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海上的六百里加急

A+A-

    身在渝关的李世民问长孙无忌,是否听过莱州水师建造的一种快船。



    长孙无忌听过,也见过。



    长孙无忌回答:“是,名为信传,是在舰队中来回传信,类似斥候一样的船只。船上只有仓,放置几日用的水与食物,船体细长约为四丈,仅数尺宽,却有四道大帆,曾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一日夜从莒城几乎到大江口。”



    李世民又问:“逆风呢?”



    长孙无忌:“逆风也有一日夜接近三百多里的记录。侧风一日夜可达五百里,六百里。”



    李世民:“笔墨,调一艘船南下,送信往钦州去。”



    “是。”



    李世民虽然认为长孙无忌提出的好建议。



    可此时,打的是战略,不是战术。



    若是鼓动新罗,对大战略而言,李世民感觉不是很好,后续就需要花心思去弥补这次的计划造成的影响,他写信的目的不是问能不能干。而是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再换一个法就是。



    岭南能不能给送来几万人什么的。



    因为李世民知道,岭南那边一直在往南缓慢的推进。



    那什么扶南国、真腊国,竟然还敢向大唐宣战。



    至于女儿国的舞姬。



    李世民这边也有数人,是从岭南过来的。



    在大唐,舞姬现在都是有地位区分的,女儿国是臣属国,所以她们的舞姬是良人身份。



    而新罗婢,是奴婢。



    吐谷浑舞姬,也是良人。



    突厥舞姬呢,一半奴婢一半良人,主要是看从什么渠道来到大唐的。



    言归正传。



    李世民这会就是借问战略的理由,找窦乐要人。



    反正,少也得运来五万人,否则辽东开荒就会受影响。



    你总不能,不让辽东迁移过去的农户不生娃娃吧,非但不能阻止,辽东总管府还要拿出些糖、米等物,对各屯有一个关怀。



    毕竟这增加的,都是大唐良人的人口。



    人口,即国力。



    新型快船。



    名为飞燕船。



    两队人轮换,连个睡觉的船舱都没有,就是挂着吊床在船上休息,日夜不停,拉满帆,一路往南,从渝关这边码头出发,绕过莱州港,然后距离海边有一些距离,经泉州、番禺,往钦州去。



    每次收到信呢。



    窦乐都要感慨一次。



    再顺便吐槽一句。



    电报,到底什么时候能用呢?



    这送信的方式,实在是太慢了。



    信到钦州,窦乐不在。



    窦乐去关注他的珍珠湾了,去年种下的珍珠,其实已经长了有一层了,要等到完全长的能和天然纯珍珠一样,还得需要差不多一年时间。



    这可是一笔超大的财富。



    窦乐是打算往地中海贩卖的,养殖的珍珠,利润可比丝绸高的太多,太多。



    信。



    



    是李秀宁代收的。



    也就是李秀宁呢,换个人没资格拆秦王李世民的亲笔信。



    李秀宁到了海边,来到珍珠湾。



    “舅舅。二郎有信来。”



    窦乐问:“幽州,或是辽东有麻烦?”



    李秀宁的非常直白:“他借询问对半岛的战略,事实上打算要人,看情形少也要五万人北上,才能填补辽东开荒的人力缺口。”



    “哈。”窦乐干笑两声:“笑话,岭南这边的人去辽东,估计不用干活,冻就全冻死了,他们很难适应那边的气候的。”



    李秀宁:“舅舅,可有良策?”



    窦乐接过信,一看信上的日期:“这么快送来的?”



    李秀宁:“飞燕船。”



    窦乐一只托着下巴想了想:“平阳,番禺水师眼下新船可战否?”



    李秀宁:“可战。”



    窦乐:“告诉刘文静,鼓动让百济王出面,请倭岛出兵。我们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可以的。你看。”



    窦乐在沙滩上用刀画着简单的海图。



    “倭人若是攻打新罗,一定会经过对马海峡,这里有几个合适的登陆点。对马海峡的水底有洋流,你带舰队埋伏在这里,把他们一锅端。然后让刘文静放出消息,只海上有妖风,倭岛的舰队被妖风所灭。”



    “至少鼓动倭人的方式,非常简单。只百济要一统三国,剑指中原。倭人一定会派兵,少也有几万人。活捉上两万,也能暂时解决一点人力问题。”



    李秀宁听完便问:“倭人,在辽东可否适应寒冷。”



    “哈,哈哈。”窦乐大笑。



    窦乐心:开玩笑,倭人可厉害了,西伯利亚那么冷的地方,都可以种土豆呢,辽东才零下多少度。



    窦乐笑了一会:“入冬前,请宫中快刀顺便教徒弟。”



    窦乐的隐讳,李秀宁却明白。



    全阉了。



    这都是事,眼下测试水师的战斗力,给倭子来一次海上的包围战。



    大事。



    海上的包围战,不仅要将敌军全灭,而且要保证消息不会走漏。



    只有保证将倭军全灭,才能放出消息,倭军被海上的大风给吹的死光,而不是被埋伏了。



    否则,百济的战略会受影响。



    对倭岛的战略也会受影响。



    在李秀宁准备离开,去番禺那边找冯盎,带水师北上的时候,窦乐叫住了她:“平阳。”



    “舅舅,还有何吩咐。”



    窦乐没话,用刀继续在沙滩上把刚才的海图画的范围更大一些,而后用刀插在一处:“这地方,当你看到海边有一个很大的入海口之后,继续往前,接下来会看到一处类似咱们这珍珠湾的地方。”



    “看到之后,沿海岸继续走,大概就是十里或是二十里。依直角垂直方向,就是十里,便是银山的位置,这片银山非常巨大,有多大,我也不清。”



    窦乐很严肃:“切记,切记,莫让人知晓你去过。冯盎是自己人,可以不用瞒,但倭人、百济、新罗,万万要保密。”



    李秀宁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杀气:“带亲信船队悄悄过去,不留活口。死人是不可能泄露这个秘密的。”



    窦乐点了点头。



    李秀宁盯着窦乐画的简单海图看了足足一刻钟,让这图印在大脑中。



    李秀宁虽然有疑惑,却没问。



    她不明白,舅舅窦乐为何知道这么详细,如果猜测的话,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舅舅去过这座银山,亲眼看到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