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让大明文死谏,武死战!

A+A-

    被刘伯温打了一下,刘琏好似习以为常,混不在意,反而问道:



    “父亲,您到底看出了什么?”



    他知道父亲的脾气,从不会空穴来风。



    而且自己父亲是何人?



    那可是刘伯温!



    是论起来当年的功劳,还在韩国公李善长智商的人。



    称之为大明第一谋士都不为过!



    以他的智慧,不定真的看出来太子殿下不曾透露的谋划。



    刘伯温叹了口气道:



    “我虽然没看过这两部话本,但是听名字,就能知道,是绝对会在坊间掀起轩然大波的奇书。”



    闻言,刘琏忍不住暗暗吃惊。



    想不到父亲光是只听书名,竟是就能判断出这两部话本的效果?



    看来父亲总是自己榆木脑袋,还真一点没错。



    自己当初可是对这两部话本不抱太大希望的,但是碍于朱标相邀,他也不好拒绝。



    而且背靠太子殿下这颗大树,自己绝对不会吃亏,这才答应来担任这书局的掌柜。



    “父亲是怎看出来的?”



    刘伯温笑道:“从乞丐到异姓王,这是什么路子?”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向往征战沙场,一步步,哪怕从一个马夫做起,逐步成为封疆裂土的异姓王。”



    “此后,去军营投军之人,想必会如过江之鲫一般。”



    “大明再也不用担心兵力不足的问题。”



    到这里,刘伯温忍不住嘴角挂上了一道笑容,仿佛是联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



    刘琏见状不由得问道:“父亲因何发笑?”



    刘伯温摆了摆,“没什么。”



    从乞丐一步步成为异姓王的,刘伯温倒是没见过。



    但是从乞丐一步步成为皇帝的,他倒是亲眼见证了其成长历程。



    就是不知道如今龙椅上那位如果看到这本书,会作何感想。



    “再另一本,那就更厉害了。”



    “从寒门子弟到白衣卿相!”



    “结合上一部话本的路数,这本必然是讲述了一位穷酸书生一步步成为千古明相的故事。”



    “是也不是?”



    刘琏忍不住朝自己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想不到父亲光是听书名,便能猜到两部话本的故事。”



    “真是分毫不差!”



    刘伯温捋了捋胡子道:



    “琏儿,你想啊,这天底下的读书人,若是看到这种书,会是什么想法?”



    “那必然是纷纷希望能够进入庙堂,为国效力,终成千古一相!”



    “朝堂之上的官员,尤其是那些言官,必然尽心竭力天天死谏。”



    刘琏笑道:“父亲猜的没错,那部话本啊,里面的皇帝,简直就是按照当今陛下的性子来写的,实在是太像太像!”



    “就连出身,都差不了多少。”



    刘伯温忍不住感慨道:“前几日,陛下召我进宫,还与我商议如今军中将帅老朽,颇有些青黄不接的嫌疑。”



    “朝中之前杀了大批的官员,官员空缺的厉害。”



    刘伯温摇了摇头无奈地道:“如今的大明,已经无人敢当官了啊!”



    刘琏不知道父亲提到这件事与朱标的谋划有什么关系。



    如今朝堂的局势,他自然知道。



    只是没想到竟然严峻到了这种地步。



    如今整个大明,竟是无人敢入朝为官了?



    “只是父亲,这与太子殿下的谋划,与这书局,这两部话本有何关系?”



    



    刘伯温看了他一眼,既有些无奈,又有些好笑。



    “人人都我刘伯温多智,想不到我的儿子,竟是如此愚笨。”



    听着刘伯温这话,刘琏也是很无奈。



    其实起来,刘琏自然是不笨的,甚至还能称得上是优异。



    奈何他的父亲刘伯温,实在是太过足智多谋。



    导致刘琏这个儿子一直生活在刘伯温的光环之下,不但不引人注目,甚至还经常被人戳脊梁骨。



    被自己亲爹都嫌弃,刘琏忍不住苦笑一声,连忙转移话题道:



    “父亲,您还是明示,太子殿下究竟是如何谋划的吧。”



    刘伯温无奈道:“我已经的如此直白,你还是不懂?”



    刘琏有些汗颜,刘伯温倒是对此见怪不怪,也没有继续揶揄他,而是解释道:



    “如今朝中缺官,军中缺将。”



    “这两部话本一经问世,这两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刘琏还是不解的问道:“这是为何?”



    刘伯温无奈道:“因为谁都想成为异性王,谁都想成为千古一相!”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重开科举,天下的文人士子,必然会趋之若鹜。”



    刘琏苦笑道:“我看大明短时间内想要重开科举,不太现实。”



    “这么多年来,陛下依旧还不曾释怀数年前第一次科举的那场丑闻。”



    刘伯温轻笑道:“那若是太子殿下要开科举呢?”



    “父亲,这不可能吧?科举如此大事,就算是太子殿下,也是需要请示陛下的。”



    刘伯温轻笑道:“若是太子殿下先斩后奏,陛下难不成还能办了太子殿下?”



    刘琏仔细一想。



    好像还真是如此。



    “那父亲的意思是太子殿下有意重开科举?”



    刘伯温点了点头。



    “自隋唐以来,科举就逐渐取代征辟制成为朝堂收拢天下人才的段。”



    “而天下的读书人,也将此视为一步登天的青云梯。”



    “那本?从寒门子弟到白衣卿相,我预感,就是太子殿下在为日后重开科举造势。”



    “天底下的读书人,此时恐怕已经有了步入庙堂,一展宏图的念头。”



    闻言,刘琏忍不住点了点头。



    这段时间他担任书局掌柜,迎来送往的,那些读书人对这书局的书是什么态度,刘琏自然一清二楚。



    刘伯温忍不住感慨道:



    “太子殿下这是要让整个大明,文死谏,武死战啊!”



    刘伯温的话就像是一道天雷炸响在刘琏耳畔!



    他没想到,的一个书局,区区两部话本,竟是能有这样的能量!



    自己也算是对这家书局,这两部话本,最为了解之人。



    但是尽管如此,自己依旧没能看出太子殿下的谋划!



    深吸了一口气,刘琏缓缓道:



    “想不到太子殿下开设这家书局,竟是还有这样的用意?”



    “当真是帝心难测啊!”



    虽然朱标如今还不是皇帝。



    但他可是板上钉钉的未来皇帝。



    刘琏对他用一句帝心难测,也没有什么不妥。



    刘伯温捻着胡子一脸深沉地评价道:



    “咱们这位太子殿下比起龙椅上那位,虽段更为温和一点,但是心,却比咱们大明的开国皇帝,更为可怕!”



    在刘伯温看来。



    那位洪武大帝,太过真性情,做事雷厉风行。



    反而是朱标这种,让人完全摸不透目的,又以温和段掌控人心的君王更能让人接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