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长论

A+A-

    长安。



    秦王府内气氛凝重。



    一众官员齐聚一堂,赵钦战战兢兢地坐在当中,额头上隐隐有汗珠渗出,紧张地听着



    “你们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当前的困境?”



    赵钦急切地问道,声音中带着明显的焦虑。



    他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希望能有人给出一个让他安心的答案。



    孔思瑾见众人都沉默不语,无人出主意,便上前一步道:



    “秦王,闫如象如今已经无奈退回韩城,目前来看,只有司马彦将军调集庆州大军才有夺城的可能。”



    “哼!的倒是轻巧。”司马酃冷哼一声,脸色阴沉地道,“如今定西城刚刚被收复,大军全部压在西边,庆州能有多少可用之兵?”



    被司马酃这么一怼,孔思瑾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怨念,但还是强压着情绪道:“再不济让闫将军从韩城同步发兵,左右合围,拿下延州。”



    “定西的兵力绝对不能动,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各州郡的人马集结到长安,由韩城、庆州以及长安三面围攻,这样或许才有一定的胜算。”



    司马酃的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许多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此刻的局面,并非是无人可用,而是人员过于分散。



    而且司马彦把持兵权,闫如象被排挤到一边,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兵马也只是一个数字,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赵钦此时心慌意乱,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



    “秦王,现在安化城无需重兵把守,钱将军在那里有六万人,我们抽调五万人过来防守长安,再从其他地方抽调一些人,预计总兵力达到十五万才好。”



    孔思瑾这时候站了出来,慢条斯理地道。



    “目前看来,也只能如此了。本王这就传王令,让各郡县抽调人马。”



    赵钦深知定西以前的守将钱大壮作战英勇,绝非贪生怕死之徒。



    如今长安守城人数不足,又缺乏领兵的大将,钱大壮正是合适的人选。



    司马酃听到孔思瑾的建议后,心里很是不爽,但在这种场合也不好当场反对。



    柴劲第一次兵败后去了庆州,接到秦王的王令,要求他暂时代理庆州城防事务,同时也要做好收复延州的准备。



    此时庆州的兵力,加上他撤退回到庆州的人数,总兵力也有十万人。



    然而延州一战,他下的人几乎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相反,庆州原有的守军,却不清楚延州发生了什么,他们不相信凭借高墙御敌的延州会败得如此惨烈。



    柴劲深知其中缘由,果断下达了封口令,谁敢出延州的战况,便以怯战论处。



    至此,在庆州很少有人再议论延州的战况,后来闫如象收复了延州的消息传来,才让人们渐渐淡忘了那些恐惧。



    钱大壮带着五万兵来到长安,被安排在长安城外西郊大营驻扎。



    赵钦为了牢牢抓住兵权,特意前往大营会见钱大壮,孔思瑾一同陪同。



    “末将见过秦王!”



    钱大壮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因为定西城的失利,他原以为这次前来长安是要被治罪,心中忐忑不安,没想到会被秦王亲自接见。



    



    “钱将军,定西的事情本王已经清楚,罪不在你们,相反,将军英勇御敌,本王甚是满意。”



    赵钦既然是来拉拢人心,自然不会对钱大壮加以苛责。



    “承蒙秦王不弃,本将定会为秦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钱大壮跪地不起,听到赵钦的话,心中感动不已,当即表明自己的忠心。



    “好,有大将军这句话,本王放心了。即日起,钱大壮被任命为征讨大将军,届时补齐五万兵马,统兵十万,做好征讨延州之战的准备。”



    赵钦递上一块兵符,话时语气坚定有力。



    再次被重用,钱大壮心中充满感激。



    实话,他本是朝廷边军,按道理应受命于朝廷兵部。



    不过藩王在战时任命将领,也是可行的。



    前提是为了本地区的防守防卫,否则随意封一个大将军是不合规矩的。这也是朝廷给予在外藩王的一种特权。



    



    上郡战败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栾城,与此同时,京都朝堂之上的众人也得知了这一消息。



    “赵生的大军都抵挡不住,难道赵宏的联军兵器发展竟如此迅速?”



    对于上郡所发生的一切,不仅仅是赵晖感到吃惊,整个朝堂都弥漫着一股畏战的气氛。



    御书房中。



    韦荣和范文渊,以及兵部的秦廉、郭自修等人恭恭敬敬地站立在书案面前,赵晖将内心的担忧了出来:



    “不瞒诸位,上郡还担负着为朝廷打造新式武器的重任,如今这般失守,定会给敌军提供更厉害的武器。就连设计武器的赵生新军都战败了,朕真的是忧心忡忡啊!”



    这一番话,在场的人又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一旦赵宏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必定会对朝廷构成巨大的威胁。



    “陛下,奏报上,这次作战,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大炮,这个大炮对方竟然能远程攻击,其次还有他们使用的型虎樽炮,一个人就能操作,动性极强。”



    韦荣在内阁中曾经对此事进行过讨论,所以此刻将众人的争议了出来。



    秦廉也看过奏报,心里多少对这些事情有所看法,他躬身道:



    “同等战备情况下,对面的兵力数倍于我方守军,人数上的巨大差距实在难以抗衡,他们被迫撤军也是无奈之举。”



    赵晖久经沙场,对秦廉所的自然是认可的。



    关键是闫如象兵败后,武器难以得到补充,想要夺回失守的两座城池,可谓是难上加难。



    “两位的都有道理,问题是现在闫如象撤回了韩城,那里根本不具备补充武器的条件。据奏报上,单宁带着几千人去了河东岸。”



    这一句话,让在场的人一下子被拉回了残酷的现实。



    如果赵宏占领了上郡,继续大力发展武器,而己方又没有足够的应战能力,继续等待下去只能是不断丢失城池。



    想到这里,赵晖牙关紧咬,他深知朝廷这次必须派出重兵,并且用上重型武器,狠狠打击敌军,才有获胜的可能。



    接下来,他开始盘算着自己中的武器是否能够满足这场大战的需求。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