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做那黄雀

A+A-

    李二的书房很大,黑漆漆的吓人。



    案桌上的油灯一点,环顾四周感觉更黑了,剪刀往阴影里一站,就看不到他的人了。



    李二背着,用脚踢过来一个蒲垫,下巴指了指,颜白盘腿坐在垫子上,支踵都没有,颜白选择盘腿而坐。



    过了半响,李二突然叹了口气,淡淡道:“墨色,你这次我大唐是蝉还是黄雀?



    你,就在朕准备去泰山之际,薛延陀他们就来了,不光来了,而且来势汹汹,同罗、仆骨、回纥、袜鞴这些也都缚其尾翼。”



    颜白轻声道:“陛下是在担心他们?”



    李二笑了笑:“他们?你口中的他们是指谁?”



    “山东那批人,还有高句丽!”



    案桌上的灯太低,颜白只能看到李二的身子,看不到李二的脸,也无法从李二的脸上看出他的喜怒哀乐,更无法去猜他的心思。



    这种感觉让颜白觉得很别扭,总是不自觉的想起在大理寺坐牢的日子,那时候总是看不到窗户外面的世界。



    “讲讲,随便讲,大逆不道之言也可以!”



    颜白最喜欢讲大逆不道之言了,闻言挪了挪屁股,然后道:



    “山东的事情其实来陛下还是太仁慈了,句大逆不道之言,您现在不解决,等到太子今后上台依旧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你的意思是李承乾不如我?”



    颜白笑了笑:“不管这话太子听到了开心或是不开心,太子今后不如您那是必然的!



    您是从军伍一点点的爬上来的,渭水之耻您仅用了三年,再到如今的盛世您也只用了十五年,您的经历堪称传奇,至于太子”



    颜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守成可以,但要达到您的这个地步,除非天下再乱一次。



    然后他力挽狂澜,灭十八路反王,再用短短的十多年铸造盛世,如此,太子也就达到了您的七八分了!”



    “剩下的二三分呢?”



    “太子的性子有点急,没有您能忍!”



    “何以见得?”



    “让魏公逮着他骂一次,看他能忍住不。”



    “那他今后作为皇帝呢?”



    颜白搓了搓:“这个臣就不了,这也不是我能的话。



    反正我现在是陛下的臣子,陛下没安排之前,我就打算这样,这样挺好,虽然别人我如今满身的铜臭,但佛家不是有言么?”



    “什么言?”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



    李二闻言好奇道:“这是谁的?出自哪本书?哪个高僧?”



    颜白一想,估摸着这句话还没出来,赶紧道:“一个和尚,了您也不认识,是这么一个理就行了!”



    颜白听到了李二笑声,紧接着李二道:



    “前年商讨氏族志的时候,你的法子很对,我也好多次想那么做,可最后我还是没做,就如你刚刚所言,其实这一切都难言之隐。”



    “玄武门的事情么?”



    李二闻言许久都没话,过了片刻,李二突然敲了敲桌子,书房内最大的那盏灯突然亮起。



    随着灯光铺满整个书房,颜白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李承乾靠着书架,长孙无忌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这李二到底要做什么呀。



    李二没有理会颜白惊骇的样子,继续道:“你胆子挺大,还真敢,不过你猜的也是对的,玄武门的事情不光彩。



    如你所言,名正言顺是我不可得之物,我为此也抱憾终生,所以,这也是我对他们多有忍让的缘故。”



    这是颜白第一次听到李二主动谈起他对玄武门的看法,这也是颜白第一次知道他为什么对世家多有忍让。



    原来,李二也会怕自己死后的非议。



    见灯亮了,颜白就不话了,李二笑了笑,于是跳转话题,忽然问道:



    “如果给你一万军,以火器之威,能不能守住薛延陀东窜之军,给朕死死的压着高句丽,等朕腾出来再彻底的灭其朝食。”



    “火药不限量么?”



    李二站起身,语气变得森然,一股寒气扑面而来:



    “二十万斤,军政之事你一言决之,但朕要的就是让西北诸族彻底胆寒心颤,朕要的是彻底断绝高句丽和我大唐的联系,你能不能做到?”



    “死的人太多了您不会在意吧!”



    李二闻言皱起眉头,颇为疑惑道:“好好的一个读书人,你的杀心为什么这么大?”



