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A+A-

    听完宋濂的话,孔希学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胡闹吗这不是!”



    “讷儿,给老夫准备朝服,老夫要去面圣!”



    看着孔希学激动的样子,宋濂连忙劝道:



    “衍圣公,您还是稍安勿躁。”



    孔希学怒道:



    “稍安勿躁?”



    “老夫若是再不管,这天下,岂还有尊卑贵贱可言?”



    “人人皆可读懂圣贤书,那我们这些已然身居高位的读书人,该如何自处?”



    宋濂叹息道:“可是您现在去面圣,圣上未必会见你啊。”



    宋濂没好意思,其实你这个衍圣公,不过是个虚名而已。



    即便是地位超然于开国功臣的公爵,依旧是个毫无职权,不过是个象征的吉祥物而已。



    孔希学自然听出了宋濂的意思。



    他气得满脸涨红。



    宋濂不过是是个翰林学士而已。



    论起品级,与自己这个衍圣公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是他却能随时见到朱皇帝,可自己这个衍圣公,见皇帝竟然还要看情况?



    这让孔希学的心里更加烦躁。



    “宋大人,劳烦你去请示一下陛下,就,我衍圣公孔希学求见!”



    宋濂有些为难道:“这,衍圣公,您还是按照规矩,去宫里递牌子,求见陛下吧。”



    宋濂可不敢专门为了孔希学去找朱元璋。



    前几日内考,虽然没能感觉到朱元璋的杀意,但是朱元璋的怒意可是实打实的。



    那是冲着他们这些以儒生自处的读书人的怒意!



    宋濂尊敬孔希学不假,但是同样不是傻子。



    朱元璋本就不太待见自己,自己若是再不谨慎一些,恐怕连个翰林学士的身份都保不住。



    孔希学却依旧不依不饶道:



    “怎么?宋大人连这点忙都不愿意帮吗?”



    宋濂为难道:“衍圣公,您也知道,我就是个翰林学士,人微言轻”



    不等宋濂完,孔希学就打断他道:



    “你可不是普通的翰林学士。”



    “你还是太子殿下与诸位皇子的老师,是帝师!”



    宋濂苦笑道:“那是太子殿下和陛下给我这把老骨头一个面子。”



    “我从看着太子殿下长大,太子殿下虽然认我这个老师,但那都是出于师生情谊,而不是真正的授业之恩。”



    “比起我,他甚至更喜欢刘伯温那个老师。”



    孔希学冷笑道:“刘伯温?”



    “口口声声自己是儒生,可是结果呢?”



    “行的却是外儒内法之事,哼,!”



    宋濂劝道:“衍圣公,刘夫子他”



    孔希学抬打断宋濂的话道:



    “老夫知道你与刘伯温私交甚好,你不必替他话,我儒家,没有这样的门生!”



    宋濂擦了把冷汗。



    “面圣一事,学生还真帮不了您,不过,您或许可以去找找韩国公。”



    孔希学眉头一挑。



    “李善长?”



    宋濂点头道:



    “当日圣上提出要推广白话,重开科举时,韩国公便多有反对。”



    “再加上刘如今诚意伯执掌翰林院,负责重开科举一事”



    言尽于此,孔希学自然明白了宋濂话中的意思。



    李善长与刘伯温在朝中势同水火,孔希学自然知道。



    而如今两人政见再次不和,再加上执掌翰林院的乃是刘伯温。



    



    李善长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想到这里,孔希学颇为不满地看了一眼宋濂。



    “既然如此,老夫便不再叨扰宋大人了。”



    宋濂自然看出了孔希学的不满。



    但是也唯有叹息一声。



    现在这个时候,自己已经触了朱元璋的霉头,再让他去找朱元璋,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



    儒家是自己的立身之本不假,但是比起来,宋濂更爱惜自己的性命。



    “学生送衍圣公。”



    孔希学冷哼一声摆道:



    “不敢劳烦宋大人!”



    宋濂苦笑一声,只好朝着孔希学深深作揖。



    



    



    东宫,朱标刚刚下完圣旨要全国推行白话文。



    朱元璋就找了过来。



    “你咋就这么急呢?”



    “咱是答应了全国推广白话不假,但是国子监和翰林院那边,还有礼部那边,咱还都没呢,现在你突然下旨,他们都堵到咱御书房门口了!”



    朱标无所谓道:“反正不是堵到我东宫的门口。”



    “你子还真不把自己当太子啊。”



    朱标理所当然道:“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



    朱元璋听得嘴角一抽。



    上一个这么想的李承乾,已经被他老爹给废了!



    当然,咱不会废了标儿,死也不会!



    就算是标儿想学李承乾谋反,咱也会偷偷地给他送兵马。



    “行了,下旨就下旨了,这事不重要。”



    “孔家来人了,知道吗?”



    朱标点头道:“他们前脚出孔府,后脚锦衣卫就报给了儿臣。”



    着,朱标拿起面前桌子上的密报晃了晃。



    朱元璋接过一看。



    忍不住眼皮直跳!



    这锦衣卫咋比咱当年的检校厉害这么多呢?



    这上面详细记载了孔希学一行的人数,马车数量,何时出的门,何时到了哪里,在何处下榻。甚至就连几时几刻吃的什么,都记载的一清二楚。



    朱元璋突然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



    要不咱现在就退位带着妹子游山玩水去?



    不过朱元璋很快就打消了这个荒唐的念头。



    这子现在才多大?



    咱可不放心把大明就这么交给他。



    朱元璋疑惑道:“你不关心孔家这次过来是干啥的?”



    朱标理所当然道:“还能是干啥?”



    “自然是为了重开科举一事。”



    朱元璋脸色有些凝重道:



    “孔家可不容觑。”



    “咱虽然不太喜欢读书人,但是不得不承认,读书人的分量,甚至犹在那些精兵强将之上。”



    “当年,要不是李善长刘伯温他们为咱出谋划策,咱怎么可能建立这大明?”



    朱元璋不喜欢读书人的原因,从来不是因为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



    而是因为自不曾读过书,当年为了笼络文人谋士,到处低三下四求人,更是被刘伯温连续打击,彻底激发了朱元璋骨子里的自卑感。



    所以,朱元璋才更加痛恨读书人。



    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曾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朝中重武轻文,正是因此!



    ?>2???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