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叫人心烦

A+A-

    商店新上架燧发枪制造材料,快来挑选吧!



    紧接着,系统提示音不断地响起来。



    朱桂脸上乐开了花。



    真是喜事连连啊!



    刚赚到一笔,&p;34;藩国比拼&p;34;的任务也顺利完成!



    在这个时代,又一件神奇的武器——燧发枪就要横空出世啦!



    &p;34;可惜的是,这次的&p;39;比拼&p;39;是被意外触发的。&p;34;



    朱桂本来还想着主动挑起一次&p;34;比拼&p;34;,好完成任务,没想到不经意间就达到了目的。



    他推测,可能是因为朱标走访藩王领地的事情。



    朱标四处走访藩王的地盘,把看到听到的都汇报给了朱元璋。



    这个过程中,朱桂不经意间就被拉进了这场&p;34;竞争&p;34;。



    因为他管理领地实在太出色,一下超越了别的藩王,那些比不过的藩王就被朱元璋给批评了。



    这一系列的操作,正好把&p;34;藩国比拼&p;34;的任务给做完了!



    &p;34;十三。&p;34;就在朱桂准备打开商店看看燧发枪材料价格的时候,朱标满脸笑容地走过来。



    这些天,朱标在大同府到处转悠,看了温室种菜,近距离研究了正在运转的蒸汽,体验了蒸汽的神奇,还有暖气管、蒸汽抽水泵等等



    朱标不光亲眼看见,还亲自动感受了!



    这一切的经历,让朱标特别满足,心里全是喜悦!



    &p;34;大同的百姓真是有福啊!&p;34;



    &p;34;能用上十三亲设计的取暖设备!&p;34;



    朱标走到朱桂旁边,随口就夸上了。



    &p;34;等大哥回京城,父皇也能一起享受。&p;34;



    朱桂笑着回答。



    几天前,根据朱标的建议,朱桂已经送了一套型蒸汽和供暖系统到京城,



    还有一大捆给农业大棚用的塑料膜。



    朱桂心想,也让朱元璋见识见识,不定哪天心情好,在皇宫里也整个农业大棚玩玩。



    &p;34;十三你开玩笑呢,我用不用没关系,关键是我希望全天下的明朝百姓,都能和大同人一样暖暖和和的。&p;34;



    朱标眼里满是期待。



    &p;34;那可真是个大工程。&p;34;



    朱桂苦笑一声,心里清楚这得花不少银子。



    &p;34;太子殿下,请立即回京!&p;34;



    两人正聊着,一名锦衣卫急匆匆闯了进来。



    &p;34;京城出什么事了,这么急着催我回去?&p;34;



    朱标一听,眉头皱了起来,他还想去其他藩王那里转转,其实不想这时候回京城。



    &p;34;十万火急,具体啥事的也不知道,殿下回去了自然就知道了。&p;34;



    锦衣卫硬着头皮答道。



    朱标一听,脸色变得凝重。



    他又遗憾不能访问其他藩国,又惋惜大同之行就这么提前结束。



    他对锦衣卫摆摆:



    &p;34;好,我马上回,不过有些话要先和十三,你先在外面等着。&p;34;



    



    &p;34;是!&p;34;



    锦衣卫领命退出,守在了门外。



    朱标转向朱桂,温和地:



    &p;34;十三在大同做得真棒。&p;34;



    &p;34;但勤奋治国爱民的同时,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p;34;



    朱桂点点头答应了:



    &p;34;兄长的教导,我都记在心里了。&p;34;



    朱标笑笑,没再多什么,眼神却望向京城的方向。



    看着锦衣卫的匆忙,想起离京前的各种迹象,心里隐约猜到了京城可能发生的变故。



    &p;34;这一趟回去,恐怕又要陷入动荡不安中了。&p;34;



    朱标心里五味杂陈。



    临走前,朱标再次嘱咐朱桂:



    &p;34;十三,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千万不要惹父皇生气!&p;34;



    &p;34;朱桂记住了。&p;34;



    朱桂一一答应了兄长的叮嘱。



    完,朱标转身离开,放弃了继续访问藩国的计划,直接启程返回京城。



    剩下朱桂,望着朱标和锦衣卫远去的背影,想到现在的年份,隐隐感觉京城即将面临一场风暴。



    现在,离那段历史已经不远了。



    京城,似乎正孕育着一场大变动



    虽然京都那边风声鹤唳,血雨腥风,但对身在大同府的朱桂来,不过是远方的一个梦。



    朱标风尘仆仆地回到京城,还没来得及拍掉身上的灰尘,就接到了朱元璋的秘密命令——彻底清查百官。



    仔细审视着父亲递给他的那份名单,朱标的眉头紧紧锁住,上面赫然列着许多淮西籍官员的名字。



    这个发现,无疑印证了他心中的猜想:父亲的目标,恐怕直指淮西的首脑,李善长!



    &p;34;韩国公李善长&p;34;朱标低声自语,心里暗暗盘算。



    朱元璋的段,他怎能不了解?



    一旦对一位国公动,必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牵连的人数,何止上千!



    朱标不愿再目睹这种惨剧发生,&p;34;唉,想也没用,还是先去见父皇吧。&p;34;



    内心斗争了一番,朱标最终叹了口气,踏入宫门,走向了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书房。在太监的带领下,他走进了那个决定国家命运的房间。



    &p;34;儿臣拜见父皇。&p;34;朱标恭敬地行礼,对面的朱元璋正埋头于成堆的奏折中。



    &p;34;标儿,随意坐吧。&p;34;朱元璋没抬头,只是一挥,继续沉浸在那似乎永无止境的公文中。



    朱标一看这样,嘴角浮现出苦笑,这就是父亲,一个工作狂,好像每天都有4时,从不休息。



    想到朱桂,朱标心中又有了别的感慨。



    如果朱元璋的工作热情已经让人惊讶,那朱桂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朱桂近几个月的成就看,如果朱元璋一天工作24时不停,那朱桂似乎有双倍的时间,精力旺盛极了。



    终于,朱元璋完成了中的政务,这才看向了一旁等待已久的朱标:&p;34;标儿,你总算来看父皇了,还以为你这十几天都待在太子府不肯出来了呢。&p;34;



    这段时间,朱标深陷官员审查的漩涡,复杂的关系、众多的涉事人员,让他忙得不可开交,竟然忘了父亲的存在。&p;34;儿臣最近一直在忙于审查那些官员&p;34;朱标坦白地,心里盘算着试探朱元璋的反应。



    没想到,朱元璋轻轻摆了摆,打断了话头:“标儿啊,那些叫人心烦的事先放一边。你给我,在大同府那边,看到了啥新鲜事儿?”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