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移民潮(上)

A+A-

    东北国防军和苏俄的战争结束后,关内停火的双方又爆发了激烈的大战。



    失去民心的一方,在战斗中逐渐失去战争主动权。



    四川,成都,一个普通的茶楼里,几个普通老百姓正那里讨论着国家大事。



    “赵老弟,这国军都获得米国的军事援助了,怎么还是这么不经打啊?!”



    “张老哥,这你就不懂了吧。国军打仗那是为了长官打仗,普通士兵能捞到什么好处?



    你没有听吗?



    如今的解放区都在分地了,那些国军士兵听自己家里也分到了地,他们还会好好打仗吗?



    他们都巴不得解放军获胜呢?



    所以就出现了,上午国军士兵还在国军这边摸鱼,然后被解放军给俘虏了,立马就加入了解放军,到了下午,还是这帮士兵,打起仗来那叫一个生龙活虎,简直就完全变了一个样。”



    “哎,战争总是不确定啊,这兵荒马乱的,谁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我已经打算带着全家人去东北闯一闯。



    据东北那地方现在是地广人稀,我们这里的人只要一去,就能获得大片的土地,只要我们勤快,那就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这样的情况在几乎整个关内地区都在发生。



    当然,这里面同样也有东北国防军情报系统的功劳。



    东北国防军现在占据了广袤的土地,但是人口想要依靠自然增援,很明显是不现实的。



    这样一来,就需要从内地再度迁移大批的移民过来。



    但是,人口一直都是重要的资源,国民政府在战场上已经逐渐露出了颓势,他们需要大量的士兵,在国统区甚至出现了抓壮丁的情况。



    也就是征兵办的人,在路上碰到年轻的男子,直接就会抓走当兵。



    一时间弄得整个国统区的老百姓都是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隶属于东北国防军的商业船队,就成了这些想要逃离国统区的老百姓的重要渠道。



    基于东北国防军强大的威慑力,国民政府政府也不敢轻易得罪对方。



    再,迁移走的老百姓毕竟是少数。



    但是,这样的少数,对东北国防军来,那可是雪中送炭啊!



    东北国防军如今拥有了广袤的土地,但是想要有效地把他们统治起来,那就需要大量的老百姓,最好是来自关内的老百姓。



    赵老四带着他的老婆孩子一家六口登上了隶属于东北国防军的商船火风号。



    火风号商船是一艘载重只有几百吨的商船。



    这艘商船上面却载着一百多想要移民到东北的老百姓。



    其实,东北国防军一直都在组织着从关内向关外移民的事情。



    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关内的百姓数量都有了不少的提升。



    曾经,国民政府也做了人口统计,关内目前人口达到了四亿。



    要整个关内地区要养活四亿人口,那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是,如今关内的土地已经高度集中,大量百姓处于无地或者少地的状态。



    在生活所迫的情况下,不得不带着妻儿老远走他乡。



    想当初河南河北山东这次大规模的闯关东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老哥,你这经常往返东北和内地,我们这样的老百姓,一到了东北,真的马上就能分到一百亩地?”



    赵老四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就对火风号的船长窦五问了起来。



    窦五当即笑嘻嘻地回答道:“那可不,如今大东北虽然有了六千多万的人口,但是我们大东北可以耕种的土地还是很多的。



    现在我们在中亚那里又获得了大片的土地,据那些的土地种庄稼也是非常合适的。



    估计要不了多久,等到铁路修好了,政府就会组织老百姓向那边移民过去。”



    东北国防军虽然还没有公布中亚的移民政策,但是基于对东北国防军过去的所作所为,窦五甚至做出了大差不差的预测。



    “都到新疆外面去了,这有点远吧?!”



    赵老四一脸的后怕。



    “这你就不懂了!”



