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你怎么会这么懂

A+A-

    “陛下,好多钱啊。”



    陆鸣带着账簿来到未央宫,整个人精神十足,有钱就是硬气。



    卫霍二人也都在,三人齐齐看向他,



    “多少钱?”



    “四千三百六十万。”



    “把你和长公主的钱去掉后还有多少?”



    “还剩三千五百六十万,我存了三百万,长公主存了五百万。”



    刘彻点点头,这点钱还无法让他动容,但这种形式很有意思。



    “还可以,一天时间就这么多,把账簿给朕看看。”



    账簿上的大部分人,刘彻心中都有印象,看到无盐恪的时候他突然笑了出来,



    “无盐家的人,还真是会找会,怪不得能成为关中首富。”



    无盐氏的发家史众人皆知,客观上确实也帮助大汉王朝渡过了一段艰难时期,



    加上他们平时也够聪明,一直没有被秋后算账。



    “陛下,这些存款以大额为主,都是奔着两成的利息来的,



    以十亿计算,三年后朝廷要给出去六亿的利息。”



    百分之二十的年化利率,已经接近后世法律允许的最高利率,



    但是在大汉,这个利息并不高,甚至是有点低。



    “伏波将军那边需要加大挖矿力度,输入的金银越多,朝廷的给付压力就越。”



    海外源源不断的金银输入,才是陆鸣敢大量收取存款的底气,



    年化百分之二十的利息看似很多,但是朝廷掌握着金山和银山,



    不是形容词,而是真真切切的金山和银山。



    这才是陆鸣最大的底气,不然现在收钱收的多高兴,以后给付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飞剪船已经造好,以后从东莱郡到达石见银山和左渡金岛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至少一倍。”



    几人相视一笑,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通货膨胀嘛,输入的金银越多,以后的钱就越不值钱,



    年化百分之二十的利息,除去跑赢通胀的损失外,朝廷实际上不用付出太多。



    “眼下粮食和钱都有了着落,最要紧的就剩下如何防御水灾。朕这些天找人问过,黄河每到夏秋两季都容易泛滥成灾,



    以夏季六月来算,还有七个多月的时间来加固堤防,疏浚河道,这段时间很宝贵。”



    最大的问题在于水灾,能逼迫他迁移七十余万百姓的水灾,破坏力显而易见,



    眼下这几个月正好是黄河的枯水期,趁此会消除隐患,就算无法消除水灾,也能减少很多损失。



    “你们,朕该找个什么理由来做这些事,免得让人起了疑心?”



    眼下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提前知道明年的大水灾,知道粮食价格一定会上涨,



    要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就去疏浚河道,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猜测,



    不管是猜到要发洪水,还是猜到明年会有其他风险,



    都可能会影响粮价,影响豪强富商们卖粮存钱。



    “陛下,疏通航道如何,黄河本就是重要的航道,海外运回的金银,以及以后推进海外贸易,黄河都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算没有水灾,朝廷这么做也是正常的。”



    卫青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解过黄河的情况后,当即就想到了这个借口。



    



    “很好,看来仲卿是早有准备。”



    见陆鸣和霍去病两人都表示赞同,刘彻当即召唤少府水工前来。



    “这个人的先祖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封国为徐国,后来就以国为姓,一直传承到现在,祖传的本事确实厉害,



    当初开凿漕渠就是他主持的,引渭水直通黄河,通航方便了许多。



    用他来做这件事正合适。”



    你在什么?



    陆鸣突然有种莫名的颤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先祖和大禹一起治过水?



    感觉上像是随便买块地建房子,结果突然挖出了古董,检验后发现是大禹时代遗留下来的。



    因为治水有功被封国,想来是做出了很大贡献,自己竟然会和这种人的后裔产生交集,真是奇妙的经历。



    不多时,一名头发有些灰白的中年人被带了进来,



    “水工徐伯拜见陛下。”



    要不是知道这个人的本名就叫徐伯,陆鸣都以为他是在占便宜,



    想象一下那个场面,不管别人多大年纪,也不管他多大年纪,谁都要喊他一声徐伯,从辈分就大。



    “陛下想要治理黄河航道?”



    听完刘彻安排的任务,徐伯心中顿时一喜,



    他的家族就是靠着治水才能传承至今,朝廷越重视治水,他们家族才越有价值。



    “陛下,如今正是枯水期,正适合疏浚河道,臣对于黄河早有研究,必定能够做好此事。”



    没有谦虚,没有推辞,



    徐伯眼中只有对功劳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



    之前联通渭水与黄河的工程远远无法满足他建功立业的需要,黄河才是他扬名立万的可能。



    “富民侯对于治理黄河也有些心得,朕觉得很有价值,你们趁此会交流一番。”



    徐伯闻言有些不敢相信,



    富民侯才多大年纪,难道他的师门对于治水也有研究不成,不然他怎么会对治理黄河有心得。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有背景的好处,



    要是换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徐伯面前被人称赞有治水心得,他心里就不是不大相信,而是直接就一点都不信,



    还要给对方扣上一个大言不惭,欺骗陛下的大帽子。



    但富民侯的师门早已经成为长安乃至整个大汉的传,又有制造彩虹和海外银矿等各种实例的证明,



    无论陆鸣自己的师门会什么,但凡是个有脑子的都不敢贸然质疑,



    起码也要亲眼见证过后,再根据情况决定自己的态度。



    “没想到富民侯的师门竟然对治水也有涉猎,下官洗耳恭听。”



    徐伯虽然的客气,但他的家族毕竟是有传承的,有自己的骄傲,也对自己家族的技艺很有信心,



    并没有对陆鸣师门的东西抱有太多期待,



    论治水,谁还不是个高啊。



    但是当陆鸣起自己的治水策略,尤其是束水攻沙的办法和原理之后,



    徐伯的表情猛然变色,



    “你怎么会这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