,道:“陆兄还不快谢恩,初来大汉就能封侯,这是多少人一辈子得不到的封赏。”



    这可是很多人毕生的追求,有几个人能这么快就被封侯呢,苦求而不得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此时,正在家中想办法筹钱赎罪的李广打了个喷嚏,似乎感觉到谁在骂他。



    刘彻一抬,道:“别急着谢恩,你初来乍到不懂具体事务,先跟在朕身边做个侍中,以后择安排。



    陆鸣非常满意,侍中可是皇帝的近臣,天天跟在皇帝身边。



    汉朝的丞相权力过于强大,刘彻为了制衡相权,加强自身权力而设置了内朝,这侍中就是内朝的一员。



    历史上的桑弘羊、霍光等人都担任过侍中,别看级别低,那可是妥妥的决策层。



    刘彻接着道:“去病以前住在宫中,现在已经是堂堂侯爵,总该有自己的家了,这次朕一并给你们二人都建个侯府,以后也好当个邻居。”



    陆鸣大喜,这老板真大气,刚来就直接给分房啦。



    长安居,大不易,大名鼎鼎的东方朔当初刚到长安为官时,俸禄微薄,还要靠朋友接济才能活下去。



    如今陆鸣直接获得属于自己的府邸,怪不得汉武帝时期人才多,皇帝是真舍得给好处啊,真是大汉好老板。



    陆鸣正要感谢一下皇帝的慷慨,霍去病却打断了他的行动。



    这个黑子一拱,道:“多谢陛下,但臣如今还不需要府邸。”



    刘彻讶然道:“为何,还想一直赖在宫里和你舅舅家不成。”



    陆鸣忽然想到霍去病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难道要在今日亲耳听到了嘛。



    果然,霍去病朗声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哈哈哈。”刘彻抚掌大笑。



    片刻后,笑声停止,刘彻双按着霍去病的肩膀。



    “世界广大,不只有匈奴,朕还等着教导你儿子兵法呢?”



    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哪受得了上位者如此情深意切的话语。



    霍去病眼眶一红,恨不得立刻杀到狼居胥山,以报伟大刘彻陛下的厚恩。



    罢,刘彻又看向陆鸣。



    “你的封号就让你自己选吧,这历史上有没有你看中的封号?”



    陆鸣沉思片刻,道:“陛下,您看富民侯这个封号如何?”



    



    富民,刘彻眉头一挑,品味着其中的含义。



    “这个封号可有什么意义?”他想听听陆鸣的理由。



    陆鸣解释道:“这个其实是陛下在巫蛊之祸后给田千秋的封号,我觉得含义很好,正适合我。”



    果然,结合陆鸣所的历史背景,刘彻明白这个封号的意义和自己猜想的一样。



    “好,那就看朕的富民侯如何让大汉的百姓变富。”刘彻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时,卫青忍不住提醒道:“陛下,陆鸣带来的新粮食还在军中,快要成熟了。”



    刘彻沉思片刻,问道:“陆鸣,土豆,红薯和玉米的产量真有那么高么?”



    之前看到这个消息时,刘彻认为这是陆鸣抬高身价的段。



    这些年给他献祥瑞的人不少,他虽然都给了封赏,但心中也知道那些东西不过如此。



    之所以还坚持给赏赐,就是希望以后能有人献上真正的祥瑞。



    印证陆鸣的身份后,刘彻对新作物的产量也增添了几分信心。



    要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岂不就是天下最大的祥瑞。



    粮食产量翻倍的话,大汉对外兴兵时也能有更多的钱粮支撑。



    要是陆鸣知道刘彻的想法,只怕要大呼一声不愧是汉武大帝,第一个想到的好处就是能更好的打仗。



    陆鸣点头,道:“这几种都是后世的高产作物,如今没收获之前也不好到底有多少产量,我保守估计能有五百斤的亩产。”



    霍去病都无语了。



    听听,这的是人话么。



    不好多少,但保守估计有五百斤亩产。



    刘彻呵呵一笑。



    “陆鸣啊,你可知我大汉目前平均亩产有多少。”



    “据后世资料,亩产约为二百多斤,不知是否准确。”



    现代对于古代粮食产量的记载本就有不同意见,尤其是汉朝这种间隔较远的朝代。



    但是根据古代农业发展水平来看,陆鸣觉得两百斤是个比较靠谱的数据。



    刘彻抬头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去年山东大旱,不少地方粮食绝收,全国粮食的亩产量只有一百九十余斤。”



    “无灾之时亩产也不过两百四十斤上下,现在你知道亩产五百斤意味着什么了吧。”



    陆鸣心里偷笑,我是知道后世数据还算准确了,但你不知道咱们的斤不一样的重量。



    你的两百四十斤只是后世的一百二十斤。



    这就是信息差的作用,陆鸣不,他们就不会知道。



    “那你要是不保守的话,这些新作物能有多高的亩产呢?”刘彻理解陆鸣的保守,但是也很希望新作物能有更高的产量。



    “陛下,我从很少干农活,记得很多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但都是纸上谈兵。当时也是匆匆种下种子,照顾的不够精细。”



    “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所用的种子应该都是后世的优质良种,所以我的保守也有五百斤,不保守的话可达千斤。”



    “什么!”



    刘彻呼吸粗重,不敢置信。



    鉴于陆鸣之前的表现,刘彻已信了大半,只是未能亲眼目睹前终究有些患得患失。



    陆鸣不善务农没关系,大汉最不缺的就是农户,要是良种的上限可达千斤,以后再精细培育便是。



    刘彻目光转动,思绪万千。



    这要是再赏赐的丰厚一些,这个穿越者还能不能拿出更厉害的东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