    窦五有些得瑟地道:“东北国防军如今在那里可是有八十万的驻军,安全绝对是有保障的。



    而且那里有大量的湖泊和河流,最是适合在那里种地了。”



    窦五同样很清楚,东北国防军火急火燎修铁路连接中亚和东北,可不会仅仅是为了便于向中亚方面军运输给养。



    想要盘活哈萨克那块土地,没有大量的人口是绝对不行的。



    如今那里才一百万人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怎么都还需要七八百万人口才行。



    只要这条铁路贯通了,向哈萨克的移民就会蜂拥而至。



    窦五干打包票,这条中亚铁路修通以后,绝对会相当热闹的。



    得到窦五很是肯定的回答,船上这些新一代闯关东的百姓心里又踏实了不少。



    “我给你们,移民到东北绝对是你们最正确的决定。”



    窦五继续道:“东北现在已经普及五年学教育了。



    也就是,你们带的这些家伙,到了东北就可以免费进学堂读书。



    要是学习好的,还可以进免费免吃免住的中学,中学要是成绩好的就可以进大学,也是全免的,大学里面出来的,那可都是大先生了。”



    各行各业,地方官员都是优先招聘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那可抢了。



    就是没有考上大学,那些中学毕业的学生,也是被那些各个公司抢着招聘呢。



    我家里一个丫头一个子都很争气,都考进了大学,一个是奉天军校,一个是奉天工业大学,一想起来我做梦都能笑醒。”



    赵老四一脸的惊诧。



    “女娃子也能上大学?”



    “你看你,老封建了不是,在我们东北医学院和师范学院,大部分学生都是女子。你没有看到我们船上的医疗官也是女的吗?”



    窦五的心情相当美好。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这一船拉了一百多个移民,他个人可以奖励一百多块的。



    他现在一个月的工资才一百多块。



    “老汉,到了东北我也要去读书,将来我还要读大学。”



    赵老四的八岁的二丫头倔犟地道。



    赵老四却期期艾艾地道:“我们真要是分了一百亩地,我和你妈还有你哥哥,我们三人也侍弄不过来啊!”



    “大哥才十岁,大哥也要去读书。”



    二丫头歪着脑袋继续道。



    “你个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早晚都是要家人的。”



    



    赵老四的老婆在一边道。



    听到赵老四的老婆这么,窦五直接就笑了。



    “到了我们东北啊,五年的学是强制性的,也就是,每个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都是必须要上学的。



    现在叫住五年义务教育,据上面现在都在讨论十年义务教育了。



    那个时候,中学每个孩子都是要必须读完的。



    不过,估计应该还有几年,现在中学的老师都严重不够,还想要扩大中学的规模,短期内估计很难。”



    窦五的话,整个船上的移民都听到了。



    既然东北那地方每个孩子都要强制上学,对待老百姓应该差不了。



    火风号顺水而下,速度不慢。



    看着这沿岸的山山水水,年少不知愁的少年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而他们的父辈,则是面色严峻。



    锅碗瓢盆都弄上了船,随身携带的干粮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东北。



    到了东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同那些东北商号的那样,只要到了东北,就会被安排得妥妥的。



    希望那些老乡不会骗老乡吧。



    太阳西下,领过了初期的兴奋,大家都安稳地依偎在一起,减少活动,减少消耗,饿得慢。



    “老汉,我饿了。”



    赵老四的仅仅三岁的老四丫头,饿得一点精神都没有了。



    孩子的母亲从衣兜里掏出拇指头大的一块饼递到四丫头里。



    另外三个孩子懂事一点,嘴巴里没有什么,可是他们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



    眼睛瞪瞪地看着自己的妹,嘴巴里还不停地吞咽着唾沫。



    他们的父亲一脸无奈地看了看赵老四,而赵老四也是无奈地点了点头。



    之所以要移民去东北,那就是因为实在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



    这个时候,随着河风,一股迷人的稀饭香味传了过来。



    船上的移民忍不住一边吞咽着唾沫,一边扭头看向饭香传来的方向。



    只见火风号船长窦五带着几个人抬着两大桶的稀饭和这大筐的咸菜走了进来。



    看着大家疑惑而热烈的眼神,窦五大声道:



