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卢照邻的胜利

A+A-

    辽东的唐军和靺鞨部族之间的一场大战,以唐军大胜落下了帷幕。



    而在不远处的盖牟城,新城,建安城,高句丽所建立的第一道防线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大唐军马。



    一门门火炮整齐的摆出来,少府监的众人开始调试角度。



    许久不见的段志感带着陈摩诘等人开始给大军分配火药。



    军司马那张死人脸冷冷地注视着所有人。



    这玩意都有数,少一颗都不行。



    不过,这次的火药带的多,够用。



    现在走海运还在从长安往这里运。



    远在长安的卢照邻在昨日书院举办的辩论赛上也胜了一场。



    只不过他的这个人不代表任何班级。



    只代表他卢照邻个人而已。



    在一个月前卢照邻就来到了书院,然后就一直在书院待着。



    他是读书人,书院也从不拒绝读书人。



    在苏惠的安排下,卢照邻寄宿在仙游寺。



    天没亮他就骑着马往楼观学跑,争取早读课不迟到。



    在最后一堂课下课后他又得急匆匆的赶回去。



    如此,这样早出晚归的已经循环了一个月。



    现在他的出行已经不用带奴仆了。



    这一条路已经走熟了,路两边的庄户都记住了这么一位秀气的少年郎。



    进入庄子里,除了大鹅依旧看他不顺眼,喜欢偷袭他之外。



    庄子里面的狗已经习惯了他的味道了。



    卢照邻的底子好,在低年级听了几次课后他觉得有些简单,就去了后山的中年级。



    听了几节课,发现有点吃力。



    尤其是那算术课简直就是听天书。



    卢照邻那颗骄傲的心在此刻彻底的败下阵来。



    他听不懂,可班级里面的所有人却都能听的懂。



    自此后就专门在中年级的班级里听课。



    开始的时候他是站在门口听,到了下午就有人给他搬了一张桌子,示意他可以进班听。



    自此以后他就一直跟着这个班。



    先生是刘仁轨。



    刘仁轨主讲明经,一天只有一节课,剩下时间全部都在教室里监督孩子学习。



    书院学子把这个行为叫做——跟堂!



    卢照邻后面就是先生的桌子,每次上课,卢照邻都觉得后背寒气逼人。



    如果教室里面没有,那可得注意,他一定会站在某个窗户的缝隙处。



    从能进入教室以后。



    卢照邻就开始跟楼观学的学子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微言楼看书,一起做任何事



    但卢照邻发现。



    自己无论如何努力的和大家融入在一起,都不能完全融入。



    外人只需要一眼就能分辨出他是不是楼观学的学子。



    不是书院排外。



    而是卢照邻自己的心有了芥蒂。



    卢照邻他没有学籍,没有院服,没有属于他自己的发簪。



    看似在书院能做一切,但在做很多事情之前还是少不了被别人多看几眼。



    最让卢照邻接受不了的是,他没有初心稿。



    这个点才是让他最难受的。



    因为他也不知道他的初心是什么。



    现在知道了,也写了,但刘仁轨先生只他的文章写的不错,却不把他的稿子放到书柜里。



    卢照邻知道,只有书院的学子才有资格把自己的初心放到那个透明的琉璃柜子里。



    提醒他们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都不要忘记求学的初心。



    自己的初心。



    卢照邻有空的时候就去微言楼看书,到现在还没找到高侃师兄的那些话。



    但这些不重要了。



    他发现了更好的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何等的气魄!



    卢照邻发现自己来晚了,就该早点来,早点入学。



    早点跟着大家一起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个名堂都没有。



    在食堂吃饭还得花钱。



    如今天越来越热了,天黑的也越来越晚了。



    



    卢照邻回仙游寺天还没黑,远远地就看到一架熟悉的马车,马车上的人也看到了自己。



    车门打开,赶车的车夫起身朝着自己行礼。



    随后从马车上走出一老者。



    “阿翁!”



