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这小子的聪明劲儿哪去了

A+A-

    政事殿内引燃的香料不但味道清香,而且十分醒脑。



    不过团坐于殿内的二十几位重臣,却大多好似并未提起精神。



    或是一副垂头思虑的样子,或是只顾着吃荼汤而一言不发。



    甚至李斯都是如此。



    只有冯去疾、冯劫,以及蒙毅与杨端和几人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不过每当话音落下,那些好似提不起精神的重臣却又突然跟打了鸡血一样,反驳几人的提议。



    并且顺带着要让黄品上书奏,或是过来议事听听他的意见。



    在反驳过后,或是再没人吭声,又恢复到了先前的样子。



    刚开始的时候冯去疾等人没摸清是怎么回事。



    可接连这样,几人心里都猜了个七七八八。



    对此,几人倒并没什么恼怒,反而有些哭笑不得。



    这十几位故意怠慢河西治理之事肯定是不可能。



    间接对始皇帝抱怨的可能性也不大。



    唯一的缘由就是这殿内缺了新晋的安国侯黄品。



    不管李斯与昨日被嬴政问询的那几位是不是咎由自取,毕竟憋了一肚子气。



    不能把黄品怎么样,总该能借着议事的时候阴阳怪气几句,或是斗一斗。



    管是输赢,气能撒出去了就好。



    另外,河西可以是黄品拿下来的,也属实缺不了他的意见。



    而治理河西这样大的事,怎么谋划都会有不妥之处。



    毕竟大饼光抛出去分了并不算完,得有个用力的方向才行。



    最简单的,不管用哪种使劲的办法都缺不了钱。



    而眼下国库并不丰盈。



    没钱,自然就要加税。



    再算上其他的琐碎事,可以治理河西怎么谋划都会有不妥之处。



    而该给的,该封的昨日始皇帝已经没跟任何人商议就都给了。



    况且给的还不是高的一星半点。



    再加上大多朝臣还都承黄品的情。



    可以名与利全都让黄品得了。



    但到了加税背骂名的时候却偏偏漏掉了黄品。



    再喜爱也没这样回护的。



    而冯去疾等人能猜个七七八八,嬴政自然也能猜到。



    他的反应与冯去疾、蒙毅等人相差虽不大,可还是有些区别的。



    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更起了较劲儿的心思。



    他就是要把黄品给摘出去。



    缘由还是之前那样,封赏都是黄品该得的。



    若是有功而不赏,眼前这些人将没一个能坐在政事殿。



    再黄品又不是国相,也不是主政的九卿之一。



    凭什么非得攀着黄品。



    就为了使性子枯坐在这,真是越活越回旋。



    “难道黄品不来,这事还议不成了?”



    打破沉静轻声了一句,嬴政轻叹一声继续道:“别忘了能坐到殿内都是怎么得来的。



    年岁比黄品都大上两轮不止,也好意思与人家较劲儿。”



    “陛下此言让臣等惶恐。”



    嬴政开口表达不满,李斯自然不能装傻充愣。



    先起身告了声罪,李斯慢条斯理的继续道:“臣等如此不是没了安国侯就议不出事。



    而是通过种种前事可以看出安国侯的谋划有些时候更有奇效。



    其次,对于河西之地安国侯也更为了解。



    眼下的月氏王更是安国侯的塞宁夫人。



    治理河西,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安国侯的。



    再次,我等之前因河西状况不明下,胡乱谏言惩治安国侯。



    即便惩治是出于好心,更谈不上治罪,总归是冤枉安了安国侯。



    若是不请安国侯过来议事,恐又加深误解。”



    到这,李斯对着冯去疾与蒙毅等人拱拱,做出不好意思的样子,滴水不漏道:“并非针对几位。



    昨日下了朝会,与诸位上卿就在相府商议过如何治理河西。



    可商议来商议去,无非就是以往寻常的那些法子。



    



    与几位的提议大同异。



    而安国侯擅长奇谋也不是随便。



    在安国侯没回来之前,河西之地没人能相信纳就能纳了大秦。



    可安国侯偏偏就做到了。



    所以几位千万莫恼。”



    李斯的话得合情合理,也算情真意切。



    但他的本意可不是明面这样好听。



    目的就是要把黄品给架起来。



    黄品不是谋略出众,尽做旁人无法做到之事吗。



    那就尽管让他拿主意就好。



    出错了,我由黄品顶着。



    若是得利,那是大家都有份,并且还是得最大的利。



    而这种可能对黄品而言还算是好的。



    李斯仔细琢磨过,河西地界儿之大之广,治理起来比九原更为耗费。



    就算黄品对行商在行,极会赚取财帛,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想把通往西边的商路彻底建立起来,没个几年光景根本做不到。



    短期内无法用易货来支撑对河西治理的花费。



    而单凭有定数的大秦财物,更撑不起对河西的治理。



    不管是谁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天下的黔首加税。



    一旦黄品也有此提议,立刻就此拍板。



    毕竟黄品擅长谋略,连他都是这样的意思,那就只能这样了。



    而随后就可以将消息散出去。



    就不信天下的黔首还会对黄品那么推崇,甚至是感恩戴德。



    到时候必然是怨声载道与骂声一片。



    至于嬴政会如何想,其实并不太重要。



    他事先给的理由极为充分不。



    嬴政于容人上的心胸不是一般的宽广。



    用人上更是只要不犯律法,重才干而重于私德。



    更何况他们相府又不是不做事,嬴政就算是生气也不会怎么样。



    不过这种情况也只是让黄品丢了名声。



    李斯最想看到的,其实还是黄品能够剑走偏锋。



    欲速则不达,尤其是治理新拓之地。



    自古以来想要彻底谋得他国之地,就没有速成之法。



    夸张一些,完全是用财帛与米粮堆出来的地界儿。



    折腾的越急,出差错越快。



    另外黄品不管用什么奇谋,必然要在大秦与河西间做取舍。



    重大秦秦,河西地的月氏人必乱。



    重河西,大秦黔首受苦也必乱。



    而哪一边乱起来,都不是黄品能担得起的。



    不过能坐在殿内的都是人精。



    李斯的情真意切不但并没能迷惑住人。



    相反越是这样越是让人看出他对黄品并没有善罢甘休。



    只不过是给出的缘由确实不好反驳,没有人立刻接茬。



    因此在李斯话音落下后思虑了一下,嬴政才开口缓声道:“左相此言虽然有理,可眼下安国侯并不在此。



    就算都是寻常的治理之法,也不该只知反驳而不给良策。



    诸卿还是先自己是如何的治理之法。”



    其实嬴政的做法有些无赖,不过李斯并没怎么放在心上。



    一是人家是始皇帝,啥都是对的。



    其次是嬴政自己把黄品抬得那么高,这就是一个无解的阳谋,谁先了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没等李斯开口,一名谒者突然立在殿门的门口道:“禀奏陛下,安国侯、定安侯与公主阳滋入宫。”



    听到谒者的报信,李斯心中欢喜的不得了,差点没忍住乐出来。



    嬴政则是微微蹙起了眉头,心里无奈的连连叹息。



    黄品这子聪明劲儿都哪去了。



    就差明让他赶紧要子嗣,怎么还往宫里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