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捡现成的就是好

A+A-

    能天天顿顿吃稀,于他们来,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好日子了。



    这些还是地少的人家,有那地多的,还能吃一两个月干的。



    北地是这乱世里最后一块净土,但尽管如此,这里地处边关,冬日苦寒,往年一到冬日,很多人家难过这道关,冻死饿死的不在少数,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挂白幡。



    这几年来,依照官府的数据来看,冬日里死去的人数比往年要少七成。



    她觉得能做到这样,能让这么多人活下来,她已经尽力了。



    见到地里收捡麦穗的除了孩子还有老人,撒在地里的麦粒也要捡回去,念念叨叨的一把粮食就能养活一条命。



    她很有感触,但凡是饿过的,对于粮食就格外珍惜,一粒也舍不得浪费。



    他们家日子现在好成这样了,一套衣裳几十两银子,粮库里有一家人十辈子也吃不完的粮食,但每次吃饭,碗里碟子里都会什么都不剩。



    就算有剩的,也会留着下一顿吃。



    她娘还会带着嫂嫂侄女大伯母去地里捡麦穗,还想到她那些个庄子上去捡。



    但她那些庄子上的麦穗,都被庄子上的农户捡了,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



    有时候一家人一天能捡半麻袋,够吃一两个月的。



    捡的干干净净的,剩不下什么。



    李氏这才作罢,有人捡也成,就怕白白的浪费在地里,那才是白瞎了。



    几个府城都开始收粮,她在边送。



    她每天睁开眼,要处理的事情就有一堆,还要抽空见人。



    大人物人物,都有。



    一天下来,有时候连上茅房的功夫都没有,只能少喝茶了。



    等到王家给的两个庄子粮食收完了,地里的收成也出来,她带着人去庄子上。



    两个庄子,收成最高的地跟南河那差不多,五石多,收成最差的,也是三石七八,最多的,还是中间这些,一亩地能收四石多。



    庄子上还有王家留下来的佃户,于今年的收成很是惊喜,“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还好,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粮食,一年怕是吃不完了。”



    “往年交六成,今年只用交四成,收成还增了,可不是就多了,我们家今年过年能吃一个月干的了。”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也不知道是不是给周果听的。



    庄头道:“东家,这些人也算是知道好歹。”



    周果没话,拿着里算出来的数据看,两块地加起来一共快四百顷了,云州熟地那么大的,还真不多。



    除去上面种的各种豆子,花生菜籽,也就用去了一成,剩下一成种了稻子粟米,剩下的都是麦子。



    一共能收十几万石粮食。



    这一批粮食全都南下,作种。



    钱多那里之前就来了消息,今年要是不出意外,收成应该不错。



    这些粮食她打算一部分运到南边去,加上从南河运过去的,明年南边能有很大一块地种新粮种了。



    因此这些粮食晒干了就暂时存放在仓库,等秋收完后,莫大会带着这些粮食南下,就不等癞子头他们了。



    她对庄头道:“这一批粮食都是要留作明年的种的,进库之前要晾晒干,进库后也不得马虎,要是粮食受了潮气,就完了,要反反复复的多晒几遍。”



    



    庄头应是。



    她转身往仓库走,“走,去粮仓看看。”



    王家人走到哪都喜欢建宅子,将宅子建的又大又好看,粮仓建的也不错,用青石建起来的,外面放了几十个大缸,里面盛着满满的水。



    粮仓也大。



    她都不用再改什么,除了庄子上佃户的屋子又矮又外,王家自己的屋子,都是建的最好的。



    真是捡了个大便宜!



    从人里接过来的庄子就是不一样,什么都是现成的,还不用额外花钱,坐等着就能有不菲的收入!



    难怪很多人都喜欢抢,癞子头他们一开始选择落草为寇,这抢来的东西是不一样。



    也不知道王家有没有滴血,或者是九牛一毛,一点也不在乎。



    王家怎么能不滴血呢?



    这样大块的地即使在北地也是很不好找的,更别种了那么多年,养熟了,被人摘了果子,怎么能不恨?



    周果收粮食收的高高兴兴的。



    镖局忙的昼夜不停,收来的粮食检查一遍后,就进洞上册了。



    等到北地整个麦子收的差不多,还回来的粮食一半都入了库。



    周果松了一口气,往年用错了法子,收上来的粮食等到最后才入库,累死个人,现在好了,边收边入,省事又省力。



    麦子还没完全入库,各个庄子上的稻子开始收割了。



    这些稻子比麦子长得好,周果趁回了一趟苍山村。



    经过这么多年的培育,苍山村那两亩多地,今年收了十二石,实打实的!



    村里人羡慕的眼睛冒绿光,他们地里要是能有这样的产量,那还怕什么?



    一年到头,粮食都不用额外买了,自家那几亩地产出的足够了。



    都是同样的种子,也不知道种出来的怎么就跟周家这两亩地不一样。



    李氏自己还感慨,“不止你们不一样,我自家除了这两亩地,其他地也达不到这个收成,其他的稻子最高的也才五石多,远不能比。”



    这两亩地每年种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粮种,种子好,肥也施的足足的,收成自然好。



    周果看着里的册子,笑道:“今年收成比去年又好了点,这几年虽然涨的比前些年慢了点,但总归还是在涨。”



    周谷道:“我去过那么多村,就没见过哪家的收成能这么高的,就是上四石的都少,更遑论这么高了,出去,都没人信。”



    是没人信,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老爷子问周果,“你不是要改肥的方子,什么时候开始?”



    一家人都看着她,这要是开始改肥,就意味着她会回来住了吧?



    周果道:“等再过一段时日吧,北地秋收差不多了,我还得去一趟南河,回来了再。”



    其实要不是还得等前线的消息,她都想去南边一趟的。



    周粟高兴道:“那好,我们也要去游学了,等你回来的时候,我们也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