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青岛港的产业

A+A-

    李堂从武安回来,要带的礼品,已经置办齐了。



    胡湘交代李堂,打探清楚扶桑国的人口数量,国情及军队火器装备情况。



    还有就是想法从扶桑国购买大量未婚女。



    林伟原也到了青岛港。



    对于鸡笼港,胡湘父亲及一众重要头目,都认为特别重要。



    有了这个煤炭补给港口,以后去往南洋贸易就方便了。



    而且现在琉球都是无主的土地,谁先占了就是谁的。



    送走了李堂,林伟原,胡湘又在望海楼和张濡,乔伯玉共进晚餐。



    照例,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海参,鲍鱼各种海鲜,还有精致羊肉,鸡肉,猪肉,瓜果,甜点,共计十八个盘子,酒有葡萄酒,白酒,黄酒。



    有四位新罗婢在边伺候吃喝,不然站起来夹远处的菜,多不雅观。



    社会顶层人的吃喝,即便到了胡湘那个时代,也是人伺候的吃喝。



    边吃喝,边论谈青岛港的建设及未来。



    青岛政务长官李堂没有出席,只有商务长官赵福出席。



    赵福李堂去高丽国了。



    不会告知他们,李堂及林伟原乘船去干啥了。



    青岛港的建设,胡湘希望张濡,乔伯玉都参与。



    这样才能吸引宋国更多的富人。



    胡湘也想在青岛港发展书籍印刷业,虽然活字印刷几百前就发明了,但并没有流行,还是雕印刷。



    胡湘已经让械厂制作铅字了。



    铅是合金铅,加入了锡,锑,增加硬度。



    制作铅字模,需要一定的械加工能力,不然高低不平,印出来会模糊不清。



    而且铅字印刷对油墨的要求也高点。



    目前的油墨印刷技术很成熟了,主要是蜡纸能大批量生产了,而且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蜡纸是双层纸,一层是纸,一层是蜡,蜡不透油墨,纸能透油墨。



    “伯玉兄,崂山书院成立个印刷坊吧,可以增加崂山书院的收入,那些童生,秀才也能获得些贴补,”



    “嗯,三公子,我也有此意,李堂兄家造的白纸,太便宜了,蜡纸油印又如此方便,印刷书定能获利,”



    “蜡纸印刷的字,时间长了,容易模糊,”张濡道。



    “已经在改进了,以后书籍用铅活字印刷,”



    “现在流行看鬼怪故事,一篇也就一千多字,用蜡纸印刷也合适,”乔伯玉道。



    “伯玉兄,鬼怪故事既然是供人消遣的,我建议崂山书院,写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你放心,港衙门不查禁,”胡湘建议道。



    白话文接近平时口语,普通百姓更容易理解。比如那些骂人的,骂大街,还有市井打情骂俏的,及各种国骂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这要用文言文写,真表达不出它的精彩!



    不过这个时代,在写书中,出现各种骂话,那就成了禁书,在古代骂人也是犯法的。



    不过正因为它的禁止,才越受人欢迎,也可以,正因为受欢迎,才禁止。



    “三公子,你们要骨灰有啥用处,朝廷,不明用途,就不让收购骨灰了,”张濡道。



    现在也让张濡在南宋收购骨头,而且只要牛,猪,羊骨,收到后,高温干馏,在捣成碎块后,运到青岛港。



    



    草木灰南宋能提炼出碱,但骨头紫阳观的道士试了多种方法,也没有得到有用物质,大食国的炼金术士也没找到有用物质。



    但多疑的南宋官吏,生怕自己吃亏了。



    告诉张濡,要打探出骨灰的用处。



    赵福看了眼胡湘道:“做庄稼肥料用,这骨头里面能有啥,撒了骨灰的庄稼不是长的旺吗!难道宋国没有试验过,”



    这个法,南宋当然试验过,撒过骨灰的庄稼,比不撒的长的旺盛,但不相信仅仅是做肥料用。



    真要是做肥料用,干嘛不从宋国买大粪,不是比骨灰肥效更好。



    “唉!市舶司的官吏不相信呀!”张濡叹气道。



    “那个价格购买骨灰做肥料,得不偿失呀!”乔伯玉也附和道。



    胡湘当然不能告诉购买骨灰是提炼白磷,做燃烧弹用。



    “唉!我实话吧,这骨灰确实另有用处,你们也不要出去,我们磨成粉后,刷牙用的,不告诉你们,是怕有些人把人骨,掺入到里面,”



    “刷牙!”张濡看到胡湘不解道。



    “嗯,骨和骨摩擦,牙齿才能变白,”



    “啊!三公子,那刷牙的软膏是骨头粉,”张濡惊讶道。



    “嗯,”



    张濡心想以后再也不用那软膏刷牙了,是只收羊,牛,猪骨头,谁知道那些刁民会拿来啥骨头。



    “现在辽东安定,收获了大量鹿,以后用鹿骨制作牙膏,取名白鹿牙膏,”胡湘道。



    “哦,白鹿牙膏好,白鹿牙膏好”张濡道。



    胡湘想以后牙膏也得开发几个品牌,满足那些上层人士的需求。至于原料是什么,还不是自己了算。



    “张兄,我还有个来钱生意,不知道张兄有没有兴趣,”



    “啥生意!”



    “火柴,”



    “火柴,不是有打火了,还需要火柴,”



    宋国也制作火柴,火柴头有硫磺,用火镰引燃。



    “这打火价格昂贵,平民百姓不能人人有,我们发现一种火柴,用它取火,价格低廉,比火镰好使多了,”



    “原料是啥,”



    “硫磺,木材,还有一种红药粉,红药粉我们提供,硫磺得从宋国购买,火柴可以向宋国售卖,”



    情报显示,宋国已经会制作雷酸汞了,那火柴也没有必要隐瞒了,也不怕他们用来制作底火了。



    不过制作火柴太需要人工了,尤其是火柴棒制作,还有用火柴棒蘸药头,还有火柴盒得制作,都需要大量人。



    当年泊头有了火柴厂,泊头县百姓家家户户在家糊火柴盒。



    曾经是泊头县七零后,八零后挥之不去的童年噩梦,糊一百个火柴盒挣五分钱。



    “这能挣钱吗?”



    “宋国千万个家庭,哪家那天不需要点火,”



    胡湘想通过在青岛港建立火柴厂,纺织厂,麻袋厂,还有目前的精盐厂,造船厂,木板厂,增加青岛港的产业,进而聚集人口。



    还有酒厂也在考虑之中,利用崂山泉水生产啤酒。



    港口贸易加各项产业,定能让青岛聚集大量人口,先有制造业,那第三服务业也会跟着发达起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