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今后如何

A+A-

    黄品一直以来对秦朝的情感都比较复杂。



    既有对开创大一统伟大功绩的无比敬仰,又有对二世而亡的惋惜以及怒其不争。



    根据查阅的史料,对于秦法也认为堪称变态。



    尤其是商鞅变法后,居然连夸赞的话都不让。



    这是极为违反人性的。



    但是通过白玉的解释,原来秦法并不是冷冰冰地,多少还带着些温度。



    如果单从对待那些城旦舂的法规来看,甚至还让人觉得极具人情味。



    并且这种反差也让黄品的脑海中下意识闪现出‘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



    也不得不佩服儒家的笔是真厉害,尽早些隐藏前后半句的段。



    只犯了法要受到什么惩治,而不提后边惩治过程的人性化。



    从董仲舒那开始又彻底让儒家走了样,夸张些,成了一门跪舔帝王的学。



    不过感慨归感慨,哪门学都有精华也有糟粕。



    他又刚刚穿越过来两天,对大秦的了解不但谈不上深刻,连肤浅都不上。



    不能只是听了一条比较人性化的法规,就断定政哥所有的所作所为都是被抹黑的。



    另外,这一条法规也解开了黄品在后世时的一个谜团。



    那就是章邯统领的骊山刑徒军团为什么那么能打。



    能打得原因,后世时有刑徒一无所有,只有拼命这一条出路。



    也有陈胜与吴广带着的都是乌合之众,凸显的刑徒军团战斗力爆表。



    但是得知了这条法规,以及知道了这些刑徒的构成人员。



    后世的猜测都是错的。



    做苦力确实是累,但如同服刑一样,只要罚款抵够了,就可以回家该干啥干啥。



    不存在只有拼命这一条路的法。



    刑徒军团打得都是更菜的菜鸟也是无稽之谈。



    其中的人员有曾经服过兵役,甚至还有现役因犯错而被罚过去的。



    这样的刑徒,重新给上武器绝对就是一支强军。



    而且刑徒军团还打杀过项梁,与楚军那是硬碰硬过的。



    不过解开这个谜团后,更多的谜团又涌现在黄品的心头。



    章邯的刑徒军团都这样厉害,那王离的长城军团该更厉害才对。



    难道只是因为对蒙恬的死有怨气?而使得王离的将令不被认可?



    可王昂这些屯兵就是长城军团中的一员,这些全都是久经沙场之人,面对生死不可能那么情绪化。



    就算对蒙恬的死不满,也不可能在战阵上用自己的命去作为代价发泄这种不满。



    而一想到长城军团最后的命运,黄品心中不管是疑惑还是知晓真正原因带来的那种爽感,立刻全都消失不见。



    他现在同样是长城军团中的一员。



    按照秦法,屯兵也同样是为期一年。



    但长城军团面对的是胡人,用最精锐的军卒对应对自不必。



    问题是这个戍边一年能不能真正落实。



    因为一年的时间很有可能是屯兵刚刚适应与了解胡人的战法。



    而刚刚用的顺起来就又要换一批军卒过来再重新去适应,这显然不现实也不划算。



    政哥必然会宁可多给赏赐,也要让长城军团的精锐多留在北地几年省着来回折腾。



    那么他无法脱离军中之下,几年之后肯定要随军南下与项羽去死磕。



    项羽对大秦那是充满仇恨,就算是投降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做出这个判断,不是因为他知晓历史走向,而是项羽的政治主张是恢复回战国时的旧状。



    不管是想法还是目光都极为不成熟与短视,根本就不是个良主。



    而且有没有会投降也是个未知数。



    不过不管能不能降,随军南下死磕都是一次极为危险的死亡之旅。



    而如果将希望寄托于政哥严格按照律法执行,一年换一批屯卒,他的情况也不会太妙。



    他从军一年后,因身份的问题肯定要给安置在边地。



    而长城军团全员南下,胡人肯定会趁过来,他的性命还是极为堪忧。



    可以无论几年后他还是不是长城军团的一员,只要政哥挂掉,他都会处于危险的局面之中。



    将思维延伸到这,黄品心中发沉的同时,脸色也变得极为凝重。



    “只知道做城旦有钱拿就惊得走神了?”



    轻笑着碰了碰黄品,白玉在地上写道:“以你之智,轮完屯卒后爵位必不会低。



    或是留在军中为将,或是会到旁处为官为吏。



    你该多想想的是这些,而不是吃惊于城旦们的日子是什么样。”



    看到白玉写的字,回过神的黄品心中不但发沉,还开始发凉,赶忙在地上写道:“你的旁处,指的可是六国旧地?”



    白玉点点头,笑眯眯地在写字回道:“现在各处都缺官吏,尤其是对六国旧民讲法的法人。



    你虽是胡部出身,但却为大秦立了大军功,今后就是秦人。



    好好与我学法,今后到了新郡县最不济都是讲法的法人。



    况且你又愿意琢磨些利农之事,肯定会被重视的。”



    写完这些,白玉眼中满是羡慕的几近无声的叹息一声,继续写道:“你身躯如此高壮,心思又极为聪敏。



    就算是新秦地再如何缺老秦人去治理,你也会被留在军中。”



    黄品看了白玉写的字,不但没有任何欣喜,反而是更加忐忑。



    分到六国旧地去为官为吏,相当于身处如汪洋一样的敌人之中。



    不定就被反叛的哪一路人马给摘了脑袋,处境比起留在长城军团还要危险。



    而留在军中或是边是个什么后果,方才也琢磨的通透。



    可以哪个局都不太好破,满满的荆棘与大坑。



    白玉对于黄品依旧默不作声,并且好似脸色也变得难看,眉头微微一蹙,抬再次拍了拍黄品,在地上写道:“于常人,你的境遇可可遇不可求,看你的神色,好似是不高兴?



    还是你想回到部族,不想为大秦效力?”



    “不是的。



    我没这么想。



    为大秦效力我高兴的很!”



    对白玉扣过来的大帽子,黄品立刻连带写的来个三连否。



    黄品急迫的样子,让白玉捂着嘴咯咯笑了起来,直到笑够了才在地上写道:“没人你是国贼。



    若是想你的部族,你可以把你的族人都迁到新秦地。



    这样既能带着族人一起为大秦戍边,又能以解眷乡之苦。”



    目光在地上的字与白玉之间来回扫视了几眼,黄品突然怀疑王昂这货安排白玉过来的动好像并不单纯。



    可想到以他现在跟王昂的关系,王昂没必要让白玉过来旁敲侧击,想问什么肯定会直接问。



    想到这,黄品咂咂嘴,苦笑着地上写道:“如果我的族人就我自己一个人,你会信吗?”



    黄品的回答让白玉十分错愕。



    不过想到追查黄品的身世并不是她该管的,白玉即便是一万个不信,也没继续再就这个话题下去。



    而是起身对黄品朝着城墙的方向挥挥,便大步走了过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