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那小子该如何封赏

A+A-

    香炉里沉香发出的清凉味道,格外的醒目提神,让殿内的一众大臣们头脑极为舒适。



    不过即便是议事的状态已经调整到了最佳,却没一人开口话。



    因为坐于主位的始皇帝正在翻看简书。



    而简书则传自于百越。



    而百越的战事又是大秦打得最为艰难的一场战事。



    自始皇二十五年王翦灭楚,不仅以越国故地置会稽郡,还与不服大秦的南越发生了冲突。



    即便王翦后来没有深入五领之地,却还是受百越频频侵袭。



    次年六国彻底平定,百越的这口气自然要出。



    集结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齐头南下。



    一、二路合击西瓯,三、四路合击南越,五路直取闽越,打算将百越一战而定。



    不过事与愿违。



    除却攻取闽越极为顺利,设置了闽中郡。



    南越与西瓯的战事却先扬后抑。



    起初大军迅速猛插,很快夺得河谷平川等战略要地。



    西瓯与南越各部,在大军的凌厉攻击之下纷纷溃散。



    不得不撤离河谷与平坦之地,退入群山与密林之中。



    不过西瓯与南越两部并未就此放弃,借着熟识地形,借着地利频频扰袭,



    使得大军应对起来疲惫不堪,有些军卒甚至是三年不得解甲休息。



    大军一应所需都要靠陆路输送,因路途过长只能十到二三,且横穿五岭之时还要处处提防越人的袭击。



    不管是大军还是运送米粮的黔首,全都苦不堪言。



    解决这一弊端的唯一办法就是开渠,以求路运送大军所需。



    这个打算对于大秦确实有利,但越人不傻。



    知道一旦水路的粮道开通,对越人而言就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自开凿灵渠初始,大军就与越人陷入反复的拉锯。



    越人全力破坏、阻挠,大军则全力护卫与开凿。



    这一拉锯就是五年。



    而且这期间与越人之战更是出现了少有的大败。



    始皇二十九年时虽然将西瓯的君长译吁宋杀死。



    但新君长很快便将这个仇可报了回去。



    带领越人夜夜偷袭大军营地,趁着一次大军的大意,不但攻入大营还将国尉屠睢杀死。



    这一战使得五十万大军去了半。



    不得已之下,只能抓捕逃亡的罪人,征发奴仆与商贩再次组军前往越地。



    可以对百越之战,打起来比灭掉六国还要难。



    更是成了大秦的一块心病。



    若是简书传来的是喜讯尚可,若再传来败绩,贸然开口所言就成了笑话。



    坐于主位案几后的始皇帝,对于殿内为何如此安静心知肚明。



    将越地传来的简书来回仔细翻看了几遍,微微勾了勾嘴角,算是给下边的众臣们传递了一个信号。



    随后将越地的简书放下,又将九原传来的简书拿起再次翻看了起来。



    过了半晌,始皇帝放下简书将眼眸闭起来的同时,脸上彻底挂上笑容。



    通往越地的灵渠彻底凿通后,新征发的新军在百战而存的老卒带领下,彻底扭转了战局。



    尤其是从灵渠得了源源不断的米粮,大军的士气再次高昂起来。



    短短半年间,节节推进,逐一攻占越人的山寨。



    



    彻底拿下陆梁地,使得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成为名副其实的秦土。



    北边九原的传信,第一个是黄品提议,蒙恬与李信都加盖首肯印信的垦田与筑路做工的置换策书。



    这个办法看起来十分简单,可若是不看了策书就是没人想得起来用。



    九原今年一旦得了米粮,明年专往北地输送米粮的三郡将能得到大大的喘息。



    两年后甚至干脆就不用再往北地运送米粮。



    黔首得以提早修养,他也提早得了恩德,实在大大的良策。



    第二份传信,则是黄品的私传简书。



    上边是解决日后国田不够授与黔首之策。



    其中提到的常平仓,虽脱胎于当年魏地的平籴之法,但却更加细致更加可行。



    可以想见,各处的常平仓修盖起来后,各地的黔首该会如何的欢呼雀跃。



    对他这个天子,大秦的始皇帝又该是如何的出于真心的信服与称颂。



    至于信中的第二个法子,看似孩童之言,但仔细琢磨琢磨,却不失为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只不过这个办法以大秦眼下的国土,轮不到他来用,或许要等个百年的光景。



    可以黄品给的两个解决的法子,是群臣中最佳最为可行的法子。



    而先前的置换策,又同样出自黄品之。



    这让始皇帝面对接二连三的喜讯高兴之余也更加的欣慰。



    黄品不但精于工道,于谋略上也极为擅长。



    棘的问题到了这个家伙上,解决起来如同切瓜砍菜一样简单。



    不负他亲自给取了字,更不负他的信任。



    若是再仔细雕琢雕琢,必定是今后治国邦相的好料子。



    想到这,始皇帝缓缓睁开了眼睛,吩咐内侍将简书传阅给下边的众臣。



    “都绷着脸做什么,这些简书你们其中更是有人已经看过,跟着凑什么热闹。”



    罕见地与群臣调侃了一句,始皇帝略微挺了挺腰背,缓声继续道:“南北皆有大胜。



    尤其是百越之战更是有了定数。



    不过以越人的蛮悍,绝不会就此作罢。



    将给地罪官罪吏全部改判流刑,派发南越。”



    顿了顿,始皇帝扫了一眼传阅简书的众臣,捋了捋胡须道:“赵佗知道为攻百越而使中国疲惫。



    但翻越五领克越人的锐士也极为辛苦,恳请朕派三万我大秦女子过去为锐士缝补衣袍。



    他的这个心思,朕看得明白。



    不过这没什么不好。



    灭楚后原本想与越人和睦而邻,可越人却频频相逼。



    既然敢捋大秦天威,那便彻底绝了越人的根基。



    驻越的锐士既然有意留下,派发女子过去没什么不可。



    不过用不到三万,调拨半数即可,缺的由越人女子补上。



    锐士若有未成婚或是失妻者,更可娶越女为妻。



    新取三郡沃土,加倍按功勋赏赐下去。”



    起身背踱了几步,始皇帝透着殿门向远处眺望道:“野民在于教化。



    光施行我大秦律法还不够,召集博士与学士,愿往越地教化野民者加倍厚赐。”



    收回远眺的目光看向重臣,始皇帝面带笑意继续道:“完南边,就该轮到北地。



    都看过置换策与国田策后,都这个法子是否可行。



    若是不行,该以何策应对。



    或是可行,朕给取字的那个子,又该如何封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