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让汉武帝先成为天可汗?

A+A-

    刘彻又看向卫青,“审问结果出来前,要对赵信的人马严加看管,但注意分寸,别扩大影响。”



    怒气消退后,理智重新占据上风。刘彻也清楚赵信没有理由参与此事,甚至严格来他也是受害者,幕后之人想要把他拖下水。



    但一个御下不严的罪名还是跑不掉的,自己的兵都看不住,还打什么仗。



    卫青暗自松口气,这杜周是他举荐给陛下的,用杜周来审问这些刺客足以表明陛下的态度。



    本想把张次公的事情一起出来,但看着陛下的表情,卫青犹豫一下后还是决定以后再找会,牵扯到宗族之事,今天不好再刺激陛下。



    对于那幕后之人,刘彻思索片刻没有任何线索,索性不再理会,等待杜周的审讯结果就是,阴沟里的老鼠见光就打死。



    他当初继位时堪称内忧外患,如今大权独揽,兵多将广,还有陆鸣这样的穿越者透露未来信息,只要以后多加注意,几只老鼠翻不起什么浪花。



    “没想到你还会帮赵信一把,那些人毕竟是他的下。”刘彻笑着道。



    陆鸣摇摇头,“陛下,我不是在帮赵信,只是不想让幕后之人得逞。”



    对方不仅要刺杀他,还想借此诬陷别人,陆鸣自然不会让他们如愿。



    而且他的生命也没受到多大威胁,那些人实在是不禁打,要不是为了稳妥,都懒得找支援。



    “陛下,恐怕这幕后之人嫁祸赵信只是其一,还想要借此挑拨我们和匈奴降将的关系。”



    卫青想提醒刘彻不要因此迁怒其他归降的匈奴人。



    朝中原本就有不少人对那些匈奴降将颇为敌视,一方面是非我族类的排外思想,另一方面是觉得被抢了立功的会。



    赵信在归降汉朝后,在卫青麾下多次担任先锋,战功卓着,这个先锋的会自然也惹得别人眼热。



    某些人因出身问题对他这个大将军都多有轻慢,遑论是赵信这个匈奴人。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后世文人的这句诗就很能明问题。”陆鸣有感而发,实打实的战绩都不能堵住那悠悠众口



    “这是哪个酸儒放的狗屁?”霍去病对这句贬低自己舅舅的诗很不满。



    “呵呵。”刘彻禁不住冷笑出声。



    由天幸?



    那李广就是天厌之人喽?



    “人心中的偏见就像一座大山,很难逾越,有些人自认为天生高贵,哪怕那些投降的匈奴人能帮助我们取得胜利,可他们仍然不屑于任用那些匈奴人。”



    陆鸣就差直接点李广的名了。



    李广要是也能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善于任用匈奴人为向导,也不至于成为一代迷路侯。



    “陛下要是想做威伏四夷的帝王,又怎么能只做汉人的皇帝呢,天下万民都应该是您的子民。”



    历史上这些归降的匈奴人为汉朝立下诸多功劳,最着名的要数那位成为刘彻托孤大臣的金日磾,现在还没有被霍去病抓到大汉。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陆鸣直接搬出另一位能与汉武帝比肩的帝王的事迹。



    那就是身兼秦王,天策上将,天可汗等诸多称号的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他李二凤都能成为天可汗,你刘猪又差什么?



    不过这句话陆鸣是万万不敢出口的,当着刘彻的面喊他刘猪,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



    “陛下,我大汉与大唐固然有着不能忽略的时代差异,但匈奴人和唐朝时的突厥人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一些政策都是可以借鉴的。”



    



    刘彻沉思片刻,问道:“历史上的匈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参照匈奴人原本的轨迹,再摄取大唐应对突厥等民族的经验,刘彻觉得以后的大汉会强得可怕。



    匈奴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没有强力人物的捏合,在西汉后期分化成了南北匈奴,此时汉朝的大敌就只剩下北匈奴。等到东汉时期,北匈奴也被打的狼狈西迁。



    剩下的南匈奴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全汉化,很多贵族都姓刘,一群匈奴人在乱世中高喊着要复兴汉室。



    鉴于这段历史,陆鸣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陛下,要是伊稚斜伤重不治,我觉得咱们可以趁让匈奴的分裂提前到来。”



    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压一批,至少很多底层的匈奴人不介意在大汉吃上一口饱饭。



    “那我们又该如何安置那些归附大汉的匈奴人呢?”



    霍去病替刘彻问出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一旦处置不当就会成为祸患。



    提到这个问题,陆鸣就不得不提起三国时期的曹丞相。



    为了控制当时的南匈奴,曹丞相一方面分而治之,以防他们造反作乱,一方面又推行汉化政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生活习惯改变之后的匈奴人就失去了来去如风的劫掠能力。



    刘彻听了之后赞叹不已:“这曹操不愧是能当丞相的人,治世之能臣也。”



    还好刘彻不知道,正是这位曹丞相挟汉家天子以令诸侯,称魏公加九锡,他的儿子曹丕更是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



    “陛下,中国的土地如此广袤,只要处置得当,那些匈奴人同样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一份子,学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语言,为大汉抵御外敌。”



    “后世可有什么教训?”卫青生性谨慎,觉得这种政策的实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良影响。



    “教训嘛,安史之乱?”



    这个让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中国古代内战的最高峰。



    陆鸣满怀遗憾的讲述了唐玄宗前期是如何英明,开元盛世是如何强大,后期的唐玄宗如何沉迷酒色,荒淫无度,宠幸奸臣。



    以至于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度,被几个节度使搞得元气大伤,此后一百多年都缓不过气来。



    尤其是回纥骑兵帮助唐军收复长安后对洛阳的抢劫,土地和男子归大唐,财物和女子都归回纥,更是让君臣三人愤恨不已。



    “耻辱啊,奇耻大辱,这些养不熟的狼崽子。”刘彻胸膛急剧起伏。



    一个前期英明神武的皇帝,晚年竟如此不堪。



    刚想要嘲讽一番的刘彻,忽然想到自己晚年的巫蛊之祸,顿时好像吃了苍蝇一样。



    但还是有些庆幸,自己再是糊涂也没干出伙同异族劫掠大汉百姓的恶事。



    霍去病恶狠狠地道:“还是咱们杀的不够狠。”



    “嗯。”卫青也点头赞同,“无论如何分化,如何汉化,终究要自身足够强大才行,中原之地如此富饶,一旦虚弱下来,谁都要来咬上一口。



    刘彻来回踱步,思考着未来的规划。



    “那李世民当了天可汗,却留下这么大的祸患,这天可汗不当也罢。”



    “朕要让大汉成为这天下之主,你们可愿助我?”刘彻目光坚定地看向三人。



    幕后之人想借刺杀掀起一波滔天巨浪,没想到先浪起来的却是刘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