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唐的隐藏的超级高手

A+A-

    纯白色的碗。



    这光泽,这感。



    窦乐看到工匠们将一块块白色的石头放在容器内,然后粉碎成粉。



    高白瓷。



    对,高白瓷用的原料,加上碱是可以烧玻璃的。



    窦乐命人叫来琉璃匠人。



    这时,杜依艺也找到好几种亮晶晶的石头。



    有一种窦乐知道烧不成玻璃,就是那种超薄的,透明的,一片片的石头。



    但石英石应该可以。



    如果窦乐是一个普通人,这活怕是不好干。



    但他是国舅。



    一个巨大的池子,里面全是融化的锡。



    琉璃匠人在窦乐的安排下,尝试用铜管吹玻璃。



    还有一道工序,可真是费了大劲。



    工匠们将锡用铁滚子整的比纸还薄,然后放在平板的白玻璃上,再往上倒水银,玻璃的表面就变成银白色的液体。



    成功率有点低。



    工匠们给制作好的背后涂上漆,再木板做背板,而后加木框固定,再加一个盖子,然后是一套支架。



    窦乐将一面两寸左右大的方镜子递给杜依艺:“你的,辛苦了这么久,回去拿给你家夫人。”



    “谢国舅。”



    “留在这里,继续研究,等我派人送信你再往长安城按我的要求送一些。现在还是继续研究吧。”



    “是。”



    窦乐留下了杜依艺,带着一些制作好的玻璃物品,开始北上。



    他要去韦泽关。



    韦泽关,就在晋阳以东约四百里。



    窦乐上次在晋阳的时候就想去看看,结果刘武周南下,也就没过去。



    北上,路过洛阳的时候,李世民带人出城拦住了窦乐。



    “舅舅。”



    “二郎,我就是瞎溜达,暂时不想回长安城罢了,你还特意来送我。”



    李世民有一点点尴尬,拉着窦乐的马到了一旁。这才道:“舅舅,姐姐多次写信来询问,窦建德是怎么败的,我没办法。”



    “二郎的意思是?”



    李世民道:“洛阳这边的仗打完了,不如舅舅带亲卫北上。”



    “还有。”李世民压低声音:“我的兵法最初是姐姐教的,当初晋阳起兵,我们还没到长安的时候,姐姐孤身回到鄠邑,短短三个月,就聚集了十万雄兵。一战击溃前隋名将屈突通,攻打长安城,姐姐也是主攻。”



    窦乐问:“这意思是,换任何人去守韦泽关,圣人都不会放心。”



    “是,唯有姐姐。”



    窦乐回答:“我明白了。”



    一路北上,数日后,窦乐先到晋阳,休整几日之后,再往东去往韦泽关。



    李秀宁在韦泽关以西,十里外相迎。



    “舅舅,安好。”



    



    窦乐回礼:“平阳,气色不错。”



    两人并马前行,李秀宁问:“舅舅没给自己备一副甲?”



    窦乐想了想之后回答:“我最近练习的还是不错的,在平地上,可以让马慢跑起来,若是山路,我骑在马上挺紧张的。”



    李秀宁用袖子挡住嘴笑了。



    进了韦泽关,何潘仁立即上前见礼:“公主。”



    李秀宁点了点头:“听你立下大功,父皇加封你为郡公,右武侯将军。”



    何潘仁:“都是托国舅的福,的就是跟着混了些功劳。的这几天又立功了,亲自押运,护送了一件宝物。”



    窦乐也立即道:“对,对,何将军亲自督造,十几天衣不解带,一直在工坊盯着。”



    看窦乐也在帮自己话,何潘仁立即摆着一只非常大的箱子上前。



    箱子塞满了草,又套着一只箱子。



    打开后,里面垫着厚厚的丝绸,然后才是一个布包。



    一层层打开。



    是一面一尺高、六寸宽的镜子。



    可以,当世唯一的一面。



    其余的,最大就是四寸高,两寸多宽。



    这么大的平板玻璃,失败率超过九成五。



    李秀宁看到之后,窦乐看得出来,她脸上的惊喜明显是装出来的,虽然不断的着喜欢,也着感谢何潘仁的话,却对这镜子,并不怎么在意。



    何潘仁只看到公主李秀宁喜欢,也是满心欢喜。



    当何潘仁离开后,李秀宁看着窦乐:“舅舅,这物件拿到长安,怕是长安城的贵妇们都会把你的府门踏平。可我不喜欢。”



    窦乐正想问,李秀宁接着道:“二郎写过多封信过来,与窦建德一战,他错在不清楚舅舅府中四卫的战力,若是事先知道,此战应该是等着窦建德攻打虎牢关,而后绕到阵后出击。”



    窦乐回答:“我也不知道。”



    李秀宁:“舅舅不知?”



    窦乐:“我只是认为,要强,更强,没想过窦建德带着十万农夫过来,从战术上讲,这是低估了自己,高估了敌军。”



    李秀宁笑了:“在长安一别,已经是差不多有两年了。舅舅可记得,当年母亲过什么?”



    窦乐指了指脑袋:“我能记得我自己是谁,就不错了。”



    “听外公讲,母亲在七岁那年,杨坚逼迫静帝将皇位禅让,静帝是我的舅外公。母亲愤然:可惜非男儿之身,否则就可以解救舅舅的危难。听到这话,外公当时吓坏了。”



    窦乐不由的点头:“平阳,平阳,就是平了杨家。”



    李秀宁:“父皇立国,我大唐史册上,母亲讲过的这句话,一定会写上去。”



    “嗯!”窦乐认可。



    这时,李秀宁话锋一转:“舅舅,借你的亲卫给我。”



    “啊!”这话,让窦乐大吃一惊。



    李秀宁看着窦乐:“最应该完成母亲志愿的,是谁呢?是舅舅你,还是父皇,或者是我,再或者,是我们。”



    窦乐双拍着了脑袋两侧:“等一下,让我静静。”



    李秀宁一转身,拉开一幅巨大的地图:“河北,从韦泽关出兵是下下策,因为山路难行,大军不可能快速的穿过山脉。从河南出兵才是上策。但是,舅舅这几千亲卫,可比十万雄兵,韦泽关可出兵。”



    窦乐不断的摆:“不,不。”



    “舅舅有何高见?”



    窦乐:“先平萧铣才是上策,然后平江南。打下河北,就必须要面对突厥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必须有兵马防御突厥,北线太长,在河南防御河北相对容易一些,平定了萧铣,然后是江南,再北上我们可以水陆并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