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治栗内史郑国的操作

A+A-

    “敢问县令,朝堂何时能下了国债旨意。”



    “是啊,从咸阳那边传来消息已经半月,迟迟不见旨意下来,我等心里急啊。”



    “县令莫要嫌我等啰嗦,我等也是想为大秦出一份力而已。”



    “我等都拿了简书过来,就算是暂无旨意下来,先存在县令这里也可。”



    “对,先存在县廷,只要旨意一下来,我等立刻把财帛按数目送过来。”



    “这个法子确实不错,县令千万莫要拒绝,怎么咱们也是内史郡之人。”



    “就是,为大秦出力之事,还得看咱内史郡的人。”



    



    被富户们围在当中的云阳县令,很想冷着脸将这帮人给哄走。



    但是想到少府减免赋税一样传的沸沸嚷嚷,先前已经接连几日有黔首前来叩谢。



    面对如此民意,就算这传言是假的,也会成了势在必行之事。



    而上到三公下至亭长,俸禄与奖赏皆出自于少府的赋税。



    真若是听了咸阳那边贵人的传话去做事,那些贵人们不领年俸不打紧,他们这些家户出身的官吏可受不住。



    能不能吃饱肚子,恐怕都要依仗着这些富户们买不买那个什么国债。



    想到这,云阳县令本想冷下来的脸,立刻变得热情起来。



    “是不是谣言,现在谁都不知晓,不过总不能冷了诸位的热血与赤心。



    先书写个数目出来倒也没什么大碍。



    可刻写简书也是费时费力又费钱,数目上诸位还是再仔细想想。



    省着到时后悔少了再重新刻写。



    毕竟木椟用的多了,我可是自己往里添钱补上的。”



    见云阳县令终于松口,一众富户哪能半分含糊。



    纷纷嚷嚷着要再加上些数目。



    而且也不光是这个原因,而是他们可不傻。



    谁都知道声誉的重要,若是名声臭了,十里八乡都不受待见。



    更何况是始皇帝,他开口借钱那肯定是赖不掉。



    真若是赖了,大秦也就完了。



    那可是五到十倍之利往回返,这与借质钱出去无异。



    这样划算的事情,寻常可轮不到他们这些普通的富户。



    更何况到时候始皇帝真没法还的上,还有河西之地可抵偿。



    这地又没一定要开田出来,到了他们里是他们了算。



    到时找用少许的财帛买些降了的月氏人,让他们给牧牛牧马。



    这才是真正赚钱的大头。



    而眼下大秦有三十几郡,有钱的富户可不少。



    若不早些与县廷定下数目,到了后边怕是会弯门盗洞都买不到。



    而对购买国债如此热情高涨的一幕,不只是出现在云阳县。



    频阳县、陕县、栎阳县、雍县等内史郡的三十余县全都是如此。



    而消息传出的源头咸阳,县廷却冷冷清清,见不到一个富户。



    不过这不是咸阳的富户们对国债无动于衷。



    而是咸阳的富户要么是原六国的权贵,要么是朝堂上的官吏。



    并且两者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集团,可实际上关系很紧密,可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毕竟钱与权两者结合到一起,才能让家族发展的更好。



    哪家的富户后边都或明或暗的站着一位朝堂上的朝堂。



    此外,随着昨日河西的传信过来,残余的月氏人已经彻底降服。



    自大河对面的黑蛇领一路向西至大漠,已经尽数落入大秦之。



    这些朝臣知道这对大秦不但意味着多出几千里的国土,还将通往西边的商道给攥在里一半。



    即便那个月氏人醉酒之言是假的,也可以通过往外行商来赚取财帛。



    更何况与传信回来的,还有不少放假归家的屯卒。



    这些人的数目虽然不多,可却人人里都有水玉。



    这意味着即便没有月氏人醉酒时的那么夸张,水玉在河西也是极为容易寻到。



    或许水玉多了价钱要低些,可这玩意儿又不是只能在大秦售卖。



    雕作以后卖到旁处去同样价值不菲。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他们讨厌黄品是不假,但却不怀疑黄品的眼光与待挚友的品性。



    



    黄品与一众公主和那帮武人已经抢了先。



    而且单是这些人购买国债的数目,已经抵得上大秦半年的赋税。



    凡事都要有先来后到,更何况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身份显赫。



    再磨蹭下去别是买到有可能埋着大量水玉的沃土,怕是离商道近些的土地都买不到。



    至于李斯的意思,他们也不打算再有所顾忌。



    毕竟李斯因女刚刚与王昂成了婚,收的贺礼丰厚到不知几何。



    可以不在意这些获利,可他们却不同。



    错过这个会,可没处去找补。



    不过明面上肯定是不会与李斯对着来。



    自然要让仰仗着他们的富户出面。



    这使得咸阳的富户,根本就不可能去没有分量的咸阳县廷,而是直接找去了相府。



    而这些富户之所以被称为富户而不是商贾,那也是有缘由的。



    尤其是迁过来的原六国权贵,不但大多在原封地的收益没有太大变动,还有册封的勋爵在身。



    虽然给他们的勋爵就是个名头,没有什么实际权柄或好处。



    但光凭这个名头,足以入相府询问或是商议购买国债之事。



    相比于冷冷清清的县廷,相府里治栗内史的廨舍与院落里挤满了人。



    更是人声鼎沸的如同在集市上一样。



    不过同样是嚷嚷,咸阳城这边的富户不管是语气还是神色,比下边各县的富户可要喜庆的多。



    只要能在相府里把数目给登上,购买国债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若还是担心不够稳妥,那就学黄品那帮家伙,拉了财帛过来验看后直接入了少府。



    但是考虑到李斯那边,没几个富户这样去做。



    相互间商议的都是旨意到底何时能下来,到时又该选哪一块地当做抵偿。



    不过与这些富户相比,治栗内史的两丞却脸上满是愁容。



    尤其是抽空看了一眼登记的数目后,两个额头瞬间全都见汗。



    对视了一眼,且相互点点头后,一同快步走进太仓令的廨舍。



    “内史,富户登记的数目已经过了一万万。”



    “这个数目太大了,况且又不进咱们的太仓,是不是”



    治栗内史郑国不急不缓的对两个治栗丞摆了摆,道:“不要怕得罪人。



    国债之事陛下已经定下,咱们是帮陛下分忧。



    况且减免的是少府的赋税,咱们的农税又没减免。



    人家买国债的财帛,自然要入了少府。”



    见郑国得如此轻描淡写,且对问题的根本避而不谈,两个治栗丞全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郑国当然知道两人真正的意思是什么,捋顺了两下已经全白的胡须,嘿嘿一乐道:“担心还不上会把烂账丢给咱们?



    或是害怕有人翻后账?



    你们也不仔细看看来的都是什么人,哪家的后边没站着个上卿。



    若是没个一定,能会蜂拥而来?



    咱们不给登了册,那才叫得罪人。



    至于还不上,这就更纯粹是瞎操心。



    过来的哪一个是要那五倍或十倍之利的,全都是奔着河西之地来的。



    你们只管放心的造册就是。



    若是有人要把财帛送过来也由得他们,只是一定要与少府那边联验看。”



    顿了顿,郑国对两个治栗丞挥了挥,“给陛下解忧是头等大事,抓紧去忙吧。”



    见郑国的语气虽然和缓,可态度却极为坚定。



    两个治栗丞心里再如何不愿,也只得领命回去。



    毕竟郑国才是治栗内史。



    另外,两人也隐隐猜出郑国这样做的真正目的。



    早年因主持开渠的缘故,郑国的身子骨时好时坏。



    已经特许不必按正时坐堂,朝议参加与否也取决于郑国自己。



    今日郑国不但一早就到了廨舍,并且毫无顾忌给这些富户造册。



    十有八九就是为了给李斯使绊子。



    牵扯到这两人的恩怨,他们就算是劝慰的嘴皮子磨破了也没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