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提点小意见,说点小想法

A+A-

    第0章提点意见,点想法



    周四,曲某人快被尽职尽责、油盐不进的尚波给搞疯了。



    更关键是,没白没晚的高度警惕,铁打的也受不了呀。人熬的太厉害,肉眼可见的没了精气神。



    白天里困的不行,一掐着大腿,眼神直愣愣的声咕哝条令条例。



    不知道的看到,还以为精神有点问题呢。



    谢楠已经通关从港岛回到羊城,但他可没坐飞的待遇。坐火车回来得六十来个时。



    曲卓真怕尚波再熬下去出问题,抄起电话打去北大外语系。头有一些十分敏感的工作,需要信得过的人处理,想给乔雨和吕红梅请两天假。



    俩姑娘学习用功,还有唐闻声给开灶,成绩是拔尖的,耽误两天课程完全没有影响。



    这事班主任就能做主,单逸飞贼痛快的答应了



    北大离科大研究生院没多远,乔雨和吕红梅得到通知后没一会儿,软件中心的车就到了。



    半个时后,俩姑娘满眼新奇的走进软件中心。办公楼收发室登记后,上二楼进到曲卓办公室



    “认识吗?”曲卓示意吕红梅问尚波。



    “”



    顶着一对黑眼圈的尚波看了下吕红梅,目视前方不话。



    看表情就知道,肯定认识。但摸不准纪律允不允许承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既然认识,就简单了。暂时由她接替你的任务。”曲卓语气不容拒绝的:“你给我洗澡,换衣服,再好好睡一觉,养足精神。”



    尚波看了眼吕红梅,表情犹豫,哑着嗓子:“我得领导批准才行。”



    曲卓抄起电话要保四组,让接电话的喊来郑处长。



    这次没用商量的语气,强硬的:“尚波太累啦,必须休息。让吕红梅打下替班。”



    “让吕红梅打替班?”郑处长被整不会了。



    “是的,我给她请了假,下周一回去上课就行。”



    郑组长没想到曲卓会来这么一,算了下时间以尚波的“严谨”,确实该熬不住了。



    稍稍犹豫了一下:“行吧,你让尚波接电话”



    五分钟后,尚波和吕红梅严肃郑重的交接了任务,并移交了枪和弹药。



    乔雨眼看着好朋友从接到任务的一刻,整个人的身姿、眼神,精神状态完全不同了。



    尤其是验枪和检查弹药时,那嘁哩喀喳熟练干脆的动作飒!



    曲卓见媳妇傻呵呵的表情,忍着笑:“交给你一任务,尚同志为了保护我,好几天没休息了。你带他去基金会,让徐晓燕安排他洗澡吃饭,再发身换洗的衣服。休息二十二号院给他安排个房间。”



    “哦,好。”乔雨赶紧应声。



    不知道郑处长怎么想的,算是赖上了。吕红梅只是临时打替班,尚波暂时不用回单位。



    



    言下之意:你管着吧



    得,管着就管着吧,反正谢楠周天就回来了



    进入任务状态的吕红梅,同样警惕、认真、严谨,但比尚波强太多了。



    起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警惕,什么时候可以稍微放松一些。也不会用怀疑的目光,去观察任何一个见到的人。



    周六,破车修好了。



    没多大问题,曲卓从西厢房里“翻”出来一块挡风玻璃,一块车门玻璃。送去340厂后装上玻璃,再把车身的几处凹陷敲平整喷漆就完事了。



    (340厂大名叫燕京汽车厂。是“汽车厂”,其实应该叫汽车修理厂)



    屁大点的活儿。之所以耽误了好几天,是340厂的师傅们,在研究破车后改的车楼和加装的暖风系统



    吃完午饭,吕红梅把这几天曲卓用的科罗娜送回基金会,开着漆面崭新的破车回软件中心,接上曲卓奔北大。



    下午的课程比较简单,检查十四个组在接受吴兰兰的指导后,讨论出来的工程计划。



    有点无奈,集成了三百多号人的智慧,出的十四份方案同质化严重。



    不是互相借鉴抄袭,是受想象力的限制,完全是在现有的“wrd”文字排软件的圈子里做加法。各种实践思路看着头头是道,实际上一团糟。



    最大的问题是,现今计算性能有限。实现总体排总体编辑,内存和显示单元根本吃不住劲。



    想要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实现大面编辑,最好的办法就是裁剪分片。



    先对大的面进行总体规划,随后进行分割,逐一编辑。



    文字板块输入文字、调整字体、字号、字色。图片板块留白,后期进行凸压印。



    所有面单独编辑完成后进行合并。



    预览属于缩略图快照,以较低像素显示总体布局,可以将资源占用控制在硬件的承载范围内。



    如果是从无到有的编辑整个软件,对一帮半瓶水都不到的学生们来,无疑是极为困难的。



    但借助“wrd”现成的底子,实践起来其实并不是很难。



    虽然“并不困难”,曲卓还是像模似样的带着大家去了一趟校报编辑部。



    详细的了解了校报的面设计、制和印刷流程,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们想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顺带着,给校报的编辑提了些意见,又提供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比如,虽然是校报,但不能只拘泥做报纸嘛。



    是不是可以搞一些有时间厚度的,通过点点滴滴的平凡瞬间积累出来的,更能触动人心的画报或画集。



    不要拘泥于北大的圈子,可以把视野投向全社会。



    拍一拍环卫工人、公交司、长安街上的四季。



    对,还有国科院。



    通过镜头,记录下那些不平凡的人,让人眼眶发热的平凡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