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长见识

A+A-

    几乎一夜无眠



    转过天一大早,挂着对黑眼圈的曲卓找到姜福友。



    “哈哈”姜福友笑了两声,随即意识到场合不对,赶紧收敛表情,问曲卓:“咋?昨晚没睡?”



    “不敢闭眼,闭上眼就是姜文革那个死鬼。”曲卓无精打采的嘟囔。



    “正常。”姜福友拍了拍曲卓的肩膀,宽慰道:“见过血才是真老爷们,过两天就好啦。”



    “姜叔”曲卓可怜巴巴的:“能不能借我把枪,枪就行。”



    曲卓晚上确实没怎么睡,不过不是因为恶梦,而是他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脑袋里收录的东西不是成品,跟他自己设计的东西是一样的,都可以随意修改。比如加长枪管,重新设计膛线。甚至可以在弹夹内预置子弹,并让枪处于待发状态。



    需要时“买”出来,直接就能搂火。



    昨天曲振江跟姜福友讨论枪和子弹没有钢印和编号时,曲卓听到了。他意识到,这是个巨大的问题。



    枪以后可以尽量不用,可他“买出”的电子零件怎么办?



    零件也一样没有型号标记和丝印,如果被有心人留意到,问他东西是哪来的,根本没法解释。



    现在好了,产品信息可以随便往上“加”。



    电子零件很简单,他头有大量的备件,照葫芦画瓢就行。但枪和子弹不行,他没见过,编都不知道怎么编。



    这才找到姜福友,打着“壮胆”的名义想借把枪出来研究一下。



    姜福友很理解第一次开枪打死人后的惊恐,很痛快的答应。不过担心曲卓睡毛楞了,枪里有子弹容易伤到自己或者别人。所以只借枪不给子弹。



    这是有教训的,不是杞人忧天。



    原本曲卓以为申请一把枪的续会很复杂,哪成想这年头民间对枪械的管理松懈到令人发指。



    姜福友随便写了张条子,让曲卓自己去枪库领。



    大队的民兵武器库,是一片大炼钢时期遗留下来的破厂房。偌大一片地方,只有个六十多岁姓袁的老头儿守着。



    曲卓跟袁老头很熟,帮他修了好几次电子管的破话匣子,今年春天还帮他用美多收音的壳子和工农兵牌收音的零件,攒了台七管双波段的半导体收音。



    “红旗?你咋来啦?”袁老头看到曲卓挺乐呵。



    “我昨天不打死个绑票的嘛,做了一宿噩梦。大队长让我领把枪压枕头



    “还别,你子看着文绉绉的,要劲儿的时候还挺狠!”袁老头已经听了曲卓开枪打死人的事儿,对他的表现既惊讶又赞赏。接过条子瞅了一眼,回门房拿钥匙。



    曲卓跟着袁老头进院,瞅着枪库四下漏风的破木头门直咧嘴。



    就这破门,随便一脚就能踹开。真要有人动了歹念,一个绊绊卡卡的老头儿守着,屁用都不顶。



    等袁老头打开枪库,曲卓再次咧了咧嘴。硕大的破厂房里靠墙立着的、架子摆着的,地上堆着的全是枪。



    枪架子上码放整齐的,是正牌武装民兵连使用的五六式步枪、冲锋枪和轻枪。



    靠墙立着的,是给二梯队普通民兵用的五三式步枪、轻枪,五零式和五四式冲锋枪。



    至于地上堆着的,是些外形突兀或者奇怪的“老家伙”。



    之所以用“突兀”和“奇怪”来形容,都是解放前缴获的杂牌武器。六十年代为了解决不同口径枪械弹药供给困难的问题,各地兵工厂对这些枪进行了改造,统一使用五六式62毫米步枪弹和五零式62毫米枪弹。



    比如枪的型号是“捷克zb26”,弹夹是五六式冲锋枪用的。汤姆逊冲锋枪上装的,是五四式冲锋枪的弹夹。



    



    曲卓不管有用没用,只要见到了就不放过。嘴上跟闲极无聊的袁老头扯着家常,貌似新奇的拿起一支,仔细端详后放下。再端起一支再放下。



    将见到的武器统统“收录”的同时,仔细记下了不同枪械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编码和标记。