    颜白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有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臣不觉得,臣只是在做心里想做的事情而已。



    但,臣是读书人的心还是没变的,这叫此心不动,随心而行,我心里想这么做,那就这么做,谈不上杀心。”



    



    李二笑了笑:“不要看高句丽,这个弹丸国从西汉立国起,到如今已经六百余年。



    它亲眼见证了十二个王朝的兴衰交替,二十多代君主,历经两次都城被破,依旧活了过来,且越活越勇。”



    李二瞟了颜白一眼:“你这次遇到的人怕是比薛延陀的先锋军更难缠。”



    听人劝,吃饱饭,关乎命的事情颜白还是很认真的。



    想了想,颜白觉得自己不能自大,看了一眼李二的脸色,颜白试探的开口道:“陛下,臣能不能从您这里要两个人?”



    “谁?”



    “左武侯中郎将苏定方,蓝田折冲府都尉薛礼。”



    李二闻言笑了笑:“我以为你会要陈萦和段志感,没想到倒是我想错了!”



    颜白闻言笑道:“这两个都是犟种,有一个在身边都够难受了,两个在一起头都大了,不要,宁愿不去也不要。



    对了陛下,这次的军长史是谁?”



    李二看了看长孙无忌,然后又看着颜白道:“长孙冲,王鹤年,许敬宗!”



    颜白倒吸了一口凉气,三位军长史,意见不统一不会打起来吧?



    不过这涉及面真广,太子的人,勋贵的人,江南世家的人,加上自己这个书院的人,算是书院寒门的代表。



    一碗水让李二端的平平的。



    这几位肯定会带一些自己家的子侄当随从,就跟当初的唐俭一样。



    颜白自然也会带书院的学子当胥吏,这些人去战场走一遭,算是见了世面,也经受了战火的洗礼。



    在今后为官算是多了一份耀眼的证明。



    如今不像以前,要打的敌人多,可以一战成名,如今要想做高官就得慢慢的熬,就得站队,就得走关系



    几个长史,颜白不在乎。



    李二刚才了,自己可以一言决之,这就是大权力,长史再多也受自己辖制,无非就是自己身边多了几双眼睛而已。



    “太子这次去不去?”



    “他去做什么?”



    颜白笑了笑:“臣准备带着太子看看什么是富饶之地,什么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那里的黑土地可比长安富饶多了,除了冬天冷,论富饶和资源比中原可强多了,深山老林里面好东西太多了。”



    李二看着心动的李承乾,然后看着颜白没好气道:



    “在哪里学的这些,朕怎么都没听过,这次太子就不去了,这次就留在长安学习军政上的事务。”



    颜白觉得是时候了,起身告辞。



    转身之际,长孙无忌轻声道:“县公,这次出行走山东道!”



    颜白脚步一顿,笑道:“赵国公放心,长孙冲为先锋!”



    李承乾赶紧低头憋笑,长孙无忌苦笑连连,这一次长孙家怕是要背一个大锅了,颜白肯定要走山东道。



    二十万火药走山东道,长孙无忌真替某些人担心,他算是发现了,颜白自有他的一套礼义廉耻,他就像一个异物一样与所有文人格格不入。



    他根本就不在乎这大唐文人该遵守的道义,他遵守的从来都是他心里的道义,他的礼义廉耻就是做人。



    其余他根本不在乎,更不怕流言蜚语。



    你的越多,他下越狠。



    明明就和所有人都格格不入,但奇怪的是年轻的这一代人却对他亲近的很,就连自己家的老二都对颜白喜欢的紧。



    国子学那些眼高于顶的学子,甚至愿意奉他为夫子。



    他用了十多年,走了别人家族几代人不定都走不到的路。



    罢,颜白看着李二,前所未有的认真道:“陛下,这一次,我会让他们所有人一想到大唐都觉得胆寒!”



    李二一惊,他感觉从这一刻起,颜白在他眼里像是突然换了一个人。



    颜白打马出长安,连夜赶回仙游。



    天明,颜家房顶上的青铜战戟又立了起来,就在众人疑惑之际,鼓声起



    咚咚咚



    聚将鼓!



    “老天爷啊,老天爷啊,要打仗了,要打仗了,老子等到了,老子等到了啊,快快,把床底下的甲胄帮老夫取来”



    李泰认真的洗了一把脸,从门后拿出自己的横刀,然后看了一眼自己的院,迈着坚毅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朝着马场走去。



    朝阳下,他的身影被一缕缕阳光包裹,仿佛万丈



    喧闹的人群迸发出一声呐喊:“禀告军侯,陇西李惠褒请战,愿为一马前卒,愿马革裹尸还”



    (李泰,字惠褒,名青雀)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