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辽东的新的四个有名望的姓氏

A+A-

    作为俘虏,苏我仓麻吕在倭岛,还是相当有地位的,眼下是俘虏,什么也不是。



    莱州港的后勤营一边忙碌一边在抱怨着。



    突然多了这么多俘虏,牢房都要另外改建。



    原本的牢房,一丈宽有多少根木料,木料多粗,那都是有定数的。



    眼下不行。



    有些牢房木料中的间隙过大,倭人可以钻过去。



    莱州这边,关的都是倭岛有点身份的人,以苏我仓麻吕为首的一众倭将、倭臣。



    莱州水师在海上捞上来的人呢,直接运往营口。



    营口。



    有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和兵。



    清一色的和女。



    其中出现在四大领主。



    分别是李下、花下、来下、郑下。和女四大家族。



    其中这个来下,却有头。



    家族不大。



    眼下,只有兄弟二人。



    兄来恒、弟来济。



    兄弟二人,也不过二十岁出头,家道中落。



    但有人保。



    秦琼。



    因为他二人,是来护儿的第十一子与第十二子,他们的父亲与兄长,都死于江都之乱。



    这来下氏。



    就是来氏家族门下的家丁。



    最初,有人喊她们,喊的就是来氏门下,喊的久了,她们就自称来下,名字也依来下来起。



    因为后台硬,每次去抢人,都比别人抢的多。



    慢慢的,来家屯田的地方。



    已经有高句丽奴工一百人、新罗奴工三十,倭奴工近三百人。



    最初的突厥战俘们,也升级成了家丁。



    再加上接近二百和女。



    慢慢的,在辽东算是相当有规模的屯田营。



    营口港。



    最大的四个屯田营,自然就是江都来氏、荥阳郑氏在洛阳的分支一族、赵郡李氏的四个支房、以及花家。



    花家,就是花四娘、花六娘的家。



    家中没兄弟,只有姐妹。



    眼下,却也是辽东相当兴旺的家族。



    花四娘血战卑沙城,平阳公主亲自封赏的。



    营口这边,当下三千和女,属于大一百多个屯田营,其中就是以李、来、郑、花四家人数最多,三千和女,他们就占了一千人。



    船到了。



    一根绳子上串十六个倭俘虏。



    码头上,甩牌子,吵架的,叫卖的,声音是不断的高低起伏着。



    当过农夫的倭俘虏,再看年龄合适的。



    倭岛,平均寿命在二十五岁。



    隋末唐初的时候,大唐人平均寿命是二十岁。



    这是窦乐原时空所统计的,也不算没根据,比如婴儿夭折,年少疾病,青年劳役,壮年上战场



    码头上,优先抢的,都是二十五岁以上的。



    因为,这些人有种田的经验,属于熟练工。



    而且到了这个年龄的倭人,还没病、没死的话,那属于强壮。



    码头上吵架的,全是在抢人。



    还有打起来的。



    别看只有四尺的身高,打起来也是相当凶残。



    没一会功夫,惨叫声就成了码头上的主要声音。



    不是因为打架。



    而是因为嘎蛋。



    这次倭岛为了在半岛的利益,可以全力出兵。



    五万人,打死、淹死不少人,好在唐军为了辽东开荒,只要没抵抗的就不再攻击,否则这五万人,一个都活不了。



    



    眼下,感觉能捞上了四万多人。



    就凭这一点,辽东各屯田营,就凑钱给冯盎的番禺水师要送些礼物的。



    高句丽那边呢。



    毕竟离家近,有许多人还是用木板往回飘。



    能捞上来的,只有一万多人。



    两边合起来,肯定有超过五万人了。



    这对于辽东开荒,是有大帮助的。



    只是



    码头上的味道变的越来越怪了。



    嘎那个,也嘎的太多了。



    这时,有两条船过来。



    有管事的校尉在码头上递了一份文书。



    整个码头炸锅了。



    来下、李下、花下、郑下四大和女家族除了没动刀子之外,上演了一出全武行。



    因为,这次船上运的倭岛大船上,有名有姓的贵族高仆。



    都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



    不!



    原本在倭岛,一直处于人下人,身份最卑贱的这些和女们的眼中,一个有名有姓的贵族家高仆,在她们眼上,就是贵族。



    这样的人,带回去,成为自己的仆从,心理上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其价格开始一路飙升。



    终于,有人开出了天价。



    来家的一位管事,高喊着:“左边那一串,一百担占城米。”



    一句话,码头上瞬间安静了。



    倭岛,不是金本位,也不是银本位,他们的经济就是米本位。



    一百担占城米。



    这就是四千钱的价值。



    不。



    在和女心中,一百担占城米,放在倭岛,就是贵族家,也足够一百人吃一年了。她们这些贱民,根本就没有米这种高级食品,平时就是一个杂饭团,的,就是一餐饭的她们眼中,一百担米这已经是天文数字。



    来家的管事标下了最高身份的那一串,语气很是平淡的对来下一族:“回去记得谢过主君恩典,领人去吧。”



    四千钱多吗?



    长安城。



    普通昆仑奴是七贯钱。



    品质上乘的昆仑奴有卖到二十贯钱的。



    普通新罗婢,为五贯钱。



    一等新罗婢,最贵有百贯的价值。



    一串倭贵女,能值一百担米,在来家而言,就是花上四千个钱,给家仆们增加一点忠诚度。可在辽东这地方,也算是喊出了天价。



    钱是事。



    能在辽东立足,屯田营能开荒更多的田地,这才是更重要的。



    数日后。



    李世民带五万幽州军,北上。



    目标安市城。



    在距离安市城还有一日路程的时候,李世民接到电报。



    扎营、待命。



    接到这条命令后,李世民第一反应是,难道高句丽请降,动了朝堂上的那些文武?



    李世民猜错了。



    李靖到了。



    来到了幽州城。



    知道李靖到来,李渊第一叫停了准备攻打安市城的李世民。



    李渊的想法就是,叫李世民回来。



    去审长孙无忌的案子。



    然后,替换李靖前往带兵攻打安市城。



    谁想,李渊也想错了。



    李靖到,第一件事情就是扛着地图找窦乐。



    “国舅,攻打安市城,虽是上策,可臣还有另一策。”



    这话,在窦乐听来就是,攻打安市城,算不上什么好计策,这么客气与委婉,也只是怕伤了自己的面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