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庄稼能增产七成?!

A+A-

    大明从此粮食充足,再也不会有人因饥饿而死!



    大明朝的人口即将迎来火箭式的增长!



    在眼下这个时代,人多就意味着国家实力强!



    每当多出一张嘴有饭吃,大明朝的腰杆子就更硬一分!



    燕王府里头,朱棣得知朱桂给老朱出主意改造大明宝钞的事,好一阵子没言语。



    陶光啸呢,下巴都快惊掉了。



    身为燕王的智囊,他实在难以接受代王像开挂一样连连建功!



    前不久朱桂在大同府改革宝钞的成功案例还热乎着呢,转眼间又传来消息,朱桂竟然指导起朱元璋,要对全国的宝钞动脚!



    不仅如此,朱桂还献上了世界地图和蒸汽船的制造秘诀!



    陶光啸还听,朱桂打算重启陆上丝绸之路,派大同府的军队前去护航。



    朱桂短时间内这一连串的成就,把陶光啸看的是目瞪口呆!



    就算陶光啸精通儒释道三教,就算自认是天下少有的人才,但在朱桂这排山倒海般的压力面前,陶光啸发现自己毫无招架之力!



    朱桂使的这些招数,别破解了,就算想学,也学不来啊!



    毕竟世界地图、蒸汽船这些玩意儿,不是随便学学就能造出来的!



    想着想着,陶光啸望向身边的朱棣。



    只见朱棣背着站在窗边,眺望着远方,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



    刚听闻朱桂的这一系列消息,朱棣受到了不的冲击!



    以前,朱棣从不停立功的朱桂身上,感受到的只是作为藩王的竞争压力。



    那时就算朱桂考核赢了,问题也不大,因为大哥朱标身体还好,其他藩王几乎没可能当上皇帝。



    朱桂就算考核胜出,也就是得到些金银财宝,这点东西朱棣根本不在乎。



    他根本不差这点钱。



    但朱棣怕老朱觉得自己态度不端正,所以每当朱桂立功受赏时,他都装作一副挺失望的样子。



    实际上,朱棣不过是在陪大家玩玩。



    他知道,只要有朱标在上面压着,朱桂立再多功也是做不了皇帝的。



    于是朱棣就跟着演戏,配合一下。



    可自从朱标病倒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原先因为朱标存在,其他藩王都没戏唱的局势发生了改变,他们有了问鼎皇位的会!



    现在他们之间的较量,不再是几句无关痛痒的夸赞,也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宝钞奖励,而是那至高无上的大明皇帝宝座!



    自打朱标生病起,所有的藩王都站到了跑道上,比赛谁能夺得太子之位!



    眼下的情形看,朱桂在这条跑道上跑得最快!



    “十三的变化速度,真是出乎我的预料。”



    朱棣感慨地出了心里的想法。



    自打朱标病倒,朱棣的雄心就被点燃了。



    在朱棣眼里,其他藩王都是角色,这天下藩王中,能算个人物的只有他自己和朱桂。



    然而在朱桂接二连三的建功后,朱棣发现朱桂已经把自己远远甩在身后了!



    “殿下其实不必太过着急!”



    这时,陶光啸见朱棣兴致不高,连忙劝慰道。



    与陶光啸坚定的反对立场不同,朱棣是个时常摇摆不定的反对者。



    所以每当朱棣动摇时,都是陶光啸出面坚定了朱棣继续反对的决心。



    紧接着,陶光啸继续解释:



    



    “代王殿下虽然捣鼓出不少东西,但终究不过是些奇技淫巧,上不了台面。”



    虽然陶光啸心里也觉得朱桂的那些东西很牛,但为了给自家主子提气,他就贬低了朱桂一番。



    朱棣心里明白,陶光啸这番贬低朱桂的话,是为了安慰自己。



    虽然明白,但朱棣的脸色还是缓和了些,静静地望着陶光啸。



    陶光啸接着:



    “想当皇帝,还得靠兵马强壮,他代王显然不”



    到这,陶光啸突然卡壳了。



    脸色有些难堪。



    因为他想起了朱桂千里奔袭北元汗廷,斩杀北元可汗的壮举!



    拥有这样战绩的朱桂,他兵马强壮一点不为过,自己的推理瞬间就站不住脚了。



    于是,陶光啸换了个法:



    “光靠兵马强壮肯定不够,要夺得天下,还得在军队中有根基,要有无数将领的支持,这一点上代王明显做不到。”



    “代王虽然能千里奔袭击败北元可汗,但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太弱了,这方面远远不及殿下!”



    “就算是武力争夺天下,殿下在军中一呼百应,代王绝非对。”



    陶光啸这么一,朱棣的脸色好多了。



    虽然陶光啸的话没有当初郭嘉在官渡之战前给曹操分析的“十胜十败”那么精彩,但也给朱棣心里带来了一丝慰藉。



    也让朱棣意识到,面对朱桂时,自己并非全无优势!



    单凭自己在军队中的人脉,就足以压倒众多藩王了!



    “得不错。”



    朱棣轻轻点头。



    历来都是兵马强者称王,等朱标、朱元璋去世,自己就是那个最强者了。



    随后朱棣又补充道:



    “当然,如果能不打仗就当上皇帝最好。”



    “即便是动武,十三的才能我也实在舍不得杀,我要收服他,让他辅助我!”



    在朱棣看来,这是最好的局面。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就安心辅佐朱标!



    如果朱标不在了,朱棣就更进一步,登上皇位,让朱桂来辅助自己!



    “殿下宅心仁厚!相信到时候代王一定能感受到殿下的诚意!”陶光啸拱道。



    朱棣闻言笑了笑。



    随即,朱棣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大同府的方向,眼中带着些许疑惑,揣测着:



    “现在十三从应天府回大同府了,按他的风格,不知多久又能捣腾出新玩意儿来。”



    陶光啸闻言,给出了个预测:



    “正常来,恐怕得三个月吧,三个月后,代王又能拿出震惊世人的新玩意儿了。”



    朱棣听了陶光啸的三个月,感觉还算靠谱。



    毕竟朱桂再能耐,发明新东西也总得需要点时间吧?



    不过就在这时,门外冲进来一名燕王府的亲卫,一脸震撼。



    就像是亲眼目睹了幽灵一样,脸色惊悚!



    “出啥事了?吓得你这副模样?”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