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风雨来

A+A-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七月的朝会如期举行,这是一次大朝会。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朝会是太子主持。



    太孙李厥观政。



    一身紫袍的颜白位于班列的前面,一人独坐一张议案。



    在他前面是许久未见的尉迟国公,程国公等人。



    年轻的颜白依旧如往昔一样扎眼。



    以前的颜白是一身绯袍位于群臣中间。



    如今是一身紫袍位于群臣前列。



    原先扭头可见他的脸,此时抬头看他背影。



    很羡慕,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颜白该得的。



    朝会商议的事情不多,多是接下来半年的工作安排,以及夏收后各地的税收统计。



    流程并无多大的改变。



    流程未变,官位却是变化颇大。



    经过三省的商议,贞观二十年朝堂的官位有了新的变动。



    担任长安令的裴行俭卸任,调任安西都护。



    这个贞观十四年在西域设立的都护府准备迎接他的第三任“主人”。



    第一任是驸马都尉乔师望,第二任是左骁卫将军郭孝恪。



    第三任就是现在的天子门生,裴仁基次子裴行俭。



    河间郡王长子李崇义担任都护府长史兼监察御史。



    今后的长安令一职位由赵国公长孙无忌次子,鸿胪少卿上党郡公长孙涣接任。



    李晦成了礼部侍郎,尉迟宝琳调任苏州刺史,程怀默造船去了。



    御史陆拾玖卸任,调任幽州监丞,行刺史之权前往幽州。



    李景仁调往河南道任晋州刺史。



    礼部官员面色平淡的念着三省商议的安排。



    众人心里却是一点都不平静,别看只是数人的官职变动。



    但这些人的变动都是主官。



    主官变动,位置就会有空缺,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他们一动,就会有很多七八品官职的空缺。



    一棵大树被移走,原来的坑位就会种下一棵新的树。



    这片被整理的土地是空白的,可以在大树下种植各种花朵。



    有变动才会有会。



    一场朝会憋得李厥浑身难受,他忍不住想动。



    可他知道他在被人看着,左摇右晃不好,可身子实在疼。



    无奈只能忍着。



    李承乾也格外的紧张,这是他第一次主持大朝会。



    他还没有达到李二那种随心所欲的地步,所以他也紧张。



    也很累。



    唯恐做的不好,害怕出现朝堂上有人政见不合吵架。



    好在颜白是给面子的,有御史弹劾兵部。



    兵部政令过于松散,在边关杀人太多,已经有不少属国开始上书祈怜了。



    不过颜白这一次很给面子,没有主动开口喷人。



    这倒是让李承乾松了口气。



    他不知道,万一吵起来自己该帮谁。



    此刻的李承乾就像是一个渴望被认可的孩子,他希望谁都不得罪。



    获得所有人的好评!



    朝会结束,颜白也松了口气。



    不李承乾表现如何,但他这个时间把握就比李二好,李二太啰唆了。



    李承乾干脆些,讲完了就散朝,根本不会哆嗦。



    散朝结束,李承乾要忙着去总结得失,然后今日的议事要给仙游避暑的父皇发一份,他要继续忙碌。



    颜白回兵部。



    裴行俭则要带着长孙涣去长安衙门,两人要交接一下工作,也顺便认识一下衙门的众人,确保以后不会出漏子。



    裴行俭心里很难受。



    今后的长安师父身边的知心人就剩下一个李晦了,过往故交全部调走。



    长孙涣很开心,他其实觉得衙门的众人不用看。



    留下该留的,剩下的全换,全部换成亲近自己的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长安县轮到自己做主了,那自然也要换成自己的人。



    不是律法上的规矩,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颜善带着李厥回万年县。



    如今他是上午在兵部跟着颜白学,下午就去衙门跟着自己的老师颜善学。



    一天两头跑,也不知道学了什么。



    颜善前脚才到衙门,后脚就有人报案。



    他在铺子里收了一个枕头,这件事本是事,县尉去办就足矣。



    奈何县尉仅是看了一眼就匆匆跑回,这枕头来历不简单。



    看着落款十有八九是宫里内府之物。



    内府的物件出现在市面上,这要真是内府丢的,那就明皇城内府出了贼。



    这事要是抖落出去怕是要死不少人。



    玉枕送来,颜善看了一眼脸色大变,慌忙用布遮盖着。



    “太孙,去,把衙门后面的飞奴喂食一下,开了半日的朝会,他们也饿了半日,快去,莫要把这些宝贝饿坏了!”



    李厥觉得这是自己老师在故意支开自己。



    刚才玉枕头他也看到了,只不过没看多清楚,笑道:



    “弟子明白,这就去!”



    李厥走了,颜善细细地观摩着。



    这枕头是出自内府没错,但根据上面的落款,此物应该是出自房公府上。



    因为上面还刻画有字,落款上写着高阳。



    赠予辩辩?



    辩?



    高阳公主送玉枕头给玄奘的弟子辩?



    “来人!”



    “下官在!”



    “韩五你去晋昌坊的无漏寺,去了什么都不做,好好看,然后把看到的回来告诉我就行。”



    “张成,拿我拜帖你去梁国公府上,就下官有要事相商!”



