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程咬金自认非常擅长的事情

A+A-

    程咬金来了。



    打了个招呼。



    窦乐没抬头,上看的是关于岭南这边第一届运动会的筹办情况。



    这是大事。



    关系到岭南这边各部落,各族能否与中原的关系更近。



    这是民族大融合的要紧事。



    有了岭南各部落,将来就可以制定计划,将东南半岛全部划入大唐的图。



    窦乐一看是程咬金,也跟着笑了:“怎么,苏有福找你了。”



    程咬金笑呵呵的在桌上拿起一块点心放在嘴里:“他国舅太辛劳,也担心倭人不善。老程就是来问问,倭人是如何一个不善。”



    窦乐起身给程咬金倒了一杯茶:“尝尝,岭南的陈皮煮福州的黑茶,养胃。”



    程咬金双接过。



    窦乐突然表情一变,眼神中都带着一丝杀气:“老程,死掉的倭奴才是好倭奴。古话的好,天无二日,从倭王向隋末帝写国书,自称天子的那时候,咱们和他们就是死敌了。不共戴天。”



    程咬金留意到,窦乐称呼杨广不是隋炀帝。



    而是末帝。



    这不是普通的改变。



    不过,程咬金却没就这事多想,只是顺着窦乐的话往下:“这事,老程擅长。不仅老程擅长,众多老兄弟都擅长。让倭奴,都变成好倭奴。”



    窦乐:“别浪费,你想一想,一座每年可以挖出百万两金子的金山是什么感觉,这需要人去挖,挖矿很辛苦,会死人的。”



    程咬金只是笑,却是半个字也不往下。



    闲聊几句,程咬金告辞。



    他过来,只想听一句话。



    那就是,打,或是不打。



    既然窦乐打,程咬金心中就有数了,至于当下的银山在何处,有多大,他不在意。窦乐随口提到的金山,有多大,在何处,他也不在意。



    程咬金不好奇。



    他相信,当需要自己知道细节的时候,自己就一定会知道。



    不需要自己知道的时候,少问。



    自古以来,功勋之臣都是死于多事。



    想汉时开国名臣,有几个善终的。



    程咬金离开后,窦乐拿出本本,在上面写了一个桑字。



    倭岛,最大的价值,不是矿产。



    矿产总有挖完的一天。



    倭岛最长期的价值是,桑。



    倭岛拥有中原之外,种桑最好的自然条件。



    倭子曾经创造了两个贸易的奇迹,一个是白银,一个就是生丝。



    只是,这个计划要如何实施呢?



    窦乐眼下还没有好主意。



    次日,窦乐起的很早。



    相对于平时要多睡一会,这算起的早。



    窦乐到院子,独孤十三都带人绕着钦州城,晨跑二十里回来了。



    被邀请而来的平阳公主李秀宁呢,已经坐在餐厅内吃早餐了。



    洗漱之后,窦乐坐进餐室。



    李秀宁起身施礼,而后道:“听苏有福讲,舅舅近日公务繁重,总是在深夜还在看公文。”



    窦乐坐下:“希望再过几年,便可以什么也不管,作个闲人。”



    闲?



    李秀宁不怎么相信。



    这话呢,窦乐是真心话。



    等一切都上了轨道之后,能闲下来,肯定是不愿意忙碌了。



    毕竟刚穿越过来的时候,窦乐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睡到自然睡,再也不做那九九六的劳碌之事了。



    用过早餐,窦乐道:“平阳,换骑装。”



    



    李秀宁没问,跟着婢女去更衣了。



    为什么要换骑装。



    因为,窦乐的火车,实在是太。



    有多呢。



    火车头长七尺,纯工搓出来的,负责烧煤原本是杜顺。



    杜顺是文人,虽看这火车头,让他抡几十下铁铲,他有点撑不住,换独孤十三。



    车厢内,也很少,都是六尺长的。



    制作成架子,然后换上马鞍,一共九节。



    铁轨很短,只有不足一百步。



    绕着工坊内一个圈。



    是玩具。



    这东西就是玩具。



    先是让跑上几圈,让李秀宁看看,窦乐准备骑上火车的时候,李秀宁伸一挡:“舅舅,这铁马只能这么吗?”



    别看古人。



    李秀宁虽然不懂什么叫科学技术,可她却能看出来,这不是普通的东西。



    窦乐哈哈一笑。



    可看到李秀宁一脸的严肃。



    收起笑容,也严肃的道:“原本呢,想告诉你这是玩具,给娃儿玩的。谁想你竟然能看出来此物的不同。这东西依原设计,车头应该是八丈至九丈长,配有一个拖斗,同样大,带着煤炭和水。”



    “接下来是车厢。大依我所想,十丈长、一丈高、一丈宽。可以拖行二十节车厢,这边来。”



    骑火车的游戏没玩成。



    因为不需要。



    不远,就是两个造好的车厢。



    作为样品摆着。



    用篷布盖的严实,旁边还有帐篷,帐篷内住着国舅府的亲兵,一个帐篷内十人,日夜守在这里,半个月才换一次人,守的比国舅府的大门还严。



    情怀。



    窦乐对自己原时空的情怀。



    绿皮车。



    从车厢的外图,再到里面的布局,窦乐凭自己的记忆,深度还原了原时空的绿皮车。



    窦乐一只扶在车厢上。



    “它,承载着岁月、承载着我们驶向天涯海角。虽然很慢,却可以让人有时候欣赏沿途的风景。车厢内的旅人,吵杂的声音,总之,它很好。”



    李秀宁在旁问:“舅舅,有多慢?”



    “很慢,一个时辰大约在一百二十里。”



    作为初代火车,窦乐看过杜顺这边所有的测试报告,能达到时速三十公里,已经是当下技术的上限。



    若是货厢装载的过重。



    或是客厢载客过多。



    挂载的车厢太多等等。



    速度一定也会受到影响的。



    李秀宁伸按在绿皮车厢上,她不太明白,刚才舅舅眼神中对这个车厢是带着一种似乎是慈爱,又像是怀念的情绪。



    国舅府有不少珍宝,还有十多只舞姬团。



    李秀宁都没有见过窦乐的眼神有过变化,这只绿色的,十丈长的巨车,却让舅舅窦乐动容。



    扶着车门往里一看。



    瞬间。



    就是一瞬间。



    李秀宁的眼神变了,再看这绿皮车厢,如同看到神兵宝驹。



    等一下。



    一个时辰跑一百二十里。



    这车厢内看坐椅,依李秀宁分析,至少可以坐一百四十人,过道还可以站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