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今年雨水大

A+A-

    “陛下,东郡太守、河南郡太守上奏,今年雨水较往年同期大了至少三成,水位上涨提前,导致疏浚河道进展不顺。”



    早朝上,来自各个郡县的奏报传到刘彻眼前,东郡和河南郡的奏报被他单独挑了出来。



    “负责疏浚河道的水工可有奏报传来?”



    水工徐伯被派去统筹黄河中下游的河道疏浚工作,以他的专业水准,写出来的奏报更能让刘彻放心。



    “回陛下,水工徐伯的奏报昨夜刚刚传回。”



    “呈上来。”



    刘彻接过来奏折,刻意让表情逐渐变得阴沉。



    水工徐伯的奏折中,对于情况的预估更加危险,降雨增多带来的不仅是阻碍河道清淤,而且有带来洪水的可能。



    奏折中,徐伯列举了往年洪水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指出今年的雨水较往年同期要更大一些,如果情况一直持续到七八月份,



    黄河沿岸很有可能发生比以往更加严重的洪水,建议立即加大疏浚河道的工作力度。



    看看,这就是专业!



    不愧是祖上和大禹一起治过水的,摆事实,讲道理,做预估,给建议,



    一整套流程丝滑流畅。



    “来人,把水工的奏折拿给各位大臣看看。”



    奏折并不长,很快就能看完。



    现在的纸张还属于稀缺品,没有哪个大臣会像明朝的刑部主事茹太素那样,给朱元璋写份一万七千字的奏折,看到六千多字的时候还让朱元璋搞不懂他究竟想什么,



    刘彻要是遇到这种事,恐怕也要派人打他一顿。



    陆鸣拿着奏折,对徐伯的业务水平由衷的感到敬佩,



    更没有想到,东郡和河南郡这些地方对往年的雨水情况都有记载,



    果然,历史悠久不是靠嘴的。



    这些实打实的记载,传承有序的脉络,能够互为佐证的文物和遗迹,才能证明历史真的存在过。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羊皮纸真是超越时代的神奇存在。



    “陛下,臣建议召令各郡立即加派人,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河道疏浚工作,以防洪灾发生。



    朝廷也要派人进行支援,避免耽误当地百姓春耕。”



    现在还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雨季,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六月到八月才是降雨集中并且强度大的时候,



    尤其是河南郡等地,这一时期容易出现持续性的暴雨,那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现在粮食也收了,钱也存了,东郡等地也主动上报雨水较大的信息,



    是时候全力应对灾害,向水灾宣战了。



    “陛下,臣认为此奏折有些危言耸听,如今不过是春季,雨水相较往年大了一点而已,怎么能推测出夏季雨水也会增大呢。



    如今正是春耕之时,大规模调动民力必然影响当地百姓耕种,



    就算由朝廷派人奔赴当地,地方又该如何接待,还是会影响百姓耕种。



    还请陛下慎重,不宜在此时期大规模调动民力。”



    出言反对的是御史中丞,掌管监察之权。



    在他之后,陆续又有几位官员站出来表示反对,理由基本都一样,



    现在正是春耕的时候,在疏浚河道上投入太多精力会影响百姓耕种,



    洪水只是一个水工的猜测,理由并不充分,



    不值得朝廷为此大动干戈。



    



    仅仅因为一个水工的判断,就把精力都放在防御洪水上,不仅百姓不理解,就是各地官员也未必能理解,



    要是因此耽误了百姓耕种,容易引起民变。



    他们的其实很对,春耕是当前的头等大事,朝廷的各项工作都要为春耕让路。



    在不知道今年有大洪水的情况下,陆鸣也会觉得徐伯有些题大做。



    但是有大洪水这件事又没办法在朝堂上公开,



    没办法解释,总不能暴露陆鸣的身份吧。



    就算陆鸣不在意,刘彻也不会允许。



    “陛下,臣认为可以从长安调兵前往东郡等地,先对紧要地段的河道先进行疏浚,



    再算上沿途时间,军队达到各地时春耕几乎已经结束,不会对当地百姓造成多大影响。



    然后再调动当地军民,共同疏浚河道。”



    卫青给了个折中的方案,



    不是他在和稀泥,而是这个时候要是强行让各地全力疏浚河道,大概率是要激起民变的。



    对百姓来,粮食就是命,谁要是为了解决真假不明的危险耽误他们种粮食,他们真的可能会拼命。



    武德充沛不是而已,



    各郡的军队都是当地百姓组成,农闲时会进行都试,由太守来主持,检验军队的战斗力。



    大汉的百姓,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武器就是兵,



    逼急了真的会揭竿而起。



    就算明确告诉他们会有洪水,他们也不会相信的,未来不确定的洪水哪有眼前的耕种重要。



    哪怕是卫青的折中方案,仍然有人反对,认为过于题大做,白白消耗粮草。



    徐伯的专业水平虽然过硬,但是名声不显,又没有预测成功的案例进行背书,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他的预测买单。



    好在刘彻和卫霍二人都坚定的相信陆鸣,相信会有洪水的发生,



    最终力排众议,决定从长安调遣精锐前往东郡等地,疏浚河道,加固大堤。



    “此事以大将军为首,富民侯为副,率领大军前往各地。”



    刘彻仔细考虑过后,决定派出这对组合。



    大军此去需要协调各方,卫青长期以来形成的威望,在处理各方关系时可以镇的住场面。



    陆鸣是水灾消息的提供者,日后论功行赏少不了他的功劳,自然不能缺席。



    况且他脑海中还有各种奇思妙想,不定还能贡献出一些治水的好办法,



    和水工徐伯这种专业人才交流起来也更方便。



    他们俩离开长安,霍去病自然就要坐镇长安,有紧急军情可以随时应对。



    霍去病有些遗憾,没能跟着陆兄一起去治水,但也知道陛下的考虑更周全。



    退朝回府后,陆鸣告诉义妁自己又要远行了。



    听完事情原委,义妁面色沉重,



    “如此大的洪水,能防患于未然自然是最好的,



    但百姓们不会相信你的话,不会因此放下中的农活跑去加固堤坝,



    陛下的安排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为了防御洪水,保护百姓而逼迫的百姓造反,岂不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