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知父莫若子

A+A-

    民间铸造的铜钱,



    为了降低成本,会加大铜钱中锡和铅等便宜金属的比重,



    最夸张的时候,铜钱中铜的含量只有百分之四十,



    不是那些人不想再降低,而是再降低的话铜钱会断裂,无法使用。



    不同铅锡比例的铜钱,颜色会不一样,



    含铜量高的钱币颜色呈现为红色,含锡量过高的钱币呈现为白色,也叫白铜,



    使用者可以从钱币颜色判断铜钱的好坏。



    只要控制住铜矿,从原料入,造假者的造假难度会直线上升,



    再加上技术上的门槛,



    除非是眼通天之辈,否则很难再伪造钱币。



    刘彻在数次改革币制失败后,才摸索出了流通七百多年的五铢钱,



    一直使用到隋朝期间,直到隋炀帝带头造假币,大量掺入锡和铅这些金属,让五铢钱的信誉极度败坏,



    加上五铢钱的大轻重已经没有统一标准,货币市场极为混乱,



    李渊才铸造开元通宝进行取代,进而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面值,制造金币和银币,倭岛那金银很多,可以弥补铜矿的不足。”



    从数量上来讲,使用量最大的贵金属自然是铜,但大汉的铜并不富裕,再加上很多人喜欢积蓄钱财,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更少,



    大汉是缺铜的。



    “桑侍中,富民侯的建议都听清楚了么?”



    



    翌日,



    李广将要返回的消息在长安城迅速传播开来,到处都在议论。



    “听了么,李将军要带回来一个和徐福一起出海的人。”



    “瞎什么,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了吧,怎么可能还有人活着。”



    “没见识了吧,我打听过,还不到一百年呢,只有八十八年。”



    有人嗤笑一声,“还只有八十八年,也不知道你能活多少年。”



    “那人该不会有一百多岁了吧!”



    秦始皇时期的人,带给长安百姓的冲击实在是非常大,七八十岁都算人瑞的时代,百岁老人实在是太稀少了。



    何况这个百岁老人还是从海外回来的,更是平添了几分神秘。



    陆鸣回到侯府时,正看到李敢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侯府门口走来走去,



    一见到陆鸣就立刻迎了上来,“陆兄,你知道我想问什么吧?”



    “好事,别担心。”



    陆鸣当然知道,所以立刻给出答复,免得他继续焦虑。



    “先进去,别在外面站着了。”



    来到正堂后,陆鸣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和他了一遍。



    李敢扫了一遍四周的状况,见没有别人,才压低声音道:



    “陆兄,我父亲他不会被人骗了吧。”



    自己父亲被骗了事,要是把骗子带回长安,让陛下也跟着受骗,那可就是大事了。



    李敢甚至还有些怀疑,父亲不会是立功心切,一时糊涂和别人合起伙来骗陛下吧,



    这个可能性很,但也不是没有。



    



    他很清楚父亲有多想立功,多想封侯,如今年纪大了,趁做点傻事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个想法只能压在心里,不能和任何人。



    “具体是真是假我也不清楚,”



    没有现代的检测段,无法检查人的骨龄,确定不了李广带回来的人究竟有多大年龄,猜都没法猜。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愿不愿意相信,能不能相信。”



    以前那么多方士都能用类似的套路把刘彻骗得团团转,真的是刘彻愚蠢么,



    不,只是刘彻愿意相信而已,



    否定这些方士的套路就等于否定他求仙长生的希望,他不想放弃这个希望,



    即便谎言中有些漏洞,刘彻也可以自动无视,或者脑补出理由,只要他对一个方士的耐心还在,他会一直相信。



    这件事也一样,



    对于刘彻来,这是一次彰显统治合法性的良好会,在真实性上也比方士的套路更有保障,



    何况还有两万斤白银被运回来,更加能证明此事的真实性,



    他为什么要选择不相信呢?



    李敢挠挠头,“陆兄,你能不能直,我有点听不懂。”



    好吧,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缺点可以理解,更何况他还很有礼貌的在请教。



    “你父亲是带着银子回来的,两万斤白银为证,大汉之内没有这样的地方,证明你父亲确实出海了,



    谁否认的话,就在大汉找一个能拿出两万斤白银的地方来,能找到么?”



    李敢摇头,“找不到。”



    大汉的银子比黄金还少,要是真有这样的地方,朝廷早就知道了。



    “这个人来拜见陛下是好还是坏,当然是好啊。有了银子这个底气,陛下才能坚定的去相信你父亲,因为这是好事,陛下才愿意相信你父亲,



    谁敢否认的话,他否认的不只是你父亲,还否认了陛下。”



    这回懂了,李敢躬身行礼,“多谢陆兄赐教。”



    陆鸣摆摆,“谈不上赐教,是你把心思都用到战场上了,在别的地方不太敏感,咱们俩都是实在人啊,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李敢重重点头,自己和陆兄两人果然是秉性相投,都是直来直去的好汉子。



    咦,那陆兄是怎么想明白这些事情的呢?



    嗯,一定是陆兄实在太聪明了,即便直来直去也能想明白。



    “你父亲这件事办的非常漂亮,只要那个人活着到达长安,你父亲就是大功一件。”



    “一定不是我父亲想出来的,”李敢摇头,“我猜是李少翁最先提出来,我父亲后续同意的。”



    都知子莫若父,实际上倒过来也能成立,



    李敢太清楚自己父亲的脾气了,和一头倔驴一样,不可能靠自己想明白里面的问题。



    



    “阿嚏”



    甲板上,李广重重打了个喷嚏,揉着鼻子对一旁的李少翁道:



    “这次要是能让陛下龙颜大悦,我一定为你请功,”



    李广渴望封侯,却不是贪图别人功劳的人,以往立功后获得的赏赐也大多会分给部下的士兵。



    李少翁是他儿子抓回来的,如今已经陪着他走了一个来回,早已被他视为部下,



    没有此人,李广觉得自己一定无法这么顺利,



    “下次出海,你还去不去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