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朕能走到对岸么?

A+A-

    让你介绍个好将领,结果你的一波三折,先是立功,后来又全军覆没,



    好不容易逃回来,最终还被朕给灭族了,



    这波操作,刘彻只能给陆鸣八点五分,因为他有一点无语,



    瞎什么实话,没必要的事情能不能少。



    “陛下,你怎么了?”



    陆鸣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布灵布灵的看着刘彻。



    刘彻如今已然分不清,陆鸣眼中闪烁的光芒,究竟是清澈的愚蠢还是别有意图的谋划,



    算了,分清又如何,这子终究也没什么坏心思,就当他被汲黯传染了吧。



    “没什么,你继续吧,还有谁。”



    “还有赵充国和路博德,这两人的功绩也很大,而且处理问题时刚柔并济,适合陛下剿抚并用的策略。”



    赵充国生于汉武帝时期,曾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最大的功劳却建立在汉宣帝时期,



    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真实写照。



    相比之下,路博德名声不显,却是历史上的第一代伏波将军,一生中南征北战,



    向北,和霍去病一起封狼居胥,饮马翰海,



    向南,平灭南越,直抵海南岛,



    在东,镇守辽河流域,



    在西,担任居延都尉,最终病逝于任上。



    论功劳,哪一个都比李广大的多,论名声,加起来都不够给李广提鞋的。



    听完陆鸣的介绍,刘彻心里有些安慰,



    原来自己下还有这两员大将,没有被俘,没有投降,没有死于巫蛊之祸。



    “他们人在哪?”



    “路博德在太学,赵充国据是陇西人,作为六郡良家子被选拔到了羽林卫之中,后来跟着李广利出征。”



    再细节的事情就不知道了,需要刘彻自己去查。



    “嗯,不着急,等着路博德完成学业,赵充国进入羽林卫,



    朕再当面考察一番。”



    两个可造之材,刘彻打算亲自培养一番,为他的卫霍二将分担一些压力



    刘彻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千古未有之事,需要更多的人才,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兴奋之于还有些压力。



    “陆鸣啊,朕如今所做之事如履薄冰,最终能走到对岸么?”



    刘彻盯着陆鸣,目光中饱含着某种期待。



    陆鸣的直觉在疯狂提示,这是一个大问题,一定要郑重回答。



    “陛下,臣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到对岸,



    但只要陛下愿意走,臣一定跟随左右,或为先锋,或为后援,



    不让陛下独行于薄冰之上。”



    用按着陆鸣的肩膀,刘彻轻声道:“记住你今天的话。”



    



    文理学院。



    董仲舒和孔安国如今都在文理学院任教,



    堂堂两名大儒,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教别人拼音和基础常用字。



    “这些孩子学东西竟然还没有富民侯家那个扫厕屋的仆人快,”



    董仲舒抚着胡须,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了一定怀疑,究竟是那个仆人天赋异禀,还是富民侯教得好,



    



    有的人至今连拼音都没有完全掌握,严重耽误了整个班级的学习进程。



    孔安国心有戚戚焉,



    “这些孩子出身富贵,即便学问不行,也能凭借父兄功绩蒙荫一个中郎官职,



    要是家中有姊妹入宫或者嫁给封侯拜相者,以后的前途”



    孔安国没有下去,



    这就是眼下的事实,大家都清楚,满朝文武都是受益者,包括他们俩,谁又能改变呢?



    “我没想到大将军和大农令家的孩子反而是最用功的。”



    “确实,尤其是卫伉,不仅用功而且更聪明。”



    亲自教导一段时间后,两人才理解郑庄为何要把孙子送到这里,



    真用功,学的也是真慢,就没见过学拼音都这么慢的人。



    他是整个班级里最用功的人,也是拖了整个班级的后腿的人,



    想来郑庄也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只好把孙子送来这里拯救一下。



    “两位在聊什么,我方便进来么?”



    两人一转头,陆鸣正笑眯眯的站在那。



    “什么风把富民侯吹来了?”



    董仲舒话时有点埋怨,作为副院长,陆鸣就没来过几回,不是去忙这个,就是去忙那个,



    所有事务都丢给了他和孔安国两人负责。



    听出来了他的阴阳怪气,陆鸣没好意思反驳,谁让他理亏呢,这段时间确实当了个甩掌柜,



    “这不是有大事要找二位商议么,除了你们两位大儒,我觉得世上其他儒者都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明知道陆鸣在给自己戴高帽,董仲舒和孔安国还是有些得意,



    恭维的话也要分谁,



    普通路人的恭维和富民侯的恭维,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



    “不知是何等大事?”



    “倭岛需要儒学,我想要点儒家典籍送过去,最好还能有儒家弟子一起过去。”



    一句话,让两个老男人当场精神焕发,



    “富民侯这是找对人了,这个问题我一定能帮你解决,”两人着一样的话语。



    董仲舒和孔安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几分敌意,



    同为儒家,两人的理念也是有差别的,如此关头,无法谦虚礼让了。



    倭岛不算什么,但是这件事背后代表的意义让他们不敢忽视,



    除了倭岛之外,朝廷还要开展香料贸易,以后的海外之行一定会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治下的海外蛮夷会越来越多,



    这些人都是教化的对象,是儒学潜在的学习者,大汉输出哪个学派的儒学就成了首先要选择的问题。



    谁的学派被选上,谁就能掌握这些人,也就掌握了一部分话语权,



    即便他们两个老家伙等不到那天,他们的学问却可以广泛的传播下去,立德立功立言,让他们能不朽于世。



    “两位听我完,”



    陆鸣话锋一转,“我觉得公羊学不适合!”



    董仲舒脸色一变,坏了,这是冲我来的。



    孔安国反而没多大反应,他的主要思想并不来自公羊传,如今还有古文经书在,不太在意公羊和谷梁之争。



    “富民侯这是何意?”



    平静片刻后,董仲舒开口问道,



    他相信陆鸣特意过来一趟,不是为了这句话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