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检校!

A+A-

    翌日。



    韩国公府。



    散朝后,胡惟庸中书省都没去,径直来到韩国公府找李善长。



    “恩师,那些勋贵,把您的话都当成了耳边风。”



    “今日上朝,别上折子请罪,就是一个站出来句话的都没有。”



    李善长闻言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



    “那你这个丞相是怎么当的?”



    “他们有过错,你不知道申饬一下?你就没提醒他们昨日老夫的话?!”



    胡惟庸面露难色道:“恩师,您也知道,学生,学生当年在义军中,资历浅薄。”



    “这些公侯,平日里对学生还算客气,可若是真的到了事上,学生话也不管用啊!”



    胡惟庸的倒也是真心话。



    他是怎么一步步从曾经的一个县令,到被他李善长赏识,再引荐给朱元璋,再到隐忍多年,最终顺利成为权倾朝野的中书省丞相,李善长最清楚不过!



    那些淮西勋贵,早就跋扈惯了,再加上比胡惟庸资历更老,功劳更大,根本就没把胡惟庸放在眼里。



    甚至可以,完全就是在利用胡惟庸这个丞相来成为他们贪墨的工具!



    李善长一脸怒容道:



    “你告诉冯胜他们,三天之内见不到他们请罪奏折,他们这些破事,老夫就不管了!”



    “还有耿炳文他们那些领兵在外的,派人去送信!”



    “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躲躲藏藏,就别怪老夫不讲情面!”



    听着李善长的话,胡惟庸感动的无以复加。



    “恩师大恩,学生没齿不忘!”



    李善长摆了摆道:“行了,我为了什么,你应该知道。”



    “我虽然不问政事,但是朝中何处没有我的门生弟子?”



    “上位出身淮西,淮西子弟遍布朝堂,都以我马首是瞻,这些人,没几个是干净的,若是案发,整个淮西党都难以保全!”



    “我和刘伯温虽然没有亲口承认过什么淮西浙东两党,但是你们这些门生弟子却自发站队,让我们难做!”



    原本,李善长和刘伯温,只是君子之争。



    但是自从他们两人的学生胡惟庸和杨宪开始相斗之后,这淮西和浙东两党之事算是做实了!



    从义军开始李善长便喜欢和刘伯温明争暗斗。



    但是往往刘伯温都是从不在意。



    但刘伯温越是如此,李善长就越是不服气,要和刘伯温斗个高低!



    就连朱元璋都对此时乐见其成,让两人一个掌管中书省,一个掌管御史台!



    只是后来刘伯温和李善长相继退出朝堂,淮西党在胡惟庸的带领下开始一家独大。



    其实胡惟庸心知肚明,就算是朱元璋要动整个淮西党,也绝不可能会对李善长下。



    他不过是不想看到淮西党被打压之后,一蹶不振,被浙东党反过来压制而已。



    胡惟庸试探性地问道:“恩公,这么多年,您和刘公还是”



    李善长抬打断胡惟庸道:



    “行了,你先回去告诉冯胜他们吧。”



    胡惟庸眉眼一低,朝李善长拱道:



    “学生告辞!”



    



    



    三日后,不出朱标所料。



    朱元璋接到徐达的战报,两路大军皆已脱困,各自归营。



    曹国公李文忠,长兴侯耿炳文,随徐达一同返回应天。



    朱标看完这封战报笑道:“父皇以为如何?”



    



    朱元璋合上中的战报。



    “嘿,你子神了,还真跟你猜的丝毫不错。”



    “天德这子根本就没和扩廓交,解救出两路兵马就启程返回。”



    朱标卖个关子道:“父皇想知道具体原因?”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



    “咱不想知道。”



    朱元璋知道这子肚子里没憋好屁!



    自己要是开口问了,指不定他又提什么条件呢。



    见到朱元璋不问,朱标也不急,就在那里看着朱元璋一言不发。



    最终,还是朱元璋最先沉不住气,叹了口气道:



    “行了,吧,你想干啥?”



    朱标笑道:“父皇还在暗中用着检校吧?”



    闻言,朱元璋顿时警惕了起来。



    这事,他可从没跟任何人过。



    检校的那些察子也都灵的紧,绝对不会被任何人察觉。



    而且标儿的东宫,只有暗中保护他的几个人,根本就不可能让他察觉!



    只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朱标的体质经过系统改善,感知力早已远超常人。



    他很少出宫,宫中极为安全,自然没有暗中的察子保护朱标。



    但是上次出宫去探望宋濂,朱标就察觉到有人在暗中保护着自己。



    这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设立锦衣卫,所以能如此行事的,唯有当年被裁撤的检校。



    看着朱元璋一言不发,朱标笑道:“咱父子俩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用察子监察百官,虽然不太好,但是实用啊。”



    “父皇打赌可是输给了儿臣,好了勋贵之事由儿臣处置。”



    “若是没有检校,儿臣可不好干啊。”



    被朱标轻描淡写地破,朱元璋也不再藏掖,叹了口气道:



    “来人,传毛骧。”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很快,一位身穿红色飞鱼服的彪形大汉走了进来。



    “标下检校毛骧,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听见这个名字,朱标不由得打量起这位大汉。



    毛骧这个名字他自然听过,是大明的一位锦衣卫指挥使,更是杨宪死后检校的首脑。



    由他亲处置的官员不计其数,后因胡惟庸案而死!



    可谓是朱元璋中最好的用的一把利刃!



    朱元璋指着毛骧道:“这便是如今检校的首脑。”



    “杨宪死后,咱顺势裁撤了检校,但是他们依旧在暗中存在,替咱暗中做了不少事。”



    他看向毛骧道:“毛骧,日后,你便听命于太子。”



    毛骧没有任何迟疑,当即恭敬道:“标下领命!”



    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



    “行了,先下去吧,等有需要,孤会找你的。”



    毛骧依言,立即向朱元璋父子告退!



    朱元璋其实本就没打算瞒着朱标检校的存在。



    反正日后你接触政务越来越多,早晚会发现他们的存在。



    而且朱标日后继位,检校也是要交给他的。



    只不过朱元璋没,是因为怕朱标再给他搬出一堆大道理,什么以察子窥察百官,非圣君之道之类的话。



    }?l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