    “船上嘛,大家就要吃得清淡一点,每人一顿一碗稀饭,一勺咸菜。”



    船上的乘客一下子就兴奋了,纷纷掏出他们的碗筷,就要跑过来。



    一看这情景,窦五赶紧道:“大家都有,每个人都有,都待在你们现在啊地方,我们的人抬着稀饭和咸菜过来。”



    窦五一看就很有经验,这个时候船上一百多人一窝蜂似的跑过来,十有八九就会出事情。



    曾经也是因为出了类似的事情,所以每个船长都经过了相应的培训。



    自从这些船长培训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踩踏事件。



    接收和运输移民,对于窦五来那都是轻车熟路的事情了。



    听到船长这么,所有的乘客都忍住了冲过去的冲动。



    这个时候可是不能得罪船长的,真要把船长得罪了,不给饭吃还是事,要是被扔到船下,那就要老命了。



    现在可是十月份了,天气可有些冷了。



    掉到河里就算淹不死,也会冻的够呛,再现在大家都是拖家带口的,得温顺一点,听话一点。



    稀饭很稠,虽然远远达不到插上筷子不会倒的程度,也不是不看到几颗米粒的米汤可以比的。



    一碗稀饭一勺咸菜下肚,整个人的身体都暖和了起来。



    稀饭是用上好的大米熬制的,咸菜也是精良制作的。



    这一顿吃得所有的乘客都喜笑颜开,纷纷表示,今后要是一直有这样的生活,那就美了。



    看着船上一众心满意足的移民,船长窦五不禁打趣道:“各位,一碗咸菜稀饭就把你们给美成这样了?



    告诉你们,到了我们东北,只要脚勤快,不天天吃肉,十天八天吃一次肉还是可以的。”



    “船长,你不会糊弄我们吧?”



    有人笑着问道。



    “不要什么有肉的,只要能够保证我们家人天天都有这样的咸菜稀饭,我胡老三把这条命卖给你们都成。”



    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大声道。



    胡汉三的话立马就获得了船上一众汉子的支持。



    “你们可拉倒吧。”



    窦五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就这么个咸菜稀饭就把你们的命给买了,你们的命那也太不值钱了。



    我给你,我们东北国防军士兵,每天都有肉吃。”



    “船长,你骗鬼的哦,哪里来这么多的肉?”



    胡汉三一脸的不相信。



    “我可是听了,东北国防军现在有近五百万的军队,大东北现在也就六千多万人口,要把这么多军队养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能天天有肉吃?”



    “杨排长,给我们的这些朋友展示一下你们的野战口粮。”



    窦五船长对担任安全保卫任务的杨天旺排长道。



    杨天旺点了点,然后对他的士兵道:“一班二班继续警戒,三班炮班快速吃饭。”



    很快,两个班的士兵拿出了他们的单兵口粮,把一袋袋装的生石灰放到他们的不锈钢饭盒里底部,倒上一点水,然后再把一个饭盒的格子放在饭盒上,把一大块压缩饼干一样的东西放在饭盒上格,倒上水,把饭盒盖住。”



    等了大约五分钟,一股浓郁的香味弥漫了整个船舱。



    士兵们开始吃饭了,野战单兵口粮是用蔬菜干,肉沫以及米粉或者炒熟的麦粉加上各种调料混合制成。



    这个糊糊不仅营养丰富,喝起来味道也不错,还抗饿。



    士兵在野外可以长期使用,不用担心营养不良的问题。



    “怎么样,闻起来味道都不错吧?”



    窦五船长着还舔了舔自己的嘴巴。



    “我是吃过的,吃起来味道也很不错。”



    “船长,在东北当兵就可以吃这个吗?”



    立马就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忍不住问道。



    窦五笑嘻嘻地道:“这个叫野战单兵口粮,是部队外出执行任务的时候,不能生火做饭时的应急食物,军营里一般情况下,伙食肯定是要比这个好多了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