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再传捷报

A+A-

    李斯的果断不但让典客慈的目光猛得一凝,其他大部分朝臣也是如此,甚至有些人连眉头都皱了起来。



    天子剑在寻常期间斩杀朝中重臣,这是在以往从未发生过的事。



    而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固然有行人重愚蠢的原因。



    可归根结底是因为什么,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平日里都以你李斯为首,可结果便宜占了,该出力的时候不出力,该为大家话的时候不话,实在是没一点担当。



    对于众臣的反应,李斯当然有所预料,在应声过后便给接任他廷尉之职的孙原隐晦的使了个眼色。



    而廷尉原在看到李斯使得眼色后,心里要多腻歪有多腻歪。



    他能升为廷尉卿,可不是依仗着李斯的提携。



    而是从廷尉府里的一个吏,经过三十几年的兢兢业业才坐到了廷尉的位置。



    从来都按大秦律令话,更不会以谁为首。



    李斯真若是有异议直接开口询问就是,使这个眼色做什么。



    但他对黄品的做法确实打心里的不赞同,也不符合大秦的律令。



    虽然对李斯使的眼色很恶心,廷尉原还是决定要些什么。



    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廷尉原起身走到奏报的殿中位置,拱对嬴政道:“陛下,臣有疑相问。



    安登君虽然兼着监御史之职,可御史只有监察之责。



    行人重如何审讯,如何定罪,乃是廷尉之责。



    不将案子转到廷尉这边,直接将行人重治死罪,这与大秦律法相悖。



    此事若不捋顺清楚,或是如此稀里糊涂的揭过去。



    容易让朝堂上的众臣迷惑不解外,心中也会伸出忐忑。



    而且引起今后如此效仿,对大秦更是极为不妥。”



    御史德原本就打算开喷,但奈何李斯承认错误承认的干脆利落。



    有种有劲无处使的感觉,十分地憋闷。



    正愁没法开腔,见廷尉原站了出来,心中一阵冷哼,待其话音刚落立刻接口道:“左相认错之言虽是自揽罪责当不得真,廷尉也是出于对国赤心有所发问。



    可毕竟典客那边还在等着法,况且也要待陛下言声后再奏报其他之事。”



    御史大夫不在国相统辖之下,又有监察百官之责。



    加上该的已经了,更何况这把火又引回到了李斯那,廷尉原对御史德话中的夹枪带棒丝毫不在意。



    只是拱拱示意这话的有道理,便默不作声。



    嬴政了解廷尉原的性子,更知道御史德为何会如此对李斯紧追不放。



    对两人的表现都还算满意。



    不过李斯的认错已经相当于当众被打了巴掌,很多朝臣对其也会生出微词。



    再掰扯下去,国相的威信将荡然无存。



    李斯的心思虽然多了些,可对大秦的政务还是很勤恳,且于一统有大功。



    况且黄品反击得段已经起到了效果,不能让李斯就此成了任人捶的烂鼓。



    想到这,对两人微微颔首后,嬴政开口道:“大秦政务繁多,难免出些差错。



    此事怪不得左相,怪不得慈卿,也更怪不得原卿。”



    顿了顿,嬴政先将案几上早已经准备好的两份简书命卫士给廷尉原拿过去,随后再次开口道:“代朕亲临的天子剑只有一柄,无需担各地会有效仿。



    



    且九原乃是边郡,不比寻常郡地。



    持剑之人也只有在九原有行先杀后报之权。



    此外,若是无罪无错,怎会生出忐忑之心。”



    看到廷尉原已经接过简书翻看,嬴政扫了一眼下边的众臣,继续道:“看过简书后,典客、御史、廷尉各自带人与国相寻了九原的传信相应照。



    将于重罪死之事加紧了结,避免众卿心中疑惑。”



    廷尉原以为简书是九原那边传过来的,但打开快速看了几眼,发现是乌氏倮与接贞妇巴清家业的巴谌所传。



    两人的传信除了对安登君以财货控制月氏的赞同与夸赞。



    还同时言明与西方道尽头接壤的戎人部族尚且能通行,但到了月氏境却再无法行进。



    通过戎人了解,月氏王庭好似出了状况,大概是两位王男不知道因何相互对峙起来。



    而这个消息,意味着坐实了行人重的选择是个错误。



    只为个人功勋而在月氏动荡之际带着使团入境,不但确实会对大秦带来极大的损失,还会搅乱九原那边对月氏的谋划。



    在嬴政话音落下后,已经有所认同的廷尉原,立刻躬身拱。



    不过没等他领命,殿门外突然急匆匆走进一名谒者,脸色带着喜色将两份行文恭敬地高举,抢先道:“禀报陛下,北境将军府传来大胜胡人传信。”



    而在谒者禀报的同时,一名贴身的卫士也从后殿的门急匆匆走到高台的旁边,将两封书信递给了嬴政。



    只看了眼漆封上的字体,嬴政就知道是李信与黄品的传信。



    出于私信的缘故,嬴政并没有急着打开漆封,而是将信放到了案几上。



    命谒者把将军府的信呈上来,先行看看公信都写了些什么。



    打开漆封后,见里边除了几页纸张,还有两幅羊皮舆图。



    嬴政立刻来了兴趣,先把其中不算大的舆图摊开。



    没想到舆图上方的文头居然写的是卑移山以西的千里之地。



    虽然这千里之地是半大漠半草场,不是什么好地。



    可毕竟又多出了一块缓冲与可以牧马之地。



    这让嬴政的脸上立刻闪过一抹喜色。



    随即再摊开另一幅大一些的,见上边画的是大秦与胡人以及月氏三方的态势图。



    嬴政干脆不再掩饰,脸上露出浓重的笑意盯着舆图仔细观看。



    直到将三方的目前的接壤之处都记在心里,嬴政才将传信拿出来翻看。



    而只看了几眼,嬴政满是笑容的脸上的多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



    卑移山以西的各部依附大秦是早就知道的,怎么谋划这些部族九原也给过传信。



    但是没想到最终真正使各部臣服于大秦的段居然不是以财货,而是又打了一场大仗。



    并且是伤亡几千换取杀伤几万胡人的大胜仗。



    但是信中也言明冒顿为匈奴人的王子,他率众西侵,漠北的其他部族十有八九已经被匈奴人给灭掉。



    再次恢复实力的匈奴人,又将成为与东胡一样对大秦构成威胁的部族。



    这让嬴政吃惊于匈奴部的迅猛以外,也感受到了北境护边扑面而来的压力。



    沉吟了一阵后,嬴政将书信传给下边的众臣。



    边等着众臣看过后各抒己见,边拿起了李信与黄品的传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