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祭祀前隋英灵

A+A-

    砍了。



    那可是当今的高句丽世子。



    高句丽的王位继承人。



    眼下,被泉氏送来,本就是一招很毒辣的计策。



    就这么砍了?



    萧皇后问窦乐:



    “你不怕高句丽万民怨恨?”



    窦乐回答的很强硬:



    “弱者,只有悲鸣,没有资格怨恨。再了,这一仗打完,我已经达到了战略目标,怎么也要歇歇,五年不算长,三年不算短。”



    萧皇后却:“今年,我六十有三了。”



    窦乐:“老嫂子能活到八十。”



    萧皇后没再什么。



    她的意思是,她还能活着看到高句丽灭国吗?



    窦乐的意思,她能活到八十岁,还有的是时间。



    萧皇后又道:“来之前,在莱州码头上,有件事,你可听听。”



    萧皇后的就是那个兵的回答,窦乐听完:“他们还差的远呢,这世最强,一定是有文化,有信念,有理想的人组成的军队。”



    萧皇后听完:“文化、信念、理想?”



    窦乐:“当然,没文化就不识字,连字都不识,怎么讲道理呢。所以,有文化是基础。而信念可大可,往的,为自己家里那几十亩田。往大了,为保护家国天下,这盛世富足。而理想,这个还有点远,他们才刚识字。”



    萧皇后可不是普通人,也是读过许多书的人。



    此时,听到窦乐这话,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唐永业军,还是大唐的军队吗?



    是唐皇的军队吗?



    当兵吃粮,只有傻呼呼的只有一把子力气的兵,才是好兵,他们才最听话。



    当兵的,读了书就会有思想,还有信念。



    有了信念,就不能随便糊弄。



    皇权也就不可能被神化,不能被神化的皇权,也就是比县令的印章大些。



    不!



    萧皇后想到一人。



    三国,诸葛诞。



    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氏,粮草耗尽兵败被俘。



    胡奋拿诸葛诞的人头,问这些亲兵可降。



    杀一人,问一次。



    最终,诸葛诞亲兵被斩尽,无人降。



    若有一天,窦乐处在诸葛诞的位置上,会如何?



    萧皇后不由的笑了。



    会如何?



    唐永业军,能将这天下翻过来,没有人能够在抱着以死殉道的永业军兵锋之下,敢言胜。



    因为窦乐,给了唐永业军,他的道。



    萧皇后站起来了:“回去想想,祭祀之时,当如何?”



    窦乐:“我请王绩帮我写了祭文。”



    萧皇后问:“若你自己写呢?”



    窦乐:“有王绩代笔。”



    “若你自己写呢?”



    窦乐:“我不太会写。”



    萧皇后第三次问:“若你自己写呢?”



    窦乐这次没有急着回答,思考了好一会,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这只是他没有指挥好,士兵们却是为大隋战死的。



    若非打断了高句丽的崛起势头,怕是此时高句丽更加可怕。



    配得上。



    



    窦乐借用了穿越前的一句话:“待某回家、代某回家、带某回家。”



    四个字三遍?



    萧皇后不愧是饱读读书的人,立即就想明白了,三个字的不同。



    待、代、带。



    萧皇后推开门出去。



    她很庆幸,自己把传国玉玺放在窦乐身旁。



    七月,中元节。



    依古礼,这一天,鬼门开。



    连同乙支文德、高恒权在内。



    高句丽,高氏一族,二十七颗人头,包括现斩的,摆在祭台上。



    乙支文德,连同高句丽的武将、文官,五十四颗人头,摆在祭台上。



    李桃叶念祭文,哭的老泪纵横,最终晕倒在祭台之上。



    这一日,整个河北道、山南东道、河南道半个大唐几乎家家摆上灵堂,大祠堂香火弥漫。而大唐所治之地,依大唐皇帝诏令,素装、禁声乐。



    大唐自开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祭天仪式。



    也是大唐开国以来,头一次重新审视杨广。



    三征高句丽,关于杨广与世家那些事,自然不能到明面上。所以,新的评论是,可以杨广菜,不能杨广错。



    征高句丽,是大隋国策之中,正确的。



    只能,杨广统兵能力不行。



    祭祀的规模非常大,可主祭台上,却不见大唐国舅窦乐的身影。



    窦乐坐在京观前。



    身后站着扶蒙茶度,负责扶着大纛,就是窦乐的旗。



    身高八尺的扶蒙茶度,全装全甲。



    窦乐的大纛,真正竖立的时候不多,此物在战场上,晃一晃都能引发一场地震。



    若是高句丽一个兵有能力推倒它。



    史书上都要给这兵,单开一页。



    不过,想撼动它。



    要看看,这一百多号身高八尺,能在李玄霸面前扛住一炷香的护纛兵,拳头有多大,刀有多沉。



    此时,只窦乐。



    窦乐第一次见到京观的时候,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出的恐惧感。



    而此时,内心却有一种莫名的平静。



    许多人都在留意着窦乐。



    窦乐坐在地上,将京观中的一具具尸骨放在面前,开始拼。



    用自己曾经学过的那点知识,分清每一块骨头,然后拼成一副完整的,或许这并不是同一个人的,窦乐只是在认真的拼着。



    窦乐心中很平静,他不害怕了。



    一边拼,窦乐一边在想。



    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是什么,除了杨广自己的错误之外,还有没有世家在背后捣乱,有没有朝堂上的因素。



    就历史记载。杨广头一次征高句丽,可以杨广对高句丽的低估,他本身的指挥失误加上高句丽的顽强抵御。



    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遇上杨玄感叛乱,加上士气低迷,粮草不济。



    到了第三次征高句丽,隋已经是风雨飘摇,内外交困,即将天下大乱。



    杨广这个人,才华横溢、马弓娴熟,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了一个被骂了千年的昏君呢?



    隋的灭亡,天下大乱,世家要背负多少责任呢?



    史书是人写的。



    自己时空上的言论,也是站在各自立场上所发的。



    窦乐亲眼看到,李桃叶,披着旧甲,亲临前线,为李氏一族在三次征伐高句丽死难的族人,去报仇。



    有些东西,做不了假。



    迷茫了。



    窦乐上没停,内心却是有些迷茫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