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算计

A+A-

    毕竟,改革宝钞利于国家和人民。



    当然,陶光啸并非善类,他追求的并非单纯行善举。



    陶光啸认为,只要朱棣不断作出利国利民的大事,他在官员和百姓中的威望便会日益增长!



    这将减少朱棣日后谋反时,大明官民的反抗情绪,有利于陶光啸的谋反大计顺利进行。



    而这正是陶光啸毕生追求的目标!



    陶光啸的一切行为,皆围绕着“如何更有效谋反”的核心逻辑展开。



    他人无从知晓陶光啸内心的算计。



    朱棣听完朱桂的分析,储君位的奖励是假的,脸上不禁泛起苦笑。



    心底里,朱棣在得知朱标病倒后,确曾觊觎过皇位。



    这时候的朱家子孙若毫无野心,不想当皇帝,那便是废物或草包了。



    因此,当朱棣听朱标提议由藩王接任储君,并将改革宝钞作为选拔条件时,他是激动的。



    朱棣觉得自己有争夺储君之位的可能。



    即便这争夺方式听起来有些儿戏。



    朱棣仍旧想尝试。



    万一这是真的呢?



    面对皇位的诱惑,哪怕会渺茫,多数人也不愿轻易放弃,总想放一搏。



    曾经的朱棣,只为老朱家守护边疆。



    但在朱标病倒的消息传出后。



    朱棣心中潜藏已久的野心被彻底唤醒。



    如今朱棣也隐约明白,为何陶光啸一再怂恿自己谋反,因为他们本就是一类人。



    不过,朱棣仍不解陶光啸为何朱桂也必然谋反。



    在朱棣眼里,朱桂是个无害的弟弟,只关心赚钱和建功立业。



    至于朱桂想谋反称帝的野心,朱棣丝毫未察觉!



    想到这,朱棣对着朱桂苦笑:



    “虽储君位的奖赏是假,但父皇设立的考验却是真的,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认真对待。”



    朱桂闻言点头:



    “那是自然的。”



    正好,朱桂近来也在考虑改革大同府的金融体系。



    毕竟朱桂如今家大业大,大同府以往的金融政策沿用了大明的模式。



    而明朝开国那帮人在战场上的确有一套,但在经济管理上却是外行。



    就拿朱元璋想让大家改革的大明宝钞来,就是典型的金融失败案例。



    因为朱元璋发行大明宝钞时,没有用任何贵金属作为保障。



    至于宝钞的数量,朱元璋也没限制。



    对大明宝钞,朱元璋的态度是想发就发,没钱用了就印,要赏谁就现场印刷。



    这导致大明宝钞自问世以来,价值不断下跌,到现在民间百姓都不愿意使用大明宝钞了。



    也因此,朱元璋对大明宝钞的改革尤为上心。



    可惜的是,老朱和他的团队实在不擅长搞经济,摆弄了一阵大明宝钞后,非但没让它贬值慢一点,反而变得更不值钱了。



    所以当朱标给藩王们布置了改革大明宝钞的任务,还完成得好就能得到太子的位置时,朱元璋不仅没出来澄清,反而帮着朱标一起宣传。



    因为朱元璋对现行的大明宝钞体系真是失望透顶,急切地想要个变化!



    这些背后的门道,朱桂不太清楚。



    但他猜,老朱肯定对改革大明宝钞特别上心。



    而其他藩王听改革宝钞做得好能有会当太子,他们也会相当关注的。



    想到这里,朱桂心里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竞争环境,正合他意!



    



    而且还是朱元璋刻意设的局,用太子之位当钓饵,打造的竞争氛围!



    有了如此丰厚的奖励悬在前头,就算最懒的藩王,为了太子位也会拼尽全力、精神百倍!



    ‘不定老朱是看到了大同府官员们争得跟狼似的,才想出了这招数。’



    朱桂心里暗自琢磨。



    毕竟以前的考核,老朱给的奖品不过是金银财宝,或者几句表扬。



    这些物质奖励对多数藩王来,不算什么大不了。



    至于那些好话或责备,更是无关痛痒。



    毕竟只要朱标活着,藩王们干得再出色,也超不过亲王这个级别。



    所以藩王们容易变得懈怠。



    甚至有的藩王,连几万几十万宝钞的赏赐都看不上!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面对自己也头疼的大明宝钞问题,朱元璋拿出了最顶级的奖赏——太子之位!



    虽然这奖励可能只是空头支票,但大多数藩王不敢赌。



    万一要是真的呢?



    那岂不是白白把明朝的皇位让给了别人?



    现在,朱元璋这一计画饼,成功激发了所有藩王改革宝钞的积极性!



    这就是老朱的高招!



    把这些想法理清后,朱桂看着朱棣,笑着:



    “先不提这茬了,到时候就看各位兄弟的段了。”



    朱棣也笑了。



    确实,各凭本事的时候到了。



    毕竟藩王们都以为当到亲王就是顶点了,生活也没啥指望,往后混吃等死就行。



    现在突然从应天府传来消息,藩王有会更进一步,成为大明的储君!



    这简直是久旱逢甘霖!



    所有藩王都会加入这场争夺,都想着要赢!



    从这个角度看,朱桂和朱棣现在已经是竞争对了!



    不过当下,两人心里倒是很平静,并没有剑拔弩张的感觉。



    “对了,我在草原遇到件怪事,十三你见多识广,帮我分析分析。”



    朱棣忽然想起什么,面带疑惑地看着朱桂。



    朱桂马上:“兄长尽管问,我知道的一定告诉你。”



    得到朱桂的保证,朱棣微微点头,接着讲:



    “最近草原上有个部落势力冒尖了,但这事寻常,本来不值一提。”



    “毕竟每个月都有草原势力崛起,又因为不心,整个部落被灭掉。”



    “不过这次这个部落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迅速稳固了根基。”



    听到这,朱桂的脸色变得微妙。



    该不会的是我的那个吧?



    但草原上一夜崛起又瞬间消失的部落多了去了。



    为啥我建的部落会被朱棣注意到?



    很快,朱桂就明白了原因。



    只见朱棣继续:



    “这些听起来挺平常吧?我也觉得平常,但这个部落的名字可不平常!”



    “它不像其他草原部落,取个瓦剌、鞑靼之类的名字。”



    到这里,朱棣的脸色也变得古怪,用一种惊讶的语气。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