    



    “陈继海你去兵部,如果见到郡公,就我的的,让郡公散衙门后早些回去,我有事请教!”



    “是!”



    颜善看着三人离去,心里依旧在默默的思量。



    思量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颜善是读书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玉枕代表着什么。



    洛神赋里有“玲珑枕”,女子给男人送枕头代表的就是“苟且勾引”。



    这是超越纲常伦理之外的男女私情。



    且不高阳和辩“有染”的真相如何,到底有没有。



    这东西到底是不是出自高阳那里的也无法立刻验证。



    但这事传出去那这绝对是丑闻,是天大丑闻。



    能污玄奘的名声,也能让皇室蒙羞,更让房家彻底的失去皇室的信任。



    对比性命还狠的名声下。



    一石三鸟,能让长安乱成一锅粥,这一招太狠了!



    如果是有人故意算计,那这人绝对厉害。



    颜善坐在衙门里不由地打了个寒颤。



    在梁国公才辞官之际,陛下把大权慢慢的交给太子之际



    有人来这么一,好凶狠的段啊!



    诛心!



    颜善的拜帖很重,他是颜家的“里子”。



    虽一直默默无闻,但长安所有人都知道,惹颜白可以,但不能惹颜善。



    颜白翻脸还有余地。



    因为他是为了家族的延续,主打的就是与各家的往来和利益。



    颜善翻脸那就是拉不回了,他是最正统的文人,代表着颜家的“德”。



    一颗心最是公正,也最是受人敬重。



    房玄龄一看到颜善的拜帖就知道有大事。



    非大事颜善自己就来了,根本就不会用拜帖。



    拜帖代表着“议事”。



    还是大事。



    房玄龄来到县衙,颜善也不磨叽,直接拿出玉枕。



    看清枕头上的刻着的那些字后,房玄龄只觉得屋顶都在旋转。



    他深吸一口气,朝着颜善郑重一礼:



    “大恩不言谢,今后颜家如果有需,房家舍命来报。



    敢问县令,报案的这个掌柜人在何处,我想见见他!”



    丘掌柜来到内堂。



    房玄龄眯着眼,他用眼皮压着快按捺不住的凶光,淡淡道:



    “你报的案?”



    房玄龄不傻,他根本不相信有偷会这么巧偷一个玉枕。



    然后又巧到拿去当铺,这一切太巧了。



    巧的太自然,自然的让人怀疑。



    “是是人!”



    “你是直接来了衙门,还是把此事也告诉了旁人!”



    丘掌柜吞了吞口水,他以为就是一件事。



    他拿钱,替人办事,没有想到会把长安最具权势的人物招来。



    他后悔,后悔拿了那五百贯。



    可如今,后悔的余地没了,这事好像已经超过了自己的预料了,



    “的一看落款就来了,的也不敢确认这就是内府之物。



    于是就在街上找了一巡街御史,请他看了看,的这才报了案!”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



    完了,全完了!



    如果先前是怀疑,此时他十分确定这是一场有计划,且计划缜密的针对房家的阴谋。



    人家如今悄然而退,但乱局已现。



    自己连反击的会都没有。



    高明的段啊!



    可房玄龄不恨,心里一点不恨。



    玉枕头是真的,是自己儿媳之物。



    内府之物做不了假,上面的字也做不了,是高阳的笔迹无疑。



    房玄龄终于懂了颜白的那句话了。



    身正不怕影子斜。



    自己家的影子斜了,身不正了,这才给了他人可乘之。



    这能怪别人吗,怕是更怪自己吧。



    命啊!



    这都是命!



    房玄龄抱着枕头,慢慢的走出衙门,慢慢的消失。



    听着那持续不断地咳嗽声,颜善呐呐无言。



    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颜善抽出长刀慢慢的擦拭着。



    房家不会坐以待毙,房家一定会出,皇室也会参与进来。



    这种程度已经不是愿不愿的问题了,而是存亡之刻了。



    长安得多乱?



    过了许久颜善才抬起头,提笔写道:



    “颜家子嗣忘记先祖教诲,不思箪食瓢饮,余心痛懊悔,特命家里子嗣,闭门思过,重学颜氏家训!”



    过了好一会儿,颜善又提笔写道:



    “陛下,臣顿首,念岁月往昔,臣多愚钝,今日心生困惑,特乞骸骨,请陛下恩准”



    颜善准备辞官了!



    这场风雨不能殃及颜家,不能波及晋阳。



    高阳是公主,晋阳是颜家儿媳!



    衙门的飞奴朝着四面八方飞去。



    二囡,李元嘉,以及仙游的颜韵等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前往长安老宅。



    就连准备出行的裴行俭也不例外,准备听从教诲。



    天黑了,灞河上挖沙的劳工慌忙的朝着长安跑,就在刚刚,又一伙子洗澡沉了下去。



    造孽哦!



    那么深的水,是怎么想的,直接就往下跳?



    (p,最近时间不稳定,是因为字数比以前多,现在每章按三千来写!)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