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和气生财

A+A-

    杨培风梳洗完毕,换上店铺老板准备给他的尤其耐脏的黑衣后,出门便觉寒风吹面。清清爽爽,畅快无比。



    既已知晓那家人姓“许”,且一时半会儿逃不掉。他也不急。



    回到店铺,他正瞧见老板在替木子寒挑选衣物。



    和早先遇见的老人家一样,都是热心肠。



    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换好衣衫后的木子寒,摇身一变,仿佛成了高不可攀的贵人。



    杨培风懒洋洋躺在椅子中,将一头长发摊开晾干。



    店铺老板笑吟吟打趣道:“刚开始没主意,现在一看,嗨呀!你娃生得好白净。就该逮起来,拿去配种。”是杨培风。



    木子寒深以为然地点头,“是极!是极。”



    杨培风轻轻挑眉一笑,“我天生不爱体力活。这种好事,该由大当家您去才对。”



    扶风城昼短夜长,杨培风昼伏夜出,淋雨的时间比晒太阳都多。又得益于陆老爷姿容绝美,他生得好看些,实乃理所应当。



    但令“谦谦君子”四字,真正得以具象的缘由,是其与生俱来的慵懒,以及眉宇间日渐增添的倦怠。



    而看似无可挑剔的杨培风,却有着他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沉暮气。并不怎么讨女孩子喜欢。



    反观木子寒,除了嗓音跟抽了十几年烟的中年人般厚重外,比杨培风更高更壮。英姿飒爽,锐气逼人。



    在这外表下,实打实却是一个,害怕了会哭,受了委屈会怒,一言不合就大打出的少年。



    为人直爽的青山寨大当家,是匪寇,亦是赤子心诚的游侠儿。



    杨培风倒有点好奇,对方口中的姐姐,又是哪般面目。



    “令姐,比你还厉害吗?”他好奇地问。



    那人竟会抢一个山寨,而且真的让她抢下来了。



    木子寒深吸了一口气,哭笑不得道:“我的本事,都是她抽空教的。估计能打十个我!”



    少年这话,大意想让杨培风知难而退。莫因兰溪城的事,自讨苦吃。



    杨培风暗自咋舌,能打十个天心,必定神宵无疑。



    天赋绝伦的修士,及冠之年跻身天心,四十不惑踏足神宵,再七老八十证道十二境。这便可称一路稳扎稳打,洪福齐天。



    直到十三境,“天道”,才将所谓的天才、妖孽,打回原形!



    三人闲聊许久。



    杨培风的天赋似乎都在摆摊算命上,东拉西扯,问了店铺老板好些个事。



    他唯独没问,这里是哪里,兰溪城又在哪个方向。



    当下有当下的事要做。



    现在,他准备去和人讲道理。



    待头发晾干,杨培风接过老板递来的一只木簪钗上。对着铜镜审视一番后,只觉头发更白了一些。



    好在打眼一瞧,大体上仍是黑色。



    “大叔。我们都是外地人,练过武。进镇子的时候,他被人揍了。这个场子,我们现在要去找回来。就是那个许家。”



    “您看有没有想的?我们承您的情,想听听您的看法。”



    杨培风娓娓道来。



    店铺老板吃了一惊,道:“和气生财呀!二位少侠,周大娘一辈子也是地里刨食的穷苦人,没过几天安生日子。你们一定要去,我拦不住。但还是那句话,和气生财。你们不像坏人,有什么矛盾,不妨坐下来聊。”



    



    杨培风躬身作揖,认真道:“行。我们此去,绝不闹出人命。”



    店铺老板瞠目结舌,所以还是要打?他急忙又道:“和气生财”



    杨培风本要找件趁兵器。



    但听了店铺老板的话后,他将这个念头打消掉。



    “多谢款待,后会有期。”



    杨培风拱道别。



    店铺老板仔细回了一礼。



    两人离开衣店时,将近正午。



    熟悉的鞭炮鸣响传遍大街,也略等于响彻整个镇。



    祝寿宴,就摆在数百米外,一间大差不差的酒楼。



    “一会儿你别话,更别动。若吓着谁,不好收场。”杨培风仔细叮嘱。



    木子寒瘪嘴,“不打架,那咱们还去做什么?”



    少年全然没听进去店铺老板的话。



    “还能做什么?”



    杨培风理所当然道:“让人赔礼道歉,随便给点银子,打发了我们就是。不后面赶路需要花销,就这两身衣衫的账。你有脸赖,我可没。”



    吵架动,就要人命。天底下,没这般道理的。



    杨培风道:“总之,给你出口恶气就是。”



    木子寒连连点头,脸色又变,乐成了一朵花儿。



    这里,不知道什么名字的酒楼外的空地上,露天摆放了二三十张桌子。百十来人谈笑风生,场面还算热闹。



    简单询问后,杨培风得知,此地与扶风传统如出一辙。除红白二事外,其余诸如寿宴、孩百日宴、乔迁宴等等,只需人到,不收礼金。倘若谁执意送礼,反倒成了另类,相当于打主家的脸。



    这也为身无分文的两人,省下不少麻烦。



    杨培风与木子寒去到角落坐下。



    “杨兄,咱们两个外乡人,怎么一直没人赶我们走。”木子寒压低嗓音。



    杨培风悄声解释道:“一个镇,大不大不。住所隔了几百米,就不太会有交集。张三觉得,这是李四亲戚,李四却想,可能是王五的朋友。”



    “况且,这种宴席,主人家要的是脸面,彰显财力。客人越多,他们脸上越有光。大喜事,无非多添两双筷子。”



    在扶风城时,杨培风不爱热闹,但却经常瞧见王青彦参加各种酒宴,并带回来许多饭菜。有好的酒水了,对方也会请他喝。



    这些道理,也是王青彦讲给他的。



    换个角度去想,即便杨培风办宴,也不会吝啬酒水与外乡人。



    “杨兄高见!”木子寒又学到了一些,不禁沾沾自喜。



    杨培风担心教坏少年,又补充一句,“咱们一声不吭落座,此举不礼。但这次,我也只能便宜行事。”



    他来讲理,不是讲礼。



    很快,在一阵锣鼓声中,所有人陆续落座。有身段婀娜的伶人登台献唱。正是当地民俗祝词。



    杨培风瞧也不瞧一眼。只顾饮酒。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