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开什么国际玩笑!

A+A-

    朱桂更是亲自率领五千精兵,奔赴长城一线。



    此战,他要将自己所学尽情施展!



    就在大明全军北上的时候,朱元璋坐镇后方。



    年事已高的他,无法承受北方苦寒和前线战斗的双重压力。



    但坐镇后方的朱元璋并未因此轻松半分。



    尽管他明智地未介入前线具体指挥,但在战略规划和全局调控上,仍由朱元璋一掌握。



    这工作并不比前线轻松,耗尽了他的心力,连日下来,朱元璋显得更加沧桑。



    应天府皇宫,大殿之中。



    墙面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详细标记着明朝各府县的情形,邻近的部落和国家,如北元、日本等,也一并标注其上。



    朱元璋立于地图前,沉思着草原上的北伐之战。



    “穿越古北口,直击迤都”



    他紧锁眉头,苦苦思索着如何一击制胜,铲除北元残余。



    但思考片刻,朱元璋便感到任务艰巨。



    北元部族本是草原游牧民族,如同鱼入大海,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自由驰骋。



    而中原军队进入草原常迷失方向,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迷路的军队疲于奔命,又遭熟悉地形的草原战士突袭,往往损失惨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战定乾坤几乎不可能,能不迷失方向,与北元正面交锋已属不易。



    “”



    一旁的朱标几度欲言又止,最终鼓足勇气开了口:



    “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朱标的言语打断了朱元璋的沉思。



    朱元璋转头瞥了一眼朱标,目光又回到地图,淡淡吐出一个字:“讲。”



    简洁直接,一如既往。



    朱标得到了许可,沉声道:



    “儿臣恳请父皇下令,将十三召回,他不擅长领兵作战,更适合治理地方,实际上他也确实将大同府管理得井井有条。



    若此次因对北元的战役使十三受损,大明将失去一位治国之才。”



    闻言,朱元璋暂且放下战局,目光转向朱标,认真审视着他。



    见朱标表情诚挚,忧虑重重,朱元璋意识到朱标对朱桂的关心。



    确认了朱标的来意后,朱元璋轻笑一声,继续盯着地图,沉稳的声音随之响起:



    “十三身为大同府的藩王,终归要面对北方草原的威胁,主动迎战总好过被动防御。



    更何况这次我并未让他上正面战场,只是让他随四弟历练一番,不会有危险,你不必担心。”



    听罢,朱标明白朱元璋心中自有考量,心中的紧张也稍微缓解。



    正如朱元璋和朱棣所料,朱标同样不认为朱桂具备军事才能,因此才提出撤回朱桂。



    在朱标看来,朱桂这样的人才应置于政务之上,而非战场。



    得知朱桂并未置身险境,朱标便不再多言,一同审视地图。



    不料,朱标刚抬头,却突然感到一阵晕眩,胸口隐痛!



    朱元璋听见朱标急促的呼吸,立即关切询问:“标儿,怎么了?”



    朱标深吸一口气,稍作调整,朝朱元璋微笑道:



    “没什么大碍,近来只是感觉力不从心罢了。”



    朱元璋听后轻轻应了一声,点头道:



    “许是近日太过劳累,多休息就好。”



    对于朱标的异常,朱元璋并未多虑。



    除了朱桂,明朝上下无人知晓,作为太子、唯一继承人的朱标时日无多。



    正当此时,一名锦衣卫从殿外匆忙入内。



    



    “禀报皇上!大事不妙!”



    那锦衣卫神色焦急,语速急促。



    朱元璋面色骤然严峻。



    锦衣卫皆是他亲自挑选,向来严谨,如今如此慌张,必是出了大事!



    “。”



    朱元璋放下一切,神情凝重地望向锦衣卫。



    “十二时辰前,代王带领五千护卫出长城后,便失去联系,下落不明!”



    话语一出,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剧变!



    朱桂眼下成了朱元璋最器重的儿子,可偏偏这时候玩起了人间蒸发?!



    这事儿让朱元璋心里像吊了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的!



    他打心底不愿朱桂有任何闪失!



    念头刚落,朱元璋立马对身边的锦衣卫发号施令:



    “你速去查探代王的下落!一旦有风吹草动,马上回来报我!”



    朱标也紧跟着补了一句:



    “你回去的路上,让老二、老三、老四和老七他们都给我盯紧十三的行踪!”



    两道命令一出,那锦衣卫连声应诺,倒退几步,随即向北急行而去。



    朱元璋和朱标留在原地,眼神一对视,满是对彼此忧虑的读解。



    别他们是父子、兄弟这一层,单就朱桂治理封地展现出的本事,两人也不想他出什么岔子。



    ---



    距离迤都五十里外的地方,



    燕王朱棣、齐王朱榑等已率大军驻扎在附近。



    时值寒冬,草原上雪花漫天飞舞。



    大军营地中心的帅帐里,北伐的明朝高阶将领齐聚一堂。



    大将军傅友德、燕王朱棣、齐王朱榑,还有燕王府的谋士陶光啸,皆在其列。



    众人正热议着战事。



    “眼前大雪封路,我看不如暂时休整,待雪停后再寻北元余孽。”



    一位将领提出了看法。



    朱棣正欲摇头回应,帐外却闯进一名锦衣卫。



    “陛下旨意!代王殿下在长城附近失去音讯,陛下命尔等随时留意代王殿下的行踪!”



    锦衣卫一来,众将即刻停下中的事务,静听锦衣卫传达朱元璋的命令。



    得知朱桂失踪的消息,



    帅帐内众人先是一怔,随后个个瞠目结舌。



    尤其是燕王朱棣和齐王朱榑,脸色瞬变!



    藩王失踪非同可,更何况是在战场上,十有八九落入了敌!



    齐王朱榑当即直言:



    “哎!当初父皇就不该让十三来战场,这不是添乱嘛!”



    朱棣皱眉反驳:



    “话不能这么,我们可是在十三面前承诺不让一个北元蛮子踏进大同府,如今连十三都护不住,岂不自打脸面?”



    齐王朱榑闻此,面色尴尬。



    朱元璋离大同府时,自己确实在朱桂面前夸下了海口。



    怎料到,大同守住了,朱桂反倒不见了!



    气氛一时尴尬,大将军傅友德适时开口:



    “我听代王上有五千兵马,如是遇袭,应有残兵败将。锦衣卫既来,怕是未发现残军消息。”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