    担心枪壳子里面还有看不到的信息,装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请教袁老头,这些玩意怎样拆解保养。



    袁老头整天一个人待着,无聊的很。可算有个人陪他唠嗑磨牙,乐呵呵的教起了曲卓。



    别,老头儿能被安排在这看枪库,肚子里是真有点东西。随便拿起一支枪,不但能讲出来路和门道,拆卸起来也溜得很。



    于是,俩人一个虚心请教,一个好为人师。用了半上午的时间,除了那两门3毫米高射炮没动,连苏制2毫米重枪都没放过。



    几乎每种枪都拆卸了一遍,曲卓粘了满的枪油,最后挑了一把看外观多七成新的5式枪。



    跟着袁老头去门房登记时,曲卓看了眼桌上的烟袋锅子,伸进裤兜,再掏出来时多了两盒大前门。嬉皮笑脸的放到袁老头边,声打商量:“给我整几发子弹呗。”



    “整个屁!条子上写的,就一把枪。”袁老头斜了眼大前门,嘴上不同意,却没把烟推回来。



    老头儿烟瘾很大,但平时都是嘬烟叶子。八分钱的经济烟都不舍得买,别提大前门这种要票的高档烟了。现在眼前整整摆着两盒,诱惑力不是一般的大。



    “我不是害怕嘛。”曲卓装可怜:“姜文革是林场保卫科的科长,下不少死忠呢。我害怕有人来给他来报仇。”



    “扯淡,借那帮兔崽子几个胆儿。”



    “弄几发呗。真要有啥事儿我也不至于抓瞎。我要出事儿了,以后您老的话匣子出毛病找谁修呀。”



    话匣子的事儿,袁老头确实欠着“曲红旗”不的人情。曲卓一提,老头儿实在抹不开面子。沉吟了一下,声警告:“平时不准往枪里装啊。”



    “您放心。我不怕打到别人也怕伤到自己呀。”曲卓满脸是笑。



    “咳咳”袁老头清着嗓子把烟塞进抽屉里。起身再次拿起钥匙串,背着奔枪库旁边另一间库房去。



    曲卓呲牙一笑,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



    民兵的武器库看着简陋,但基本的管理制度还是要讲究的,比如枪弹分离。



    武器在一间房里,弹药在另一间存着。



    相比于枪械库,弹药库就整洁的多。主要是子弹种类少,除了少量重枪子弹和高射炮炮弹,几乎都是62毫米步枪弹和枪弹。再就是垛到房顶那么高的6式榴弹箱子,就是那种最老式的木柄榴弹。



    袁老头有点抠,只给了曲卓三发枪弹,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放仔细了,不遇到事儿不准往枪里压。



    曲卓连连应声,趁把外面散放着的子弹和榴弹全摸了一遍,还仔细观察了各种子弹底部的编号。



    心满意足的告别了袁老头,回去的路上摸了下兜里的三发子弹。本打算卖了,可想了想,压进了弹夹里。



    这玩意对曲卓来已经没用了,踹兜里还怕丢。不如放到弹夹里,只要不上膛再闭上保险,基本没什么危险。



    溜溜达达的回知青点,刚走到坎下,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



    走近了一些,见车里没人。跟漆面很干净的车身相比,保险杠上一块车牌子大的陈年旧灰非常显眼。



    曲卓俯身瞅了一眼,固定车牌的螺丝孔位是干净的。很明显,这辆车的车牌子应该刚“掉”,或者被摘下去不长时间。



    凑近车玻璃往里面看,后座地板上放着副“06”打头的车牌。



    曲卓心里一动不会是廖安民那边的安排有结果了吧?这是把保密单位的人给招来了?



    尽管心里已经期待了良久,但真正事到临头时,还是难免有些激动和忐忑。



    就在曲卓默默平复心情调整状态时,知青点院子里一前两后的出来了仨人,每个人都抱着不少东西。



    曲卓眯起眼睛一瞅,走在最前面的居然是何卫东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