    卢照邻飞快的跑了过去。



    卢承庆背着看着又瘦了大半截的卢照邻淡淡道:



    “好了,一个月的时限到了,苦,想必你也吃了,跟我回家!”



    “孙儿不回!”



    “为什么?”



    “孙儿想在这里学!”



    卢承庆深吸了一口气,平淡的口气多了几分严厉的味道:



    “是没玩够,还是觉得咱们家的学问抵不上这楼观学?”



    卢照邻低着头不敢话,爷孙两人在仙游寺门口沉默。



    卢承庆见自己的这个孙子低头不语,想了想。



    发现这些年,自己的这个孙子好像是头一次在自己面前如此的倔强。



    “理由吧!”



    “孙儿先前以为自己在同龄人中已经是足够的优秀,等到了这里,孙儿才发现,孙儿不够优秀。”



    卢承庆抬起头看了一眼四周道:



    “你可知你和他们之间的区别。”



    “孙儿知道,他们多是百姓家的孩子,孙儿是高门之后,我和他们的距离,就如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



    卢承庆点了点头:“知道就好!”



    卢照邻抬起了头,直言道:



    “可孙儿也觉得,学问不分高低,孙儿是来追求学问的,不是来彰显我卢家和他们的区别的。”



    卢照邻咬了咬牙:“要论高贵,圣人最高贵。



    要论高门,我们卢家在颜家面前算不得高门,需要仰望颜家。



    可如今,孔圣人的子嗣在这里当先生,颜圣人的子嗣在这里办学,孟圣的子嗣在这里学医。”



    卢照邻越越快:“既然圣人的子嗣都在这里。



    那孙儿认为,楼观学今后必定会成为文学道场。



    不对,如今道场已成。



    我卢家虽成为不了道场的先师,但也要努力的做一个打扫道场的门童!”



    卢照邻掷地有声道:“我卢家需要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声音。”



    卢照邻忽然跪倒在地:



    “孙儿求阿翁成全,孙儿恳请阿翁借助家族之力让孩儿获取学籍,孙儿大胆,孙儿不孝!”



    卢承庆深吸了一口气,颇为落寞道:



    “你的这些,我何尝看不出!



    照邻啊,你可知道,颜家已经拒绝我们很多次了,颜白不喜欢我们,我们不是一路人!”



    见卢照邻不起身,卢承庆转身朝着马车走去。



    片刻后马车来到卢照邻身边,卢承庆那淡淡的声音从车厢里面传来:



    “子孙有子孙的路,子孙有子孙的福,既然你愿意,阿翁就助你!”



    卢照邻闻言大喜,砰砰的朝着马车磕着头!



    “孙儿啊,先别着急磕头,你若是入了楼观学,吃了楼观学的饭,拜了先生,今后就只有尊师重道。



    简单,自此以后你就是出自楼观学的卢家人。



    自古以来文化杀人不见血,道义之争就源于此,希望你最后莫要后悔!”



    “孙儿不后悔!”



    “孙儿,你现在满怀热情,我若是心不在焉,后面你想对我贴心的话,也会害怕我视而不见。



    很多家里的矛盾就是这么来的。



    不是一个人责任,而是所有人,每个人都难辞其咎,但你要记住,阿翁是支持你的,卢家是支持你的!”



    卢承庆走了。



    卢照邻泣不成声。



    在卢承庆回长安的第二日。



    鄂国公府的大夫人尉迟氏,梁国公家的大夫人房氏,打着看望长孙皇后的旗号先后从长安出发。



    这位长安顶级的贵妇,在未出闺房之前就是卢家最贵气的娘子。



    如今为人妇,地位依旧不变。



    反而越发的尊崇。



    卢照邻是她们的晚辈。



    两位出自卢家的长辈,一起来给晚辈求一个学籍,可谓隆重。



    而且尉迟还和颜家是通家之好,尉迟宝琪,尉迟宝环都在楼观学。



    卢照邻进书院,可谓是一点难度都没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