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草民奉旨进宫写话本小说

A+A-

    朱元璋看向马皇后道:“妹子,不行你给咱出个主意?”



    “咱这次不算你干政。”



    马皇后无语道:“你我干政就是干政,你我不干政就是不干政?”



    “你这些事,我不掺和!”



    空印案一事,马皇后自然是知道的。



    对此,她当然也有见解,更有许多话要对朱元璋。



    朱元璋哎呀一声。



    “你看你,咱这不是拿不定主意了吗?”



    “平时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都是你给咱想辙吗?”



    马皇后想了想道:“你不是把这件事全权交给标儿去做了吗?”



    “那就让标儿拿主意吧。”



    闻言,朱元璋一拍大腿!



    “成啊!”



    “妹子,还是你想的周到。”



    他看向朱标道:“标儿,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做,杀也好,还是一批严办一批宽恕,咱都不管!”



    “这件事,你了算!”



    朱元璋心里的花花肠子,朱标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把这件事交给自己来做。



    那些证据确凿的贪官杀了,朱标在整个大明的威信必然能再上一层楼。



    若书按照朱棣所严办一批宽恕一批,自己对那些官员施了恩典,他们日后必然会效忠自己。



    朱标微微一笑。



    “那就按父皇的办。”



    



    



    当日,朱标便颁布圣旨昭告天下。



    凡是涉及空印案的官员,全部移交刑部议罪,不论官身,一律严办。



    刑部敢有徇私之举,以同罪论处。



    这道圣旨一经颁布。



    在朱标的施压下,刑部的官员一连三日片刻未停,整个衙门上下都在商议那些官员的罪名。



    整个刑部衙门都乱成了一锅粥。



    不断有直接从刑部或是锦衣卫指挥使司派出去的人前往大明各地捉拿相关人员!



    整个大明举国震动!



    各地官道随处可见浩浩荡荡的囚车押送着与空印案相关之人送往京师问罪。



    



    



    凤阳府的田间地头上。



    百姓们看着烟尘滚滚的官道,忍不住笑道:



    “太子殿下果然心系百姓啊,有这样的储君,是我们这些老百姓的福气!”



    “以前只听官官相护,只有到了这大明,才真正把咱们这些老百姓当人看。”



    “咱们凤阳这些年来,被那些贪官还有勋贵都祸祸成了什么样了?”



    “还以为咱们会一直被这些贪官祸害下去,可没想到太子殿下亲自操办此案,将这些贪官污吏全都惩治了!”



    凤阳是朱家的龙兴之地。



    这些百姓本以为会因此他们的日子会比以前大不相同。



    可没想到的是,他们非但没有因此过上好日子,却收到了那些贪官污吏肆无忌惮的压迫!



    如今太子殿下亲自操办此案,将那些不法官员一打尽,实在是大快人心!



    经此一事,朱标在民间的威望瞬间再次攀升。



    天下百姓无不赞叹大明两代圣主,此乃百姓之福。



    



    



    当所有于空印案有关的人员全部被押送至京师之后。



    整个刑部上下全都有序运转了起来。



    该杀头的杀头,该株连的株连,该流放的流放,全部按照大明律和太子殿下的意思,从严处置!



    整个朝堂上下人心惶惶,生怕被那些已经定罪了的官员攀咬牵连。



    胡惟庸心如死灰,也不再想着保下这些官员,刑部递交上来的文书全部在第一时间处理。



    一时间,整个应天府的刑场一天到晚都在行刑,哀嚎遍野,血流成河!



    而这场血案的始作俑者朱标,好似销声匿迹了一般,从头到尾都不曾露面。



    



    奉天殿中。



    吏部尚书刘崧一脸愁苦地向朱元璋诉苦道:



    “陛下,不能再这么杀下去了!”



    “大明如今空置的官位太多了!”



    “任命新官员的速度,还比不上他们被杀头的速度!”



    “而且,而且大明已经无人敢任职了啊!”



    闻言,朱元璋眼中狠辣之色一闪而过,厉声咆哮道:



    “天下无官?”



    “那你这个吏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



    “朝廷养着你,是让你给咱诉苦的吗?”



    “官员空缺,那就再找!咱还能给你变出人来不成?!”



    刘崧苦笑道:“陛下,是真的找不到啊!”



    “那些翰林院的学子,都被您调到内阁去了,剩下的那些,还不具备处理政事的能力。”



    “各地也没有新的官员举荐上来,臣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朱元璋怒道:“你的意思是要咱宽恕了他们?给他们官复原职?让他们继续去祸害百姓?”



    刘崧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咱告诉你,这些人,咱一个都不会赦免!”



    朱元璋咬牙弯腰凑近刘崧道:



    “咱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咱的大明,不会有任何贪官污吏容身的地方!”



    “咱只要发现一个,咱就绝不会姑息!”



    “至于官员的空缺,那是你吏部的事,咱不管!”



    刘崧苦笑一声。



    “臣明白,臣告退!”



    刘崧蹒跚着匆匆离开奉天殿。



    皇帝一张嘴,大臣跑断腿,这句话不是而已。



    皇帝一道旨意骤兴大狱,整个朝堂上下都要运转起来。



    刑部负责议罪,兵部负责抓人和行刑,吏部负责官员替补事宜。



    但是这一次,空印案闹出的动静实在太大。



    吏部以及各地举荐官员的速度,愣是比不上朱元璋杀官员的速度。



    而且许多人,已经不敢再当大明朝的官。



    所以吏部这边十分为难,以至于这些年来一直不曾向朱元璋诉过苦的老尚书刘崧都不得不面圣诉苦。



    朱元璋气得咬牙。



    合着天下人当官,都是奔着贪污来的吗?



    杀几个贪官就没人敢当官了?



    “太子呢?!”



    “那臭子干啥呢?!”



    “这么大的事,他不管了?”



    朱元璋厉声朝外面咆哮道。



    见到朱元璋发怒,外面的太监颤颤巍巍答道:



    “皇爷,太子爷,太子爷应该是在东宫。”



    朱元璋冷哼一声。



    “摆驾东宫!”



    仪驾很快就来到了东宫。



    刚一进东宫,朱元璋就看到两个身穿青衫,头戴方巾的书生在谈论着什么。



    朱元璋心下狐疑。



    莫非这两个是标儿从哪找来的大儒不成?



    怎的之前从未见过?



    那两名书生一见到朱元璋的仪仗,连忙停下交谈,快步跑来行礼。



    “草民施耳,参见陛下!”施耐庵是写水浒传时,被人启发,将耐庵两个字贴在门楣上,时人称呼耐庵先生,久而久之,施耳便改名为施耐庵,为方便理解,后面便直接为施耐庵。



    “草民罗本(字贯中),参见陛下!”



    见这两人见到自己不卑不亢,气度非凡,朱元璋愈加觉得这两人必然是朱标从何处找来的治世能臣。



    他微微颔首道:



    “起来吧。”



    “你二人是做什么的?”



    施耐庵答道:“回陛下,草民二人,乃是写话本的。”



    e\\\",\\\"??k?l+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