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躲出去的黄品

A+A-

    两道诏令在大秦掀起了一波无比沸腾的浪潮。



    普通的黔首们自然是无比欣喜。



    毕竟现今的田税本就不算多,这下又免了十年口赋,日子可不比那些授了勋爵的人家差到哪去。



    若是风调雨顺的话,最不济在餐食上也能填饱肚子。



    而能得了这样的恩惠,首谢始皇帝,其次便是黄品。



    为了表达发自内心的谢意与敬意,夸赞与称颂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做完了田间的活计,相遇到一起要不喊一声祝始皇帝、安国侯寿万年,就像缺了点什么。



    而除了嘴上,黔首们还有实际行动。



    大多的乡里都为始皇帝与黄品立了长生牌位,祈福两人长寿万年。



    而没有其他心思的富户豪强们,虽然比不上黔首们那么狂热,却也极为欣喜。



    毕竟国债的回报可不是数,而且还是可以选择如何抵偿的。



    若光靠着田里的产出,不遇上灾年的话,恐怕几十年也得不来这么多利。



    至于别有用心的富户豪强,算是痛并快乐着。



    国债背后的弯弯绕,大多都能猜到几分。



    但这就是一个阳谋,明知道是坑也要往里踩。



    毕竟河西可是牧马之地。



    而且河西与陇西只有一河之隔,而过了陇西便是内史郡。



    陇西的总体地势虽然也算险峻,可比起关中东边的函谷关还是差了许多。



    买了国债,便有了光明正大往河西送人的理由。



    待秦人势头稍弱,或是嬴政死后,完全可以对关中进行两面夹击。



    除此以外,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拿此事散布谣言用以诟病嬴政。



    即便是不能行夹击之势,也能大大折损嬴政的声望。



    因此这些六国余孽全都是一边咬牙骂着嬴政与黄品,一边抢着到郡治去买国债。



    不过不管称赞也好,咬牙被骂也罢,黄品这一次算是彻底在大秦家喻户晓。



    连孩童都能随意出些黄品立下的功勋。



    而关外各郡如此,关内自然更是如此。



    即便黄品一直窝在蓝田大营,也能感受到黔首们的那股炙热。



    自打诏令传下去的第二天,就不断有黔首到营门前来叩谢,顺便再送上些自家最能拿出的礼品。



    黄品可不敢真受了黔首们的叩谢。



    接连几天派人劝后,才稍稍消停了些。



    甚至为了更为稳妥一些,不给相府那帮人诟病的会。



    黄品干脆乔装打扮成咸阳城里普通贵人,出营到外面躲一躲。



    不过也不是出去瞎转悠,黄品首先打算去的就是蓝田辖地内的南山北麓。



    因为这一段的南山盛产蓝田玉。



    靠着开采玉过活的人不在少数。



    如果再算上其他联动行业,人数还要往上翻个两三倍。



    而玻璃的横空出世,势必要对蓝田玉产生些影响。



    有了这层因果,黄品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出来躲一躲的同时,看看能不能给想个新进项,尽量做些弥补。



    不过黄品只转悠到采玉场的外围,还没入了秦岭就发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秦人养猪。



    并且养的人还不少。



    单是采玉场的外围玉山乡,粗略估计就有一半人家养猪。



    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养猪多少的问题,而是猪圈。



    或许因本土猪种极佳的弹跳性,以及身体的灵活性。这个时候的猪圈全都是圈厕一体。



    



    简单来就是猪圈在下,厕所在上。



    而顶着恶心往下边的猪圈看了看,虽然没看到什么人的排泄物,但这更让黄品头皮发麻。



    因为没有才更可怕。



    一想到之前没少在集市上买猪肉吃,胃里就是一通翻江倒海。



    总算是明白为啥樊哙生啃猪腿能被记录进史记当中,并且还是鸿门宴上的位。



    被嬴政特赐可以随着黄品一同到蓝田的白玉,在看到黄品皱起眉头的时候就猜的七七八八。



    看到黄品忍不住干呕了几声,再忍不住笑意,捂着嘴咯咯笑了起来。



    黄品斜了一眼笑得乱颤的白玉,从牙缝里挤出声音道:“咯咯什么咯咯,再咯咯待会儿我就找地方真往里搁。”



    “看到你的窘态可不容易,当然要好好笑一笑。”



    装作没听出黄品的黄腔应了一句,白玉拉着黄品走出了里道,退到了里门之外,压低声音道:“咸阳集市上的豚大多出自宫苑。



    非是寻常一样养在圈里。



    不然围猎的时候,你以为陛下与公子们真能下的去嘴?



    普通黔首养的要么是自家吃,要么是卖给县廷,吃不到你的嘴里。”



    听了白玉的解释,黄品长长松了一口气。



    但是仔细想想,普通黔首这样吃也不行啊。



    不别的,但凡哪一边肚里长了虫,这都是恶性循环。



    而这个时代的人,受限于科技的不发达,解决不了问题不代表发现不了问题。



    这个恶性循环应该能被发现,之所以还这样养,估计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首要的恐怕就是猪食这一块。



    毕竟养猪是为了人吃,主次不能颠倒,肯定是要可着人先填饱肚子。



    其次就是猪的品种问题。



    家家养的都是黑猪,模样也与野猪没太大的区别。



    而且看个头,最大的也就一百多斤。



    不过别看分量虽然不大,身上却全是精肉,力量与灵活兼具。



    不给圈到大坑里,根本经管不过来。



    琢磨到这,黄品对心翼翼地候在远处的里佐招了招,“这豚养到宰杀之时,需要多久的工夫。”



    里佐赶忙快步走过来,不敢有所迟疑,应声道:“回公子,最快也要两年,慢些的要三年。”



    黄品点点头后,抬摩挲起下巴。



    这个出栏时间与他之前查询资料时一样。



    那么解决办法也将如资料上所写的那样,给二师兄去势。



    想到这,黄品对里佐再次问道:“一头豚能卖多少钱。”



    里佐以为眼前这个贵人是打算买猪,赶忙应道:“回公子,大豚百钱,豚子四十到六十之间不等。



    不过大豚恐怕眼下没有可售卖的。



    需等年底先卖给县廷,余下的才许私自售卖。



    现在只有三四十斤的豚子,并不太划算。”



    黄品微微一笑,摇摇头道:“我是治栗内史麾下,此次下到乡里,就是为了解决养豚之事。



    把你们里的刚生半月左右的豚子都弄过来。



    教授你们一个让豚长得快又去了野性的法子。”



    扭头看黄文海,黄品一挥吩咐道:“风险不能让黔首们担着。



    跟着里佐过去,从谁家带了豚子过来,就先抵两倍的钱。”



    里佐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教授养豚还能教出什么风险来。



    但黄品那一身绿袍可是有官职在身的人才能穿的。



    另外,看这身形与年岁,总感觉与传闻中的安国侯相似。



    不敢多询问,拱领命便带着黄文海去各家